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林根
中國對于設計的總體認識還處于探索摸索的階段,雖已經初步形成規模,但真正實現產業化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由此,國家層面暫無對設計產業總體明確統一的產業分類。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代碼》,并未將設計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業門類,而是將設計作為一個重要的業務環節穿插到了其他行業分類。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本市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設計產業主要包括工業設計業(裝備設計、消費品設計、服務設計)、建筑設計業(城市規劃設計、建筑設計、室內裝飾設計、工程勘察設計)。上海雄厚的制造業基礎為工業設計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間;同樣,上海處于城市大發展階段,建筑設計業將支撐和體現上海城市建設的水平。
目前,關于設計企業創新能力的研究大部分只停留在概念論述的層面,主要集中于對設計創新的概念界定、特征、影響因素等方面,對于設計企業創新能力的定量分析,國內外還未有一套公認的、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因此,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設計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顯得尤為迫切與重要。
本文作為2018年度上海市文創項目《設計企業創新能力評價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成果,在調研設計行業的行業特征和企業現狀的基礎上,結合上海設計行業發展的現實環境,深入研究設計企業的創新能力影響因素,以結構方程模型為基礎構建設計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從而為評價設計企業的創新能力提供一種較為實用的方法。
一、上海設計行業發展現狀
上海設計產業具有門類齊全、底蘊深厚、多元融合、人才匯聚和時尚引領的鮮明特點。在龐大的制造業和建筑業規模基礎上,總體發展處于全國領先的地位,并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2018年,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達到3000多億,占GDP比重達到12.9%,其中設計產業增加值850億元。可見,文化創意產業占GDP較大比重,而設計產業又占上海文創產業較大比重。
為了推動上海設計產業的快速發展,市委、市政府發布《關于加快本市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同時一批設計行業服務平臺應運而生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包括華東建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工業設計中心、上海國際工業交流中心、動漫研發公共服務平臺、上海張江影視后期制作公共服務平臺、數字內容產業公共服務平臺、上海版權產權交易中心、上海創網、上海創意產業知識產權實物中心、上海創意之窗等。
二、設計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因素
本文從設計企業的三個層次分析設計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因素:第一層為組織層次,不管是團隊創新或個人創新,必然會受到組織創新環境的影響,具體包括創新文化、知識管理、激勵機制、人力資源四個細分因素; 第二層為團隊層次,團隊作為嵌入組織的群體,組織在組建團隊時,必然考慮要具有什么創新特征的團隊最有利于團隊的創新活動,具體包括團隊規模、異質性、任務特征、情緒氛圍;四個細分因素;第三層為個體層次,員工作為企業設計創新的主體,其創新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直接決定了設計創新的結果,具體包括知識存量、創新智力、創新動力、執行力、競爭協調五個細分因素。 影響因素結構圖見圖1。
三、設計企業創新能力評價的結構方程模型
結構方程模型(SEM,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ing)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現的一種新興統計分析方法,是一種實證分析的模型方法,通過尋找變量之間內在的結構關系驗證某種關系或模型的假設是否合理、模型是否正確,并且如果模型存在問題,可以提出如何加以修改。結構方程模型技術對模型的擬合思想,其核心就是盡量縮小樣本協方差陣與由模型估計出的協方差陣之間的差異。主要通過卡方與自由度的比值和RM SEM兩個指標對擬合模型進行評判,兩個指標的值越小,就說明該模型越準確簡潔。
應用結構方程模型方法構建設計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首先對模型中所涉及的變量及變量之間的關系提出假設,并在此基礎上完成對模型的初步設定。通過研究和總結己有理論基礎和研究成果,在相應變量之間的關系假設的基礎上,構建了設計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理論模型。研究假設主要包括組織創新環境、團隊創新特征、個體創新能力的關系以及它們分別對設計企業創新能力的關系結構。具體假設如下:
假設1:組織創新環境對設計企業創新能力有正向影響;
假設2:團隊創新特征對設計企業創新能力有正向影響;
假設3:個體創新能力對設計企業創新能力有正向影響。
四、設計企業創新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
目前,企業創新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主要采用層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神經網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數據包絡分析法等方法。以上5種數學分析方法是目前現有企業創新能力評價體系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通過總結與分析發現這些方法或多少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特別是未能消除人為因素對評價指標體系所產生的干擾是大部分方法存在的最大問題。本文試圖基于結構方程模型構建設計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最大限度地消除認為因素對指標體系所產生的干擾。應用結構方程模型方法構建設計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見表2。
五、調查、計算和驗證
在調查問卷中,各研究變量的測量問題統一采用5級量表進行設計,請各設計企業的設計師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及自己的親身感受對問卷的各項測量問題進行打分。具體評分尺度為5分:非常贊同,4分:比較贊同,3分:基本贊同,2分:不太贊同,1分:非常不贊同。
本研究使用的調查問卷分為兩個部分:被訪問者的基本情況及企業創新能力評價。被訪問者的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學歷、工作年限、在本公司服務期限、公司員工總數、團隊成員總數、公司行業領域等;企業創新能力評價總共有40個測量指標,分別歸屬于組織創新環境、團隊創新特征及個體創新能力三個變量指標。計算方法是各級加權累加,最后得到各評價單位的評價總分(滿分100分)。
我們完成初步的問卷設計之后,請上海市10家設計企業的40名設計師對調查問卷進行預調研,根據他們提出的修改意見對調查問卷進行修改。完成問卷的修改和驗證之后,我們就開始進入正式的市場調查階段。通過實地和電子郵箱收到50家設計企業(28家工業設計和22家建筑設計)562張設計師有效問卷(確保每家設計企業覆蓋10個設計師有效問卷),利用SPSS 15.0對問卷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得到50家設計企業的創新能力排名,與經驗判斷基本吻合,說明指標體系和計算方法的合理性;通過計算每個觀測變量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標準差等,掌握樣本企業的進一步情況,經過專家分析并提供意見,作為設計企業創新能力的問題發現和提升建議,提供給設計企業,受到設計企業的重視和肯定。
結論
本文結合本市設計企業創新能力的實際情況,分析設計企業創新能力的特征和影響因素,提出設計企業創新能力評價的指標體系和計算方案,在理論上具有創新性;經過調查驗證評價體系可靠性和合理性較強,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作者:上海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