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玉麟畫像
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和胡林翼被譽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其中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并稱“晚清三杰”。鮮為人知的是,彭玉麟還是從湖南耒陽發軔走出的湘軍大將。
彭玉麟,字雪琴,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生于安徽安慶。其父彭鳴九,衡陽縣渣江人,曾任安徽合肥梁園鎮巡檢。彭玉麟在安慶度過了無憂無慮的童年和少年時期。
道光十二年(1832),彭老夫人病逝,彭鳴九攜子玉麟、玉麒回故鄉渣江奔喪。不料,卻受到族人欺侮,彭鳴九憂憤而死。父親這棵大樹倒下后,彭玉麟在母親的鼓勵下,考入衡陽最好的學府——石鼓書院。由于家貧,沒有經濟來源,他經常吃不上飯。苦難磨礪人,彭玉麟以一股倔強的男兒氣,在逆境中發奮讀書。后來,為了賺錢彌補家用,彭玉麟加入了當地的綠營騎兵部隊,從此與軍隊結緣。
道光二十九年(1849),湖南新寧縣爆發了李沅發起義,湖南提督向榮調遣部隊前往鎮壓,敗義軍于金峰嶺,俘獲首領李沅發。彭玉麟隨軍參加了這次戰役,立了戰功,初次展露軍事才能。事平之后,論功被封為臨武縣軍營外委 (相當于部隊教練)。但考慮到臨武縣路遠,不能照顧家中老母,他辭職回鄉,跑到耒陽縣城,在一個叫楊子春的老板開的商鋪做起了賬房先生。耒陽離衡陽渣江鎮只有100多里,彭玉麟回家探母也方便。為了照顧母親,他放棄“皇糧”不吃,跑到一個小縣城打工,可見是個大孝子。
耒陽是一座古城,有2200余年歷史,地處南北交通要沖,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當時的耒陽,有40余萬人口,縣城居民就有三四萬人。彭玉麟在耒陽一待就是3年。他長得一表人才,劍眉朗目,玉樹臨風,又有文化,生意做得蠻興旺,往往貨一進店,三五日就賣完了。不過到了年底,楊老板卻發現,貨是賣得好,卻沒見很多現錢。店小二密告楊老板,原來是彭玉麟平時慷慨,對很多窮困顧客,一律賒賬。楊老板聽了,不僅沒有責怪彭玉麟,反而夸贊他心地善良,認定彭玉麟將來會出人頭地,絕非等閑之輩。
彭玉麟閑暇時,常到耒水河邊青龍塔游玩。青龍塔附近的山坡長著一片梅林。每到冬春時節,梅花開得很鮮艷。彭玉麟在耒陽3年,寫了許多梅花詩。他獨戀梅花,喜愛畫梅花,寫梅詩,是為了懷念他的初戀情人梅姑。他到耒陽打工時,梅姑已離世兩年,獨在異鄉的寂寞中,對梅姑的懷念之情也十分強烈。
直到晚年,彭玉麟病入膏肓,彌留之際,他還寫下《夢亡友情話甚洽,口占志感》:“傷心闊別隔人天,已杳音容卅七年。一夜相逢清夢好,依然歡笑若生前。人隔幽冥念未蠲,倏來入夢信因緣。虎丘舊有三生石,愿覓生公一問禪。”彭玉麟眉目峻厲,性格剛硬,誰料這個冷面漢子,竟有如此的俠骨柔情?
