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啟
風雨送走2018,飛雪迎來2019。新的一年將成為我們任重而奮斗的一年。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歷史坐標上,經濟發展的藍圖是什么?企業發展的目標和動力又是什么?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出了最新動向,啟動了新引擎。
會議判斷,我國的經濟發展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我國的經濟發展擁有足夠的韌性、巨大的潛力,經濟長期向好的態勢不會改變。2019年的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要堅決貫徹“五個堅持”、“六個穩”的戰略。這就彰顯我們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的國內改革發展任務,要保持強大的戰略定力,要眾志成城,砥礪前行。
保持戰略定力,要辯證看待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的變化。當前,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和各種周期性、結構性、體制性因素交織疊加,加大了經濟工作的難度,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風險和挑戰更加復雜,但是世界經濟整體保持增長,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越是在復雜時期,越是要保持著我們的定力: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松。要抓住并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堅定信心,把握主動。我們應當看到中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經濟韌性好,中國經濟有堅如磐石的根基,建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奠定了較為厚實的物質和技術基礎,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經受得住大風大浪的沖擊;經濟潛力足,中國有著龐大的內需市場和投資前景,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經濟回旋空間大,中國幅員遼闊,東方不亮西方亮,廣袤的大地可以承載著經濟變數。
保持戰略定力,要理性地堅決貫徹“五堅持”、“六穩”經濟戰略,這是穩定全局的“定海神針”。穩中求進是經濟工作總基調;新發展理念是思想觀念的指引;高質量發展是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追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貫穿各個經濟領域的主線;市場化改革則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基本國策。穩就業事關社會穩定;穩金融與防范系統性風險息息相關;穩外貿是貿易戰以守為攻的戰術;穩外資是保持開放格局的良好信譽;穩投資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必須;穩預期則是提振信心。
保持戰略定力,就要堅定不移發展經濟,腰板硬,在世界上說話才有底氣。保持戰略定力就是要把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落到實處。中國經濟發展了,在世界上就能擴大話語權,就能發揮大國引領的作用,就能提振全國人民的穩定性和自信心。
保持戰略定力,就要堅持習近平總書記宣示的“兩個毫不動搖”,要引導和鼓勵民營企業家堅定長期發展的信心,對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的地位、作用要充分肯定,激勵民企大膽改革,放心發展;要進一步推動政府職能的轉變,簡政放權,“松綁解套”,優化營商環境;要切實減輕民營稅費負擔;要建立制度化常態化的政商溝通機制,促進政商“親”、“清”交往,打破各種各樣的“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要解決民企的“貸款難”,深入金融體制改革,鼓勵金融機構資源向民企傾斜。
保持戰略定力,要努力實現最優政策組合和最大整體效果。要注重穩扎穩打,加強全局性系統性的協調配合,聚焦主要矛盾,把握好節奏和力度,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
“亂云飛渡仍從容”。只要我們堅定地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保持戰略定力,理性看待風云變幻中的“危”和“機”,激發潛力,奮發作為,就一定能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決定性基礎,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