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3月成都會議期間,毛澤東曾視察都江堰。21日,毛澤東一行乘車抵達(dá)都江堰。一下車,毛澤東便贊嘆灌縣是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他走到公路旁,拿起望遠(yuǎn)鏡久久眺望遠(yuǎn)處隱約可見的大雪山,然后又把鏡頭移向都江堰仔細(xì)觀察這個歷經(jīng)2000多年而長盛不衰的古堰全貌,詢問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構(gòu)造等情況。
當(dāng)四川省委第一書記李井泉和都江堰管理處處長張建中講到政府每年維修都江堰用力甚大這一情況時,毛澤東問:“每年維修給不給民工錢?”李井泉答:“給的。”毛澤東又問:“修一次要多少工?”張建中說:“大概要100萬民工。”毛澤東說:“今后應(yīng)該改用機器修,用卷揚機、掘土機,就省人力了。”又指著安瀾橋下的都江魚嘴說:“今后要想辦法用現(xiàn)代化的工程,把泥沙控制起來。”
毛澤東一行又來到了伏龍觀,健步登上幾十級臺階,步入巍峨的殿堂,觀看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模型和都江堰灌溉區(qū)域圖。毛澤東伏著身子觀察得很細(xì)致,他指著飛沙堰溢洪道問張建中:“這里修個閘不更好嗎?是不是?”張建中說:“是的。”張建中感到毛澤東真是一個農(nóng)田水利的行家。他指著飛沙堰側(cè)邊的內(nèi)江對毛澤東說:“每年歲修,就在這里挖泥、掏沙。”毛澤東笑著說:“100萬年以后,成都平原的泥沙就沒處堆了。”張建中說:“將來岷江上游修了水庫,泥沙就少了。”毛澤東欣然地點了點頭。
伏龍觀的背后就是寶瓶口,這里水流湍急,內(nèi)江的滔滔春水,洶涌澎湃地奔騰而來,進入寶瓶口和引水干渠后,翻騰咆哮得更為壯觀。毛澤東指著寶瓶口兩邊的巖石問:“這里的巖石有沒有被沖垮的?”張建中說:“這是粒巖,很堅硬。”
毛澤東笑著問:“100萬年以后,可能要被沖毀了吧?”大家都沒有料到這個問題,答不出來。不過后來有關(guān)部門還是有所考慮,并付諸實施,組織民工用鋼筋水泥把它加固了。
毛澤東俯視寶瓶口的激流,問張建中:“這里有多深?過去有沒有人下去游過?”張建中答:“這里有八米深,沒有人下去過。”毛澤東爽朗大笑:“我想下去。”大家很是驚訝和敬佩。
毛澤東一行人又參觀了安瀾橋和玉壘山上的二王廟。安瀾橋又叫“古繩橋”,是一種竹篾編索拉牽于兩岸的索橋,這是西南人民的一種創(chuàng)造。二王廟相傳創(chuàng)建于南北朝時期,原叫望帝廟,供奉四川上古時代一位帝號為望帝的蜀王,后來改祀李冰父子,故稱二王廟。二王廟門額上金匾中的“二王廟”三個字是馮玉祥將軍題寫,毛澤東看著金匾上的字說道:“寫得好,很像馮將軍其人。”
(黃艷摘編自《毛澤東與水文化》,中共黨史出版社2014年版,游和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