彭玉麟確實是個俠骨仗義之人。咸豐二年(1852)七月,太平軍圍攻耒陽縣城,城里的商戶都嚇得出城逃難了。楊老板逃走之前,舍不得家業,就向彭玉麟求助,問他能否留下幫他看家。他本是隨便問問,誰知彭玉麟居然答應下來。等到太平軍準備攻城了,街坊鄰居也打算逃命,看到彭玉麟還傻乎乎守著楊家鋪面,對他說:“這年頭兵荒馬亂的,還不趕快逃命?”彭玉麟搖搖頭,冷靜地說:“君子一諾千金,我既然答應了楊老板,哪怕是千難萬難,我也要留下來!”后來耒陽城轉危為安,彭玉麟的名聲也因此傳開了。
過了一年,酷暑時節,太平軍再次攻打耒陽,楊老板趕緊躲到鄉下去了,再次留下彭玉麟幫他看家。太平軍即將攻城,彭玉麟找到耒陽縣令陳詩,問他怎么辦。陳詩是湖南益陽人,舉人出身,一介書生,束手無策。他無可奈何地說:“我哪有辦法呀,我多次請求上面調兵防御,求撥軍費,到現在都沒反應。我們還是棄城逃命吧!”彭玉麟卻拍拍胸脯說:“冇得守城之兵,城中百姓都是兵。冇得軍費,我商鋪內有數百萬金。”
他馬上拿出楊家商鋪的金子,招募了幾百名兵勇,收集富戶家的兵器,并制作了很多旗幟,讓兵勇時刻穿巡于城墻之上,大張聲勢。果不其然,太平軍以為耒陽有重兵把守,不敢來犯,耒陽獲得了安全,還保住了衡陽。
陳詩向朝廷請功,請彭玉麟擔任耒陽縣千總,彭玉麟滿口謝絕,只是討回了從商鋪內所借的錢。楊老板對彭玉麟感激備至,拿出一筆錢獎給他,他卻分文未要。這時傳來母親病逝的消息,彭玉麟便留下一封書信,回衡陽渣江守孝去了。
當時清軍面對太平軍的進攻,節節潰敗,根本沒有還手之力。咸豐皇帝無奈之下,緊急下詔書,命令所有在老家丁憂或賦閑的朝廷大臣,在當地招募兵勇,辦團練。曾國藩因為母親病逝,丁憂在家。他起初也對這個命令非常抵觸,后來在湖南巡撫張亮基和林則徐、左宗棠、郭嵩燾等師友規勸與推薦下,曾國藩硬著頭皮上馬,在湘鄉招募了1000名團練帶到長沙,卻遭到綠營兵將四處刁難,無法在長沙立足,只好轉至衡陽。衡陽既是曾家的祖籍地,又是他妻子歐陽的娘家,還是他少年讀書時的地方,有不少親戚朋友和族人。因為地頭熟,曾國藩很快站穩了腳跟。
曾國藩決心辦個不一樣的團練給那些官僚看看。他聽說彭玉麟在耒陽妙計退敵的英勇壯舉,覺得這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奇才,而且孝心可嘉,便決心請他出山相助。曾國藩親臨其母墓廬,與之在山中談了很久,彭玉麟最終答應了曾國藩的請求。答應的理由,從他的奏折中能找到答案:“臣本寒儒,傭書養母,丁母憂(母逝),聞粵逆之亂,激于義憤,慷慨論兵,曾國藩謬采虛譽,強令入營,臣勉應其招,墨绖從戎,初次謁見,即自誓不求保舉,不受官職。”
彭玉麟一介書生,作戰卻很勇敢。湘軍水師創立之初,士兵們想方設法躲避炮彈,結果發現各種躲避的方法都不管用。彭玉麟和水師統領楊岳斌帶頭提倡勇敢作戰,主張不要任何遮攔,冒著炮火沖鋒,大大地提高了湘軍水師的戰斗力,使其成了真正的鋼鐵之師。湘軍水師首戰告捷的是火燒湘潭,打出了湘軍水師的威名。隨后,彭玉麟指揮水師,由湘江到長江,穩扎穩打,勢如破竹,接連取得田家鎮半壁山之戰、江西石鐘山之戰、合圍南京的九伏洲之戰等大捷。郭嵩燾如此評價他的貢獻:“收吳楚六千里肅清江路之功,水師創立書生手;開國家三百年馳騁名揚之局,亮節能邀圣主知。”
太平軍被鎮壓后,湘軍水師改制為長江水師,楊岳斌調任陜甘總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彭玉麟都是長江水師的唯一統帥。后來,他與曾國藩一起制定了長江水師營制,成了中國近代海軍的雛形。也因此,彭玉麟被公認為中國近代海軍的奠基人之一。
彭玉麟生于安慶,成長于軍旅,發軔于耒陽,功成名就于湘軍。后來,他官至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書,封一等輕車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