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佳,張麗華*
(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神經內科502病區,江蘇 揚州 225001)
神經內科患者通常可見便秘問題,其嚴重影響患者生理、心理狀況,一旦出現便秘[1],可見排便困難、噯氣、腹脹等不良現象,而用力排便又會進一步導致顱內壓增高,病情加重,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腦疝、死亡等嚴重后果,臨床以導瀉藥等方法為主,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文旨在分析神經內科便秘患者采取大黃通便貼聯合一清膠囊的臨床應用效果。
我院62例神經內科便秘患者(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進行本研究,通過數字隨機法平均分配為兩組。
3 1例對照組:年齡[上限6 2歲、下限4 2歲、平均值(54.89±2.26)歲],男女之比為18:13,便秘時間(3.71±0.26)d;其中,15例為腦血管疾病,6例帕金森氏病,5例脊髓病變,5例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3 1例觀察組:年齡[上限6 5歲、下限4 0歲、平均值(54.60±2.71)歲],男女之比為20:11,便秘時間(3.50±0.35)d;其中,17例為腦血管疾病,5例帕金森氏病,3例脊髓病變,6例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納入標準:神經內科患者,且出現便秘癥狀;年齡≥18歲;獲取知情同意權,積極配合者。
排除標準:藥物過敏或禁忌癥者;其他系統嚴重疾病者。在上述一般情況對比方面,兩者指標均無差異性,P>0.05。
對照組采取常規干預,予以腹部穴位按摩,于餐后一小時或空腹進行,排空膀胱、清潔臍部,雙手交叉重疊以肚臍為中心,沿順時針方向按摩,必要時可使用按摩油,力度適中,點揉神闕、中脘、關元、下脘、氣海、天樞等穴位,每穴按揉一分鐘,一天一次。
觀察組在此操作下,予以大黃通便貼聯合一清膠囊,取大黃5g,將其以凡士林調和成糊狀,并貼敷于神闕穴,按揉一分鐘,貼四小時取下、清潔皮膚,一天一劑。一清膠囊口服劑量為每次1g,一天三次。
觀察兩組便秘癥狀積分、排便時間、首次排便情況。
便秘癥狀積分量表共涉及6個問題,包括腹脹、糞便性狀、排便頻率、時間等,采取四級評分法,每項0~3分,得分越高表示便秘越嚴重。
計量資料(便秘癥狀積分、排便時間),通過T檢驗,計數資料(首次排便情況),通過卡方檢驗,軟件分析采取SPSS19.00,數據對比P<0.05則說明兩者有統計意義。
兩組干預前便秘情況無差異性,P>0.05,干預后,觀察組便秘癥狀積分為(6.05±0.18)分,排便時間為(10.20±0.73)min,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一所示:

表一:對比兩組便秘癥狀積分、排便時間
觀察組大便干結、排便費時、需使用緩瀉劑概率分別為16.13%、25.81%、12.90%,低于對照組的54.84%、64.52%、58.06%,P<0.05。
神經內科患者因長期臥床、飲食等因素,極有可能出現便秘,一旦出現便秘,患者若用力排便,會進一步導致腹壓增高,加重病情,危及生命安全,故而,盡快促使大便通暢對疾病康復意義重大[2]。
本文觀察組予以大黃通便貼聯合一清膠囊,大黃直達下焦、走而不守,具有涼血解毒、導滯攻積等效果,貼敷神闕穴能夠調理氣機[3],進一步保證脾氣得運、脈絡通暢,促使胃腸蠕動,達到瀉下通便的目的,使用方法簡便有效。一清膠囊能夠解三焦之火,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4],此藥物可抗內毒素作用,主要含有大黃、黃芩、黃連等藥物,可促進結腸蠕動,又可保護腸道粘膜。
此次結果可見,干預后,觀察組便秘癥狀積分為(6.05±0.18)分,排便時間為(10.20±0.73)min,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大便干結、排便費時、需使用緩瀉劑概率分別為16.13%、25.81%、12.90%,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神經內科便秘患者予以大黃通便貼聯合一清膠囊,臨床價值較高,可有效改善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