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敲定的2019年七大重點工作任務中,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緊跟在了作為首要任務的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之后。按照會議的布局謀篇,形成強大國內市場除了努力滿足最終需求、提升產品質量和改善消費環境之外,更要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不難看出,作為“六穩”的重要內容之一,穩投資在未來一年所承擔的使命非同尋常。
從終極形態看,投資一般會轉化成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而前者又主要表現為固定資產形式,包括基礎設施投資與制造業投資兩個部分。相對于無形資產投資而言,固定資產投資在短周期內拉動經濟增長的效應更為顯著,因此,財政政策意義上的投資也就主要是指固定資產投資。就國內經濟而言,對投資一直保持著高強度依賴,而且投資對經濟的穩定持續增長也的確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不過,我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目標背景中來,相應地投資也必須做出應時的路徑切換,即從側重平衡性投資平滑到關注功能性投資,在提高投資有效性的前提下突出“補短板”的功用。以此看來,2019年的投資能量主要朝著以下六個方面聚集——
一是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的投資。按照十年產業周期理論,目前國內絕大多數制造設備到了更新改造和升級的窗口期,同時歷經三年多時間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后,傳統產業領域出清了大量落后產能,部分行業存在升級產能的需求,而且制造業的新興產業投資正處在上升通道之中。因此,新的一年制造業的投資擴張除了優勢傳統企業實施設備更新和升級換代外,投資的重心與重點將朝著高技術制造業與裝備制造業地帶凝聚,包括建造全國性與區域性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大對企業技術中心、實驗室等創新載體改造提升的投資支持力度,加強研發設計、試驗檢測、小試中試等公共服務平臺升級改造,協助與引導制造企業增加柔性自動化生產裝配線、大型控制系統、數控機床等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設備的投資, 至2020年建成計劃中的10個數字化工廠、100個數字化車間和1000個智能生產單元。
二是5G商用新型基礎設施的投資。據業界預期,2019年是5G商用元年,到2020年,5G進入大規模普及應用。因此,從時間順序上看,2019年應當是5G商用基礎設施集中鋪展與收官之年。由于5G網絡是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的核心,而且運用5G網絡還可以推進生產基礎設施和社會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借助5G商用基礎設施投資來帶動整個社會投資并形成全新的消費市場的意義不言而喻。一方面,策應5G網路,需要在室外投資建造比4G更多的基站,另一方面,5G同時兼容著4G和5G網絡,需要投資拓展更加豐富的寬頻帶量資源,以實現更順暢的端到端(網絡到終端)鏈接;不僅如此,為保持高鐵等流動場景的5G業務的連續性,需要投資新增天線與隧道漏纜等設備;而除高鐵之外,5G還應通過增加投資獲取更豐富的終端場景,包括可穿戴、智慧家庭、車載導航娛樂、智慧城市、智能港口、智能電網和智能制造等。
三是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往往從基礎設施開始布局的,而且未來十年將是布局關鍵期,其中既包括從終端的傳感器芯片到整個計算芯片,也涵蓋整個光通信的基礎設施布局。作為個一個階段性目標,人工智能在2019年除了持續加強芯片這一硬科技的基礎設施投資外,主要是加大通信設備基礎設施層面的投資力度,同時搭建起人工智能運算中心的基本框架。在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方面,一方面要按照IPv6(互聯網協議第6版)的標準體系對工業企業的內網與外網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同時在重點地區和行業投資布局窄帶物聯網(NB—IoT)等無線網絡,另一方面要投資建造與擴展改造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至2020年底初步建成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
四是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的投資。城際交通的服務目標是支持足夠規模的人流與商流,因此,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以及海南自貿區將成為2019年城際交通投資建設的重點區域;在物流基礎設施投資方面,基于完善城鄉高效配送體系的需要,一方面要投資建造跨區域全國性物流樞紐,另一方面要通過投資推動區域性物流配送中心的轉型升級,同時要加強商業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包括在大型商圈、步行街、商業街建設公共倉配中心、共享信息平臺以及快件末端自提設備等;針對市政基礎設施欠賬較多以及系統設備陳舊的嚴峻現實,在因地制宜地建設和完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基礎上,2019年將加大城市停車設施、通信網架空線入地改造以及老舊小區水電氣熱的改造等領域的投資,完成地下綜合管廊的置換;同時,2019年還將加大以治理城市內澇與黑臭水體為突破口的投資力度,實現海綿城市的擴容,并且城市周邊濕地、植被以及廢棄地的修復和再利用也將得到投資再賦能。
五是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投資。農村基礎設施盡管近幾年得到了顯著的改善,但最終形成的資產質量總體不高,而且配套設施殘缺,以及依然存在不少的空白區。對此,作為2019年投資的重點方向,一方面要適度拓寬鄉村公路,消除“斷頭路”以及“腸梗路”;另一方面要增加農村公共廁所的糞便處理設施,防止出現蚊蠅“新生地”;同時要大面積投資建造自然村的地下排污設施以及地面路燈照明工具等。在強化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力度的同時,還應當注意加大對鄉村圖書館、娛樂場所、基礎教育、醫療衛生以及養老機構等公共服務的投資力度。
六是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的投資。我國是氣象災害、地貌災害、多發性地震災害、生物災害以及環境災害等自然災害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因此,從小到災害易發區房屋設施的加固改造以及各種應急救援中心的建設擴容,到大到防汛抗旱水利設施的改良提升以及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修復與海岸帶的保護修復,再到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設備和自然災害防治裝備的健全配置,都將毫無例外地納入2019年的投資目錄中,并且投資強度勢必顯著提升。
顯而易見,無論從中長期還是短期來看,我國投資需求潛力都十分巨大,其所最終形成的對上游原材料購買需求以及對下游服務業配給需求不可估量。當然,投資需要的真金白銀,對此,2019年可從中央與地方、國有與民營、增量與存量的雙重層面調動與盤活固定資產投資所需的當量資金。一方面,將中央財政赤字率從2.6%提高到3%,增強中央政府的投資購買力;另一方面,在去年增加8300億元的基礎上,2019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可擴容至一萬億元,因為相對于地方政府一般債券而言,專項債券對準的都是基礎設施“補短板”領域,投資效率更高,而且收益率要超過一般債券,更能得到市場的認可與支持;此外,可以通過資產債券化渠道發行基礎設施商業專項債券,更多地吸收社會資本;與此同時,要通過減稅降費、以獎代補和以物抵資等方式將民間資本吸引到基礎設施尤其是優質項目和農村基礎設施的投資領域中來。
(作者: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濟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