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楠,王偉麗,鮑新中
(北京聯合大學 管理學院,北京 100101)
隨著計算機和電子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迅速崛起,進入了集約創新和快速擴張的全新階段。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帶來了深刻的商業變革。傳統融資模式難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資金難以周轉等問題,基于電子商務平臺的供應鏈融資機制的出現,電商供應鏈模式的出現,不僅對傳統經濟模式有了巨大的改變,也成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資金周轉不開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電商背景下供應鏈融資機制推動了電商、物流、中小型企業以及金融機構的發展。
商業銀行和大型企業為供應鏈融資模式早期受益者。隨后,騰訊、阿里巴巴、京東等互聯網企業成為供應鏈金融的新貴。而在近幾年,在“互聯網+”的全國式產業整合升級中,很多傳統企業也紛紛將目光瞄準了“互聯網+供應鏈”。其中,作為家電巨頭的海爾布局互聯網金融,其供應鏈金融業務占比超過60%。另外,碧桂園、58同城等也開始了供應鏈金融的布局。在不同的經營主體運作下,供應鏈金融逐漸形成了多種獨特的經營模式。
很多學者針對供應鏈融資展開了研究,包括供應鏈融資的模式[1]、供應鏈融資的合作機制[2-4]以及績效評價問題[5]等方面。在供應鏈融資合作機制的建立中,利率定價是核心問題。學者們關于利率定價的研究都是圍繞著傳統商業銀行的利率定價問題展開的[6-7],近年來也有學者針對網貸行業的利率定價[8]和小貸公司的利率定價[9]問題展開了研究。但是針對電商背景下供應鏈融資的利率定價問題的研究卻很少。
本文通過構建演化博弈模型來對電商供應鏈融資各參與主體如何獲得自身利益以及如何維持合作進行研究,結合收益矩陣和復制動態方程分析合作機制,探索演化博弈的均衡策略。然后分析貸款利率和融資規模等因素對收入分配的影響,在演化博弈分析的基礎上,構建了一個確定合理利率水平的模型,在綜合考慮金融機構與融資企業雙方利益的基礎上,尋找出利率水平的最佳解決方案。
(1)成本加成利率定價機制。成本加成定價機制貸款價格的確定主要取決于銀行的貸款成本和銀行的目標利潤。只有收取的貸款價格高于提供貸款的成本,銀行才能獲利。其中包括:①籌集成本,就是為籌集資金支付的營業費用和利息費用;②發放貸款產生的各類經營費用,如發生的信用調查收費,相關人員的工資和福利等;③客戶的違約成本,也就是對貸款的違約風險進行估計;④預期收益,也就是銀行所需要達到的利潤目標。具體公式為:貸款定價=籌集資金利息成本+經營成本+預計補償違約風險的邊際成本+銀行目標利潤水平。
(2)價格領導利率定價機制。價格領導的定價方法是基于基準利率,根據客戶的信用以及風險程度,確定貸款利率調整項,加上或減去一定數量的浮動點數來計算最終貸款的利率水平。風險溢價點是由貸款客戶的信用評級或風險水平等因素決定的。公式為:貸款利率=基準利率+/-浮動點數(利率調整項)。
(3)客戶盈利分析利率定價機制。客戶盈利分析定價法是從銀行機構的資產、負債以及中間業務等方面入手,貸款利率定價時,需要充分考慮服務成本和收益等經濟關系,貸款目標對銀行的貢獻程度,客戶信用等級和銀行目標利潤確定合理的貸款利率。這種定價模式是銀行與企業關系的具體化表現形式,是一種以客戶為導向的利率定價方法。銀行“客戶至上”的理念,量化了銀行和公司之間的關系,最終反映了貸款定價的過程。準確地為不同的客戶和不同的產品計算出不同貸款的最優定價。不同的客戶實行不同的定價不僅可以保留優質客戶,也保證了貸款利潤。公式為:貸款定價=銀行的期望利潤+為其提供服務的總成本-為其提供服務獲得的中間業務收入。
(4)利用演化博弈確定利率定價。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利率定價存在缺乏市場競爭力、未考慮融資機構與客戶群體之間的關系、適用對象的局限性等缺點,演化博弈利率定價機制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利用演化博弈利率定價機制是指通過演化博弈尋求金融機構與融資企業雙方合理的利率水平,使融資企業解決融資問題,又能夠為金融機構帶來經濟效益、提供優質客戶,使得整個供應鏈的利益均衡和利潤最大化,使博弈雙方維持長久并且穩定的合作關系。
對比幾個模式,可以發現每個模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成本加成法定價機制的優點是銀行保證每項業務都可以盈利,固定加成有助于保持貸款價格穩定,定價方法簡單易行。成本加成法定價的缺點是忽視了市場供求、競爭因素以及產品生命周期變化等的影響,難以應對市場變化的靈活性、不利于企業參與競爭、容易掩蓋企業經營中的非正常費用支出、不利于企業提高經濟效益。而盈利機制的優缺點是互補的,市場競爭的初期階段、企業成長的不成熟階段,企業的盈利機制大多具有自發性。市場競爭的加劇和企業的不斷成熟發展,對市場競爭和自身盈利機制的研究會慢慢得到企業的重視,但是即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企業都找到了適合自身發展的盈利機制。盈利分析機制是對盈利機制的分析和現有盈利方式的改進。而演化博弈利率定價機制中相對于以上兩個機制更加完善,它具有了市場化、基礎性和傳遞性。
以下將利用演化博弈理論,結合收益矩陣、復制動態方程,對電子商務背景下供應鏈融資中的金融機構與融資企業合作機制進行分析,探求其演化均衡策略,確定利率定價水平。
假設在演化博弈的電商供應鏈融資利率定價中,有金融機構L與融資企業J,其選擇合作的概率分別為,選擇不合作的概率分別是且均為時間函數,即J 與L 組成的系統是供應鏈融資雙方自行進行演化的,具有有限理性,主要是根據對方的策略不斷調整自身的策略,完全理性條件下的最優策略往往不能被演化博弈的雙方采用,他們的均衡策略往往不是一次性選擇的結果,更像是不斷試錯不斷進行調整自身策略的結果。
合作狀態下,假設融資企業的融資規模為Q1,合作放貸利率為進一步表示為放貸利率c1與吸儲利率c0之差。那么金融機構選擇合作將獲得的收益為:對于融資企業來說,假設其資金收益率為n,那么融資企業選擇合作將獲得的收益為:

