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應峰
歐陽修號六一居士。何為“六一”?歐陽修悠然而幽默地對答:“家有古籍一千卷,藏書一萬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老翁一個。”
家中藏書千卷萬卷,可不是說說而已。有人問歐陽修:“如此多書,你全看過么”歐陽修回答說:“任君選考,若有答不出的,便不號這‘六一居士。”問他的人故意從書架中取出一本落滿灰塵的書當場質考,歐陽修依然對答如流。
歐陽修3歲時父親去世,與母親相依為命,依賴叔叔的關照讀書習字,常借書抄讀。因天資聰穎,加上刻苦勤奮,往往書不待抄完,已能成誦;年少時所作詩賦文章,文筆老練,有如成人。其叔看在眼里,喜在心頭,對歐陽修的母親說:“嫂子不必擔憂家貧子幼,修兒是奇才!不僅可以創業光宗耀祖,他日必然聞名天下。”
蒼天不負有心人。歐陽修22歲后,連中監元、解元、省元。在即將到來的殿試中,他相信自己能奪得狀元,于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準備到時候穿。歐陽修在廣文館有個同學,叫王拱辰,才19歲,也獲得了殿試資格。一天晚上,王拱辰嘻鬧著穿上了歐陽修的新衣服,玩笑說:“我穿狀元袍子啦!”沒想到,殿試那天,王拱辰真的中了狀元,歐陽修進士及第。主考官晏殊后來對人說,歐陽修未能奪魁,是因鋒芒太露,眾考官欲挫其銳氣,促其成才。
歐陽修初入仕途,其上司錢惟演對歐陽修等青年才俊非常通達,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游山玩水,琢磨文字。錢惟演的“富養”之舉,為宋代文學的繁茂起到了不可小覷的推動作用。后來,錢惟演政治失意,被迫離開洛陽。歐陽修等人為錢惟演送行,流下了惜別的淚水。洛陽期間的灑脫超然,奠定了歐陽修一生的文學基礎,成為他生命中最美好的回憶。后來,他在陷入人生低谷時寫過這樣的詩句:“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隨著北宋王朝積貧積弱弊病的顯現,與歐陽修交往頗深的范仲淹呼吁改革,把社會問題歸咎為腐敗,歐陽修看得更深刻,認為冗官冗員才是根本問題。最終,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擊,被貶饒州。歐陽修作為范仲淹一派也受牽連,被貶夷陵。后被召回又被貶往滁州。在滁州,歐陽修寫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記》。據說,《醉翁亭記》的開頭原本花了好多筆墨,描繪滁州四周的山。最后這些描寫被歐陽修改成了“環滁皆山也”5個字,簡練中見雋永,成為散文史上的名句。
起起落落,大才終為大用。知天命之年,歐陽修做了禮部貢舉的主考官,以翰林學士身份主持進士考試。當時有個文學派別“太學體”,領袖劉幾是一名太學生,最大的特長就是常玩弄古書里的生僻字詞。歐陽修的古文向來是通達平易的,最反對“太學體”的文風。批閱試卷時,歐陽修看到一份試卷,開頭寫道:“天地軋,萬物茁,圣人發。”用字看似古奧,其實很別扭,意思無非是說,天地交合,萬物產生,然后圣人就出來了。歐陽修便就著他的韻腳,風趣而又犀利地續道:“秀才剌,試官刷!”意思是這秀才學問不行,試官不會錄取!
為人賞識才會倍加賞識他人。他提倡平實文風,錄取蘇軾、蘇轍、曾鞏等人。蘇軾考中進士后,給歐陽修寫了一封感謝信。歐陽修稱贊蘇軾文章寫得好,說讀著他的信,“不覺汗出”,感覺自己也該避讓三分。他對蘇軾獎掖有加,蘇軾也沒有辜負歐陽修的期許,最終成為繼歐陽修之后的又一位文化巨匠。歐陽修以其卓越的識人之明,為質樸曉暢、通俗自然、言之有物的文風的形成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歐陽修平生所作文章,用他自己的話說:多半在“三上”,即馬上、枕上、廁上。可見他是一個多么惜時之人。他深知,惜時方能成才。所以,他在做主考官時,對有真才實學的后生總是極盡贊美,竭力推薦。正因如此,一大批當時默默無聞的青年才俊才得已脫穎而出,名垂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