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 盛峰


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對不同屬性的體育專業大學生進行對比分析,研究結果表明:(1)山東省體育專業大學生應對方式的采用順序為:解決問題、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自責。(2)女生傾向于求助,男生傾向于解決問題;低年級傾向于退避,高年級傾向于求助;體育教育專業和社會管理專業更傾向于解決問題。
關鍵詞:體育專業大學生? 應對方式? 差異性比較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4(c)-0148-02
本文以山東省體育專業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對不同屬性體育專業大學生進行比較分析,為高校管理部門提高體育專業大學生積極應對的能力提供理論依據。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山東師范大學、曲阜師范大學、山東體育學院這三所高校的大一到大四的運動訓練專業、體育教育專業、社會體育管理專業的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84份,有效問卷為452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3.4%。
1.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知網、中國期刊網,查閱與本文有關的文獻,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2)問卷調查法:采用肖計劃等編制的應對方式問卷量表(CSQ),問卷信度采用再測信度檢驗法。經證明,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3)數理統計法:運用SPSS軟件、Excel軟件,對統計的調查問卷的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對數據進行多重比較、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山東省體育專業大學生各應對方式的描述性統計
如表1所示,山東省體育專業大學生在面對困難、挫折時,其采用的應對方式的順序分別為:解決問題、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自責。由此可以看出,山東省體育專業的大學生對應對方式的首選是解決問題、求助等比較積極的應對方式,而社會輿論中對“體育專業大學生中具有攻擊性,并且有暴力傾向的應對行為”的觀點只能是不全面的,不能以偏概全。
2.2 山東省體育專業不同屬性大學生應對方式的差異性比較與分析
2.2.1 山東省體育專業大學生在性別上的差異性比較與分析
對山東省不同性別體育專業大學生應對方式的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得知,山東省不同性別的體育專業的大學生在解決問題因子和求助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男生傾向于選擇解決問題的應對方式,女生傾向于選擇求助因子的應對方式。
2.2.2 山東省體育專業大學生在年級上的差異性比較與分析
對山東省不同年級體育專業大學生應對方式的得分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得知,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求助因子和退避因子的P<0.01,說明不同年級的體育專業大學生在這兩方面上存在極顯著性差異。
在求助因子方面,有兩方面的原因造成了這種差異:一方面,大三、大四的學生對身邊的同學以及老師的熟悉程度要優于大一、大二同學,知道解決問題的途徑;另一方面,大一、大二的學生主要面臨的問題是生活學習上的壓力以及個人情感上的壓力,大三、大四的學生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相對較多,需要尋求幫助和支持的因素較多。在退避因子方面:大一、大二的學生在解決問題遇到困難時,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導致他們常采用回避的態度和消極的認知方式來看待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學習經驗的豐富,大三、大四的學生在解決問題出現困難時,會比大一、大二的同學選擇更積極、成熟的應對方式,而不會選擇消極的應對方式來逃避問題。
2.2.3 山東省體育專業大學生在專業上的差異性比較與分析
對山東省不同專業體育專業大學生應對方式的得分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結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得知。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解決問題的P<0.01,說明不同體育專業的大學生解決問題的因子方面存在極顯著性差異。主要由兩方面的原因導致這種差異的顯著性:一方面,運動訓練專業的同學由于大部分是從小就接受項目訓練,訓練年限較長,接受學習系統知識、心理調節等各方面教育的時間就相對較短,而體育教育和社會體育管理專業的學生不同,大部分是從高中時期才開始進行訓練,訓練年限相對較短,接受系統學校教育的時間較長,與運動訓練專業的學生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另一方面,體育教育和社會體育管理專業的同學進入大學后逐漸提高了與人交流的能力,在面對問題和困難時,能夠選擇積極、成熟的應對方式來處理問題,而運動訓練專業的同學在這一方面則更顯孤僻。
3? 結語
(1)山東省體育專業大學生采用應對方式的順序為:解決問題、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自責。(2)男生的應對方式傾向于選擇解決問題,女生的應對方式傾向于選擇求助。(3)大學一年級、二年級的學生更傾向于退避的應對方式,三年級、四年級的學生則更傾向于求助的應對方式。(4)社會體育管理專業和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比運動訓練專業的學生更傾向于積極解決問題的應對方式。
參考文獻
[1] 肖計劃,許秀峰.“應付方式問卷”效度與信度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6(4):164-168.
[2] 李曼.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人際關系的研究[A].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六屆學術年會暨四川“5·12”地震后心理援助第二屆國際論壇[C].國際華人醫學家心理家聯合會,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