表1 金融機構L、融資企業J合作與不合作狀態下收益
不管雙方是否選擇合作,都需要通過自身力量,去搜尋融資渠道來滿足自身需求,因為受市場利率高、信貸配給等因素的影響,假設金融機構付出的搜尋成本是EC,融資企業需付出的搜尋成本為ED,若后續選擇退出合作,搜尋成本將成為沉沒成本并且無法取消。金融機構L 與融資企業J 的博弈凈收益矩陣可用表2表示。

表2 金融機構L、融資企業J的博弈凈收益矩陣
分別計算雙邊市場供應鏈融資業務中金融機構和融資企業合作策略的復制動態方程。依據博弈收益矩陣金融機構采取不同策略下的群體期望收益情況如下。
(1)對于金融機構而言。金融機構選擇“加入”和“不加入”平臺策略的期望收益分別為和平均收益為E(U),則有:
金融機構合作的群體期望收益:

金融機構不合作的群體期望收益:

金融機構的群體平均期望收益:

由此,金融機構采取合作策略的復制動態微分方程:

(2)對于融資企業而言。融資企業選擇“加入”和“不加入”平臺策略的期望收益分別為和平均收益為V(U),則:
融資企業合作的群體期望收益:

融資企業不合作的群體期望收益:

融資企業的群體平均期望收益:

由此,融資企業合作的復制動態微分方程為:

求解兩個微分方程可以得出金融機構與融資企業行為策略的5個可能納什均衡點:

對兩個微分方程分別求偏導,可以得到雅可比矩陣J。

求雅克比矩陣J 的值DetJ和TrJ,行列式記為DetJ,跡為TrJ,則:

