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雁
夏天的腳步悄悄邁進山里,在山風熱辣辣的愛撫中,起伏澎湃的稻穗一天天地成熟了。這時牛鈴聲搖蕩于山麓,山雀們啁啾于竹叢和林間,似在召開著關(guān)于豐收和覓食的“會議”。
夏天,山漢子們天一亮就拿條腰帶在腰間一束,背后插把鉤刀,踏著露水打濕的山徑走進森林里去了。打一擔柴挑回到家也就半晌工夫,漢子風卷殘云般吃了兩碗清簡粥,擦一把頭臉上的汗水,余下時間就要貢獻給夏收嘍!
當然是一家一戶地收割,嚓、嚓、嚓……閃亮的鐮刀哼著一串串歌兒,躺倒在田里的每一捆稻禾都清香撲鼻,都用閃爍的金黃襯托著農(nóng)人的欣慰。山里田小路窄,不怎么用得上拖拉機,但脫粒機早已普及,在嘩嘩嘩的機器聲中,一粒粒圓實飽滿的笑意就從機器旁一一收攏,然后被挑到曬谷坪上接受太陽的檢閱。
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悄然交替,黃昏依然像以往一樣按部就班,仍然會有一場透雨驅(qū)散了天地之間的燠熱,于是,漫山遍嶺的稔子果驟然熟透,原先初生嬰兒般洇出的淡紅瞬間變成紫紅。山腰的小徑上,三兩牧童騎在牛背上緩緩回村,途中,他們滑下牛背摘了一些稔子果品嘗。大自然讓他們飽嘗了甜蜜的慷慨饋贈,而他們也回報大自然一支悠悠的山歌,隨著一陣天真無邪的笑聲蕩下山谷:
“放牛娃子歌聲尖咧,碰到石板冒火焰;放牛娃子歌聲甜咧,碰到妹仔心也纏……”
山歌聲繞著樹梢打轉(zhuǎn)轉(zhuǎn),驚得一窩晚歸的鷓鴣“撲棱棱”四處飛散。
柔和的夕陽透進林間,清泉在石頭上汩汩流淌。山里的女人干完了田間的活兒,某處清泉便成了她們的天然“發(fā)廊”,喧鬧清澈的水面就是明亮的鏡子,清涼的泉水就是她們的“護膚液”或“花露水”。她們像一群山雀嘰嘰喳喳地打鬧著,將水珠兒撩到額上、腮上,撩到黝黑的頸脖下面露出的一圈嫩白的肌膚上洗濯、擦拭,有時甚至和衣浸進水里梳洗,在渾身涼透的愜意中洗掉疲乏,也洗出了歡愉。離水時,再順手摘下岸邊的一朵粘著狗尾草的野花,往自己發(fā)髻上一插,幾個純樸美麗的鄉(xiāng)姑,宛然就是一群從仙湖浴罷的仙姬!
當月亮的清輝灑遍曬谷坪的時候,往昔搖曳的風燈、一圈圈來回轉(zhuǎn)動的碌碡……已成了消逝的纏綿一幕,但荷塘里鯉魚躍水的天籟之音、喧嘩的蛙鳴與一閃一閃的螢火蟲,卻仍有滋有味地演繹著鄉(xiāng)村詩意的夜晚。
(選自《石獅日報》,有刪節(jié))
賞析:
這篇文章用優(yōu)美的文筆描寫了山里夏天的獨特風景和風俗,讀來不禁讓人產(chǎn)生無限向往之情,激起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這篇文章在寫作上的一個鮮明特點是以時間為順序,表現(xiàn)了山里夏天時人們一天愉快的勞動和生活。作者從山里夏天天一亮人們的活動寫起,一直寫到星光閃爍之時人們的休憩和談天,這樣既使全文脈絡(luò)清晰、層次分明,又全面完整地表現(xiàn)了“山里的夏天”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