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我推斷上海的經濟將會超越香港;今天我推斷深圳一帶將會超越上海?!贝蠹医裉炖世噬峡诘幕浉郯漠斎灰彩且粋€灣區,只是奇怪地“深”字不在其內。無可置疑,名字打不進“粵港澳”的深圳將會是這灣區的龍頭。
深圳沒有文化的隔閡,對于外來人才的吸引力很大。有數據顯示深圳引進的國內外人才26萬多人,其中海歸1.83萬人。
深圳的優勢:年輕
深圳市市長陳如桂表示,深圳的人口總體比較年輕,平均年齡約33歲。改革、開放、創新是這座城市的特質。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近年來人口均為凈流入。廣東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則顯示,去年深圳人口增加了49.83萬,是廣東省人口增長最多的城市。而2017年和2016年分別增長來61.99萬和52.97萬。
相較而言,上海已經是全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市民政局此前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年,上海老齡化率達到14.3%。按照聯合國劃分標準,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7%,即該地區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上海老齡化率與國際上大城市相比,也處于較高水平,而同期深圳老齡化率僅3.4%。
深圳的劣勢:教育資源
不久前,一則“深圳去年GDP超過香港”的新聞就在不少人的朋友圈刷屏:2月1日,深圳市統計局公布的2018年深圳經濟運行情況顯示,初步核算并經廣東省統計局核定,2018年全市本地生產總值2.4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6%。
數據顯示,2018年深圳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109.54億元,同比增長9.5%,連續兩年位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成為全國唯一一個規上工業增加值突破9000億元的城市。其中,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為6564.83億元和6131.20億元,分別增長12.0%和13.3%,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提升至72.1%和67.3%。
增速較快的行業有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4.0%;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0.0%;汽車制造業增長12.4%;醫藥制造業增長25.0%。此外,華為、平安、騰訊、比亞迪、大疆等一批世界知名企業,已成為深圳的亮麗名片。
但未來的城市競爭,除了經濟領域的直接拼殺,教育資源也相當關鍵。深圳的高等教育與上海差距巨大。如上海目前有4個985大學,10所211大學、25所普通本科、25所專科院校。而深圳市教育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深圳全市現有高校13所。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中山大學深圳、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暨南大學深圳旅游學院、廣東新安職業技術學院、深圳廣播電視大學。其中比較出名的是深圳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
按照深圳此前規劃,到2025年,深圳的高校將達到20所左右,在校生達到2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