金融機構L 與融資企業J 的博弈均衡點穩定性分析見表3。

表3 金融機構L與融資企業J的博弈均衡點穩定性分析
演化穩定策略(ESS)是演化博弈論的一個重要概念,當矩陣滿足 DetJ>0 、TrJ<0 時,該均衡具有穩定性。根據上表可知,G是演化鞍點,N、L是不穩定點,O、M是ESS。
從系統演化博弈圖可以看到,經過金融機構和金融公司之間的一系列博弈后,最終將會形成三種可能的演化結果:(1)金融機構與融資企業都沒有選擇合作,那么是該博弈系統的演化穩定(ESS)均衡點。(2)金融機構、融資企業均選擇合作,是該博弈系統的演化穩定(ESS)均衡點。(3)雙方博弈之后維持在G 點。當演化博弈初始位于NGLO 內時,系統會向點進行演化,這時金融機構和融資企業雙方的演化策略是為(不合作,不合作),此時雙方合作失敗。當演化博弈初始位于MNGL 內時,系統會向點進行演化,這時金融機構和融資企業雙方演化穩定策略是(合作,合作),雙方達成合作,融資需求得以滿足。

圖1 融資企業與金融機構演化博弈圖
分析發現,金融機構與融資企業的穩定策略包括(合作,合作)和(不合作,不合作),雖然這兩種策略都是穩定的,但雙方(合作,合作)是博弈的帕累托最優結果,雙方凈收益分配的合理程度是其演化結果變化趨勢的決定性因素。如圖1,ONGL的面積S1和NGLM的面積S2是雙方演化博弈發展趨勢的決定性因素,也就是說S1大于S2,S1的面積越大,鞍點G更接近,那么金融機構與融資企業系統之間的博弈初始狀態更有可能落在ONGL內。多次演化博弈之后,結果更加趨向于點,雙方趨于不合作的可能會更大。當S1小于S2時,S2面積越大,鞍點G點離點更近,那么金融機構與融資企業博弈的初始狀態更有可能落在NGLM內,多次演化博弈結果更加趨向于點,也就是雙方趨于合作的可能會更大;當S1=S2時,鞍點G到點的距離與鞍點G到點的距離是大致相等的,那么兩者之間的博弈初始狀態落在NGLO內與落在MNGL內的概率相等,雙方趨于合作與趨于不合作的可能性是相同的。結合雙方演化博弈圖可知,S1面積的計算公式為:

S1的影響因素包括融資規模Q1、Q2;收益率n;放貸利率c1。以下分析了這些因素對供應鏈融資合作的影響。與此同時,雙方合作可能性最大的點是使得S1面積最小的點。
(1)融資規模的影響。在合作模式下,融資規模為Q1,有一方或者兩方不合作模式下,融資規模為Q2。
因此對Q1求導:

對Q2求導:

合作狀態下,Q1增加,資金需求方會有更多的融資支持,金融機構與融資企業更加傾向于繼續合作;不合作狀態下,Q2增加,放貸量增長,雙方不合作的概率會相應增大。
(2)收益率的影響。企業收益對資金收益率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對收益率n求導:

收益率越高,融資企業會對資金需求更加旺盛,雙方合作的幾率會更大;反之,收益率低,融資企業對資金需求量相應減少,雙方不合作的幾率增大。
(3)放貸利率的影響。放貸利率的確定將會直接影響供應鏈雙方的收益情況,同時合理確定放貸利率會對供應鏈雙方參與合作的積極性產生重要影響,因此,確定合理的利率水平顯得尤為重要。
因此,對c1求導:

由此可見c1對S1的影響是非單調的。
對c1求二階導:


S1取得最小值,此時多次演化博弈趨向的概率更大,雙方合作的概率更大。此時的c1是收益分配結果的最優點。放貸利率水平將會直接影響到金融機構和融資企業的收益情況,同時合理放貸水平的確定也會影響金融機構和融資企業參與合作的積極性,也會影響到均衡點的確定以及雙方演化博弈趨勢的演變。
電商背景下供應鏈融資的發展是IT時代供應鏈金融發展的趨勢,同時電商供應鏈融資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等問題。本文提出用演化博弈的模型來確定供應鏈融資利率定價機制,將收益矩陣與復制動態方程相結合,分析其合作機制,對演化博弈的均衡策略進行探索。進而分析放貸利率、融資規模等因素對于金融機構與融資企業之間收益分配的影響。在對演化博弈進行分析之后,構建了確定合理利率水平的演化博弈模型,綜合考慮金融機構與融資企業雙方利益的基礎上,推導出最合適的利率定價水平。合理的利率水平能使得金融機構與融資企業在不斷演化博弈的過程中提升自身,對于平臺中的資金流與信息流等不斷地進行整合優化,提高電商供應鏈的運作效率,提高電商企業經營運作能力,實現多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