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彥輝
語文老師怕上作文課,不知道怎么上;學生也怕上作文課,不知道寫什么,怎么寫。但寫作文又是一個人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必須得學會表達,具備寫作的能力。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改變這種老師學生談之色變的作文教學現狀,必須打破常規,改變作文教學方法,努力開拓新的道路。經過多年的學習和實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初步摸索出了一套“三課九步”作文教學法。
“三課”是指一次完整的作文訓練過程要經歷三個不同課型,即“文前構思課”“思后寫文課”“講評修改課”; “九步”是指三個課型要進行九個步驟,即文前構思課的師生命題,學生審題構思,學生口述評議;思后寫文課的學生寫文,學生初改,老師標批;講評修改課是師生講評,學生改文,規范謄抄。一次完整的作文的訓練過程經歷了九個具體步驟。實踐證明,“三課九步”作文教學法是一種適合大班的教學方法,是切實可行的。
一、三邊互動,作文內容不單一
隨著這種作文教學方法的初步提出,各位老師在課堂作文教學中實踐運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互相交流、討論補充、修改建議貫串整個作文課堂,為學生提供了交流提高的活動平臺。學生害怕寫作文的情緒得到有效改善:相當一部分學生一開始并不知道文章寫什么內容,覺得寫作文是“狗咬刺猬,無處下筆。”可在課堂上經過老師同學的互動交流一提醒,就會勾起對生活中一些事情的回憶,并從這些生活經歷中衍生出寫作素材來。這就是葉圣陶先生說過的“學生固然不想寫什么文章,可經老師一提醒,卻覺得大有可寫了。” 其實這個過程學生也在審題構思,組織文章的過程就是構思的過程。構思需高度運用思維,而發展思維也正是作文教學的中心任務之一。構思訓練要指導學生理清思路:先考慮寫什么題材的?寫什么?為什么寫?再考慮怎樣寫?可以用哪一人稱?要引導學生運用回憶、比較、聯想、想象等方法,為文章確定中心,選好內容,勾出輪廓。構思成熟后,可列提綱。列提綱時宜粗不宜細,免得思想有變化,寫著受拘束。另外啟發學生注意讀寫遷移,把閱讀中學過的寫作知識運用于構思,轉化為能力。
二、寫改結合,磨刀不誤砍柴工
學生動筆前已把自己的構思說給同學聽,并且得到了同學們評議出來的修改意見。進一步調整自己的構思時,就有了腹稿在胸,寫起來自然文思泉涌。我們要求學生人人準備一個打稿本,打稿時寫一行,空一行,以備修改之用。遇到不會寫的字或須推敲的詞語,用筆寫拼音或空出,寫后再補再酌。教室要保持安靜,避免中斷作者思路,保持文氣貫通。文章寫好后,在交給老師之前,要靜下心來讀一讀,修改自己認為不當的地方。像葉圣陶所說的:“自己站在旁人的地位,把自己的語言念一念,聽一聽,要是不怎么上口,不怎么順耳,必然語言有毛病,就得修改。”寫完后的初改要求學生作到文通字順,語言流暢。我們還要求同小組同學之間互讀修改,進一步完善學生習作。學生在自讀和互讀作文的過程中會發現一些問題并想出修改的辦法,也是學生自我提高的一個過程,同時這一做法也給老師批閱作文降低了勞動強度。
教師把文稿收上來,看一遍,對學生的優缺點要邊看邊用符號標出。不適宜符號標出的,可用簡明的眉批指明,標批的主要依據應該是命題時提出的那一兩點要求,不可面面俱到。標批的過程中,還要記錄好普遍問題并選好講評典型例文。這個過程看起來費時費力,而實際上,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積淀,不斷進步提高,真是應了那句古話:磨刀不誤砍柴工。
三、講評修改,寫作能力再提升
講評課既是對學生初稿的總結,又是對下一步的學生再次自改作文進行指導。講評形式為教師提出典例,學生依據要求評議。傳統的作文批改是篇篇作文精細批改,費時費力,批改的全過程只有老師的單邊活動,而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地位,不利于其能力的培養。而在本教學法中,我們把問題的基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能力上。葉圣陶先生一直呼吁要改變作文由教師批改的傳統做法。他說:“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么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養成了自己改作文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這是葉老“教是為了不教”這個語文教學思想的精髓在作文教學方面的體現。古人還說:“文成于改。”改文是一種能力,須有一個訓練過程,宜先教以方法、符號,然后邊實踐,邊指導。
我們總是找出有代表性的優、中、差等文章各一篇,看完學生初稿后抽出一節課進行講評,先評講中等的,讓學生在圍繞重點訓練項目的基礎上指出哪些地方寫得好,哪些地方寫得不好,怎樣修改才符合要求;再讀上等的,讓學生說說好在哪里,還有哪一點不好,怎樣改;接著讀老師的下水文,讓他們比較出自己作文的差距;最后讀下等的。一讀一聽,同學們都知道這是差文章,應該怎樣改。學生依據評議要求,改掉過去那種教師只管講,學生只管聽的被動局面。教師除組織外,還應相應點播、提示、做結論,以給下一步修改指明方向。改文的安排使學生對老師的標批,同學的評議再不能等閑視之了。
修改后,讓學生把作文認真謄寫在作文本上。教師把學生謄寫的作文再看一遍,學生改過的作文,會好多了。教師二次閱讀后根據原文和修改情況打出總分,寫文、改文各占一定的比例。將打分放到最后一步,是為了克服過去先給學生打分,再讓學生看批改,聽講評的弊端。另外,小學生都處在初級階段,打分宜高不宜低,要體諒學生甘苦,為學生充滿信心點一把火,鼓一點勁兒。完成一次作文訓練須三課時,前兩課時連上,評改課應讓老師看文后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