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戈
臉書宣布明年上線加密貨幣Libra一事在全球引發震動,歐美不少國家已經表態將嚴加監管。
同為擁有巨大用戶群的社交媒體平臺,微信在支付領域的攻城略地讓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羨慕不已。但與微信依托中國市場單一貨幣不同的是,美國有早已成熟的信用卡市場,推廣移動電子支付難。在全球范圍內,臉書的23億用戶分散在100多個國家,除美元和歐元外,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主權貨幣和外匯管制政策。這就導致臉書搞移動電子支付面臨的困難比微信大得多。
當信息的自由流通和貨幣的自由流通無法同步實現的時候,選擇發行自己的加密貨幣,成為繞過各國邊境線和外匯管制,實現自由支付的必然選擇。這就是臉書為何一定要頂著壓力搞加密貨幣,引起各國監管部門如臨大敵的真正原因。
那么臉書的加密貨幣,與一般意義上的虛擬貨幣有什么區別呢?對于任何一種通行貨幣而言,幣值的穩定可以說是基本要求,但是像比特幣那樣一日一價甚至一時一價,投機屬性遠遠超過其作為一般等價物的交易屬性。而Libra保持幣值穩定性的方式,則是與法定貨幣掛鉤,甚至是與一籃子貨幣進行掛鉤。
從根本上來說,Libra仍然只是一種在特定網絡社區或商圈內使用的專用代幣,既然是代幣,那么去談它取代法定貨幣的可能性,則未免過于理想化了。作為一種穩定幣的Libra其實根本不算什么新東西,在此之前,Gemi?ni公司已經發行過GUSD,摩根大通也發行過JPMcoin,也曾一度引發諸多聯想,但時至今日,還未看到它們在全球支付體系中掀起什么巨浪。
不管虛擬貨幣被描述得如何具有革命性意義,其能量的發揮還是要依賴應用場景。就目前而言,美元體系尚不能滿足區塊鏈世界的需要,那么需要用美元(以及其他籃子內貨幣)轉換后才能使用的Li?bra,其滿足需要的能力會更強嗎?
此外,不管虛擬貨幣有沒有能力取代法定貨幣,只要它以貨幣的姿態出現,與法定貨幣形成替代關系,就始終繞不開監管問題。Libra的目標之一是以最低成本為游離在銀行系統外的10億人提供在線商業和金融服務。這無疑增大了監管難度,勢必在推廣過程中引來各國金融監管機構更為嚴密和嚴厲的監管。
至少在目前的條件下,一種不受各國政府監管的“全球貨幣”是不太可能在全球各國通行的。放眼未來,假設虛擬貨幣的確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那么,各國放行“全球貨幣”的前提,一定是已經建立起全球統一的支付清算監管體系。▲
(作者是央視財經頻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