宋中輝,劉鑫峰
(1.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天津 300350; 2.河北師范大學 旅游學院,石家莊 610100)
蝦醬是我國沿海地區以及東南亞地區常用的調味料,氣味鮮香,富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多種礦物質,深受人們喜愛[1]。香辣蝦醬是隨著消費者口味變化而推出的一種新口味蝦醬,其因辣椒的添加,在原有口味的基礎上增加了香辣味,不僅豐富了蝦醬品種,還給消費者帶來了不一樣的體驗,也為蝦醬在內陸地區的推廣提供了基礎。發酵調味醬品質除受原料本身質量影響外,還受發酵環境以及生產配方等因素影響,目前國內外學者多關注發酵過程對其風味的影響研究[2]。
本文在傳統蝦醬基礎上,通過正交試驗,優化香辣蝦醬配方;并分析在不同發酵溫度條件下,香辣蝦醬相關理化指標變化規律,研究不同發酵溫度對其品質的影響,為傳統蝦醬發酵生產提供理論依據以及實踐指導[3]。
1.1.1 材料
鮮蝦(斑節對蝦)、辣椒(鮮二荊條)、食鹽(中鹽天津市鹽業有限公司)等:購于天津市海河教育園區農產品市場;其他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
1.1.2 設備
VM0198破壁料理機 Vita-Mix Corporation;GL2201-1SCN電子天平 上海雙旭電子有限公司;PV顯微分光光度計 北京美嘉圖科技有限公司;YTH-080恒溫保溫箱 東莞市元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其他加工器皿均由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實驗室提供。
1.2.1 試驗設計
本研究首先通過預實驗確定香辣蝦醬的基礎配方,參照香辣蝦醬發酵工藝對配方進行優化,在最佳配方基礎上,分別采用15,25,35 ℃ 3種發酵溫度進行發酵,分別對比3種不同發酵溫度在0,5,10,15,20,25 d 6個時間節點的總酸含量、氨基酸態氮含量、蛋白質含量、還原糖含量、蛋白酶活性、淀粉酶活性變化情況,最終確定最佳發酵溫度[4]。
1.2.2 香辣蝦醬配方優化設計
香辣蝦醬主要配方為鮮蝦、辣椒、食鹽、乳酸菌、葡萄糖溶液,在預制實驗工藝基礎上,發酵25天,結合感官評分,通過正交試驗進行配方優化,具體因素見表1。

表1 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Table 1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factors and levels Table g
1.2.3 香辣蝦醬制備工藝
1.2.3.1 初步處理
將鮮蝦去蝦線及頭,取凈肉,用多功能料理機將鮮蝦凈肉與辣椒中速攪打5 min,成茸狀。
1.2.3.2 活化與酶解
將葡萄糖溶液與乳酸菌混合,在23 ℃環境下,活化1 h,放入鮮蝦與辣椒茸中,加入食鹽,攪拌均勻,在35 ℃環境中酶解8 h[5]。
1.2.3.3 發酵
將酶解后的蝦醬放入密封容器內在恒定溫度下自然發酵。
1.2.3.4 殺菌與包裝
對發酵香辣蝦醬進行真空包裝,并進行巴氏滅菌。
1.2.4 理化分析
水分含量、pH值、氨基酸態氮、菌落總數、霉菌、大腸菌群以及致病菌依據GB 5009.3-2016,GB 5009.237-2016,GB 5009.235-2016,GB 4789.2-2016,GB 4789.15-2016,GB 4789.3-2016,GB 29921-2013等國家標準進行測定[6]。
1.2.5 感官分析
感官分析分別從滋味、色澤、氣味以及質感等方面評價,樣品采用標號,每組評3次,取平均分。評價人員選取對蝦醬具有一定認知的人員構成,在評價前針對香辣蝦醬成品特點進行感官培訓[7],具體評分標準見表2。

表2 感官評分標準Table 2 Sensory scoring criteria
每組別試驗重復3次,并進行統計分析和均值差異性分析,P<0.05。
在預制實驗工藝基礎上,通過正交試驗優化最佳配方,具體結果見表3,方差分析見表4。

