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波
周律師,您好!
我于2016年3月到上海某貿易公司應聘,并得到錄用,崗位為采購員,入職后公司對我們新人進行了業務培訓,其中包括了了解公司的員工手冊,員工手冊中有一條載明:“薪酬屬于公司機密,任何員工不得泄露自己薪酬或私下詢問、議論其他員工的薪酬,如果違反該規定,公司有權單方解除勞動合同”2018年9月,我與其他采購員在一起聊天時無意間談到了各自的月工資收入情況,談論間發現我們彼此工作崗位,工作內容,工作職責都相同,但是工資卻不盡相同,甚至有的差距比較大,因此有同事事后曾向公司提出要求,要求公司給予同工同籌的待遇,可公司不但置之不理,反而以我和幾位同事因嚴重違反員工守則這一條規定為由,決定解除與我和我幾位同事的勞動合同,并且即時生效,請問律師,我們公司的做法是否合法,我們該如何維權?
吳小姐
吳女士:
根據你的上述描述,你們公司已經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下稱“《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公司規章制度雖然是企業規范運作和行使用工管理權的重要方式,并且《勞動合同法》也賦予了企業制定內部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勞動合同的權力,但規章制度所涉及的內容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必須以合法為前提,《勞動合同法》規定企業基于員工違反規章制度等行使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時,必須是以嚴重為要件,而工資并非是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絕對機密,也不屬于其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故在并非嚴重的情況下,公司單方解除勞動合同之舉明顯與《勞動合同法》相違,系違法解除,因此建議你依法先與公司進行交涉,若協商不成你可以依法向公司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不服裁決的,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一、企業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有哪些情形
(一)企業違反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規定,應當協商解除的勞動合同,企業卻單方強行解除的。
(二)企業違反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員工尚未達到過失性辭退的條件,企業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企業違反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規定,未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員工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員工一個月工資而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企業違反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規定,違法裁員的。
(五)企業違反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在禁止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下強行解除勞動合同的。
(六)企業違反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規定,違法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企業違反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在勞動合同需要順延的情形下強行終止勞動合同的。
二、企業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律風險
(一)企業制定的規章制度內容違法的法律風險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企業根據《勞動法》第四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并已向員工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反過來,如果企業制定的規章制度內容違法,則該規章制度不能作為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
本案中,首先企業主張的吳小姐泄露薪酬的事件,從程度上看,吳小姐的行為尚未達到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的情形,故企業不能據此享有單方的勞動關系解除權,企業解除與吳小姐的勞動合同系違法解除,其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的規定,即企業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員工支付賠償金。
其次,企業制定的員工手冊內容違反了公平原則,侵害員工知情權與公民言論自由,合法、公平、誠實信用,按勞分配,同工同酬即是《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更是國家法律賦予員工的基本權利。《勞動法》規定: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員工為實現同工同酬等上述基本權利,有權了解、知曉其他職工、特別是同崗位、同工種員工的工資情況。員工有權利通過相互了解來實現同工同酬之工資分配原則。企業若以制度形式限制、禁止員工的該項知情權,應視為企業免除自己應保障員工同工同酬等權益的法定責任、排除員工實現同工同酬等基本權利的違法行為。那么,依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企業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員工權利的,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三、企業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律風險防范
(一)企業要證明員工違紀行為,可以是員工已經提交書面的情況說明及解釋,也可以要求員工在處罰通知單上就違紀事實進行簽名確認,無論員工的違紀行為是什么,企業都要有相應的證據予以證明,對證據的種類及載體沒有明確的要求。而常見的證據有:文字書證、照片、視聽錄像資料、證人證言、員工自身提供的書面情況說明、檢討記錄、就違紀行為簽字確認的書面資料等。
四、總結
我國《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都明確規定企業制定的規章制度不得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所以企業在制定規章制度時,依法應當進行合法性評議協商和審查,防范因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帶來的法律風險。
(作者單位:上海市恒業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