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華 張輝 丁春艷
一、流行特點
泰勒蟲寄生于羊的紅細胞及單核巨噬細胞中,主要通過血蜱屬的蜱傳播。該病的流行與整個血蜱繁殖盛期有十分密切的關系。每年立春以后的3個月和9—10月,羊只易大量感染泰勒蟲病,1~4月齡羔羊和1~2歲羊多發,常引發羊只大批死亡。發病率和致死率較高的是周歲以內的羔羊,2歲以上的成年羊幾乎不發病。
二、臨床癥狀
羊泰勒蟲病病程一般為1~7天,最長不過10天。病初羊精神不振,跟不上群,喜臥,食欲減退,全身叮滿蜱。病情加劇后,食欲廢絕,反芻停止,體溫升高達40~42℃,弓腰縮腹,排干或稀軟糞便,個別羊尿液混濁有血尿。進而出現貧血、結膜黃染、消瘦、流黏稠或稀水樣鼻液、體表淋巴結腫大并有痛感、肢體僵硬、行動困難等癥狀。多于發病后1~2天或6~7天死亡,臨死前體溫降至常溫以下,不斷呻吟和起臥翻滾。
三、病理變化
病死羊可見尸體明顯消瘦,剖檢后可見血液稀薄、全身淋巴結腫大、出血,尤其是腸系膜淋巴結切開后可見大量黑灰色液體。皮下脂肪膠凍樣,有點狀出血。皺胃黏膜有潰瘍斑,大網膜和腸黏膜有出血點,以肩前、腸系膜、肺縱隔淋巴結等處較為顯著,肝腫大,切面肝小葉明顯,呈檳榔狀。脾及膽囊腫大,膽囊內充滿暗綠色膽汁。肺充血、水腫、心胞液增多,心臟有小米粒大的出血點,心內、外膜有出血點,心臟冠狀溝膠樣浸潤。腎呈黃褐色,有的表面有結節和小點狀出血。
四、疾病診斷
根據發病季節為蜱活動猖獗的季節,羊只臨床表現為消瘦、貧血、高熱不退等癥狀和病理剖檢可見膽囊、淋巴結腫大等變化,可以初步判斷該病。但要確診,則需采用實驗室診斷。
1.涂片鏡檢。采取發熱期病羊耳靜脈血制成涂片,用姬姆薩染色液染色后鏡檢,發現紅細胞大小不一,且1個紅細胞內可觀察到大小不等、各種形狀的裂殖體,呈圓形或卵圓形。一般1個紅細胞內有1~2個蟲體,蟲體胞核染成紫紅色,核周圍的胞質染為淡藍色。
2.淋巴結穿刺檢測。用注射器對病羊腫大的淋巴結進行穿刺,抽取內容物,涂于載玻片上,待其自然干燥后,向載玻片上滴入2~3滴甲醇進行固定,然后用姬姆薩染色液染色,靜置1小時后,鏡檢可發現具有診斷意義的石榴體,又稱柯赫氏藍體,即裂殖體。
3.免疫學診斷。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進行診斷。再結合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和涂片(或穿刺)鏡檢可確診羊泰勒蟲病。
五、疾病預防
預防羊泰勒蟲病的關鍵在于加強飼養管理,及時消滅蜱??捎?.33%的敵敵畏或0.2%~0.5%的敵百蟲水溶液噴灑羊圈(舍)的墻壁,以消滅幼蜱。在發病季節(4—7月),每月用伊維菌素進行驅蟲,以減少蜱的叮咬。同時對整個羊群采用貝尼爾(血蟲凈)或咪唑苯脲進行預防注射。肌肉注射貝尼爾,用藥劑量為按羊體重每公斤3毫克,配成7%的溶液,每20天注射1次,可有效預防羊泰勒蟲病。此外,購入或調出羊只時,既要防止將蜱帶入,同時也防止本地羊將蜱帶到其他地區。
六、疾病治療
病羊治療可用貝尼爾,按羊體重7毫克/公斤的劑量,用蒸餾水將貝尼爾配置成7%的水溶液,分點深部肌內注射,每天注射1次,連續注射3天為1個療程。也可使用磷酸伯胺喹啉,用藥劑量為按羊體重0.75毫克/公斤,每天灌服1劑,連用3劑,可有效治療羊泰勒蟲病。對出現呼吸困難、心律不齊等癥狀的病羊,可再肌內注射15毫升樟腦溶液,同時用維生素B1、維生素B12和維生素C肌內注射進行輔助治療。為了增強羊只營養,可靜脈注射葡萄糖溶液。為了恢復羊只胃腸功能,可注射復合維生素B針。對發生便秘的羊只,可用鹽水50毫升、葡萄糖100毫升、維生素C 10毫升、安那咖10毫升、碳酸氫鈉20毫升和清開靈20毫升,每天靜脈注射1次,連用3天。對出現貧血癥狀的羊只,可用5%葡萄糖500毫升、代血漿500毫升、青霉素100萬國際單位、0.9%鹽水500毫升、維生素C 10~20 毫升、碳酸氫鈉20 毫升、維生素B65毫升靜脈注射,必要時每只每天可加50%葡萄糖20~50毫升,每天注射l次,連用3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