表3 正交試驗數據表Table 3 Orthogonal test data Table

表4 方差分析表Table 4 Variance analysis Table
注:“*”表示顯著,P<0.05;“**”表示極顯著,P<0.01。
通過正交試驗結果結合方差分析,發現RD>RE>RC>RA>RB,即乳酸菌的添加量對成品品質影響最大,其次是葡萄糖溶液,這主要是與發酵菌種對發酵效果的影響有關,適量的葡萄糖溶液可保證乳酸菌活化質量,直接影響發酵效果,極顯著;再次為食鹽,其在發酵過程中主要是調節咸度,影響微生物繁殖速度,間接影響發酵效果,食鹽添加量對評分影響極顯著;第四為鮮蝦肉的量,其是蝦醬發酵的基礎,其添加量主要影響風味的形成以及品質,鮮蝦肉的添加量對評分影響顯著;最后為辣椒,其添加主要是豐富蝦醬風味,增加香辣感,其添加量對評分影響不顯著。綜上,其最佳配方為A1B1C2D3E3,即鮮蝦肉700 g、辣椒300 g、食鹽200 g、乳酸菌110 g、葡萄糖110 g,該配方生產的香辣蝦醬品質最佳。
水分含量直接影響香辣蝦醬的發酵效果,主要表現在感官性狀以及微生物種類與數量方面[8]。

圖1 發酵溫度對香辣蝦醬水分含量的影響Fig.1 Effect of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on moisture content of spicy shrimp paste
由圖1可知,在發酵初期0~5天,香辣蝦醬水分含量下降速度較快,主要是受發酵初期微生物大量繁殖以及香辣蝦醬自身固水性較弱,部分水分自然流失影響。對比3種不同發酵溫度,發酵溫度越高,其整體水分含量下降趨勢越優,說明發酵溫度影響香辣蝦醬水分變化,35 ℃發酵環境對其發酵水分含量影響效果最佳。
pH值是反映發酵過程中微生物產酸的變化情況[9]。由圖2可知,3種發酵溫度發酵初期pH值均較低,隨著發酵時間推進,對乳酸菌消耗增加,蛋白質分解,產生氨類物質,引起pH值上升,中后期主要是微生物繁殖將原料中的糖類物質產生酸,使總酸增加,使pH值下降。對比3種發酵溫度,從pH值變化趨勢上看,35 ℃發酵溫度相對穩定,利于風味物質形成。
氨基酸態氮主要評價香辣蝦醬中氨基酸含量,是評價發酵制品發酵程度的特性指標,其含量越高,說明香辣蝦醬中氨基酸含量越高,發酵效果越佳,鮮味物質越豐富[10]。發酵初期0~5 d,35 ℃發酵環境氨基酸態氮增長較快,說明其溫度環境較利于乳酸菌參與發酵過程,后期相對平穩,25,15 ℃發酵環境增長速度相對較慢,這與其溫度對發酵效果作用有關。總體分析,35 ℃發酵環境利于香辣蝦醬氨基酸態氮含量增加,發酵效果較好。

圖3 發酵溫度對香辣蝦醬氨基酸態氮的影響Fig.3 Effect of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on amino acid nitrogen of spicy shrimp paste
對發酵25天成品香辣蝦醬進行相關衛生指標分析,其指標均符合行業生產標準及國家衛生標準,具有食用安全性,具體見表5。

表5 發酵25天香辣蝦醬衛生指標Table 5 Hygienic indexes of spicy shrimp paste fermented for 25 days
本研究通過預實驗,在標準工藝基礎上,通過正交試驗與方差分析,最終確定了香辣蝦醬的最佳配方為:鮮蝦肉700g、辣椒300g、食鹽200g、乳酸菌110g、葡萄糖110g。在此配方基礎上,通過分析不同發酵溫度對香辣蝦醬水分含量、pH值、氨基酸態氮等指標的影響,發現發酵溫度對其品質有一定影響,綜合各項指標發現發酵溫度35℃時,香辣蝦醬風味最佳,成品感官品相最優。最后檢查不同發酵溫度下發酵25d香辣蝦醬的菌落總數、霉菌數、大腸桿菌數量以及致病菌,結果顯示其指標均符合行業生產標準及國家衛生標準,具有食用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