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白玉
(南京市溧水區人民醫院產科,江蘇 南京 211200)
正常的新生兒出生后應是母嬰同室,即與其母親24小時在一起,如因醫療和其他護理操作每次與母親分離不超過1小時。然而在有些情況下,如新生兒出生時或出生后由于各種原因被轉至新生兒科病房接受專業的治療與護理,以致會母嬰分離。此時新生兒能否得到正常的母乳喂養受諸多因素影響及制約,如母親心理狀況及母乳喂養的理念,家屬的支持,護理人員的護理指導等。所以對母嬰分離的產婦采取人性化護理干預很有必要。近兩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我院產科母嬰分離的住院產婦逐年增加。據統計,2018年我院全年出生活產新生兒3182例,住院期間轉新生兒科的有349例?,F選取106例產婦進行分析,總結不同護理方法的臨床效果,詳細報道內容如下。
選取符合研究條件(無高危妊娠因素及溝通障礙者)的106例產婦,所選產婦符合診療標準[1]。根據護理方法分組,觀察組(n=53)年齡20-45歲,平均年齡(32.56±3.56)歲。對照組(n=44)年齡20-45歲,平均年齡(32.31±3.49)歲。排除標準:(1)合并溝通障礙者;(2)臨床資料不完整者;(3)或多種原因導致中斷治療者;(4)合并肝腎功能嚴重障礙者;(5)新生兒有明顯風險的;(4)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研究內容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2組臨床基線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產婦接受傳統護理方法及健康教育,給予常規產后指導。觀察組產婦給予人性化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 做好產婦的心理護理:
媽媽們剛嘗試做母親的喜悅卻要遭受嬰兒患病母嬰分離的挫折,極易出現情緒低落、自責、擔心等負面情緒,影響乳汁分泌。所以護理人員應做好心理疏導,關愛支持她們,提高產婦對我們的信任度。告知一些寶寶的健康情況使產婦放心。發放飲食指導,母乳喂養9知道、產科溫馨小提示等健康教育宣傳單時可以陪媽媽們邊閱讀邊講解,使其深刻理解母乳喂養好處及其重要性,并主動參與配合我們,促進母乳喂養成功。
1.2.2 做好乳房的護理
母嬰分離的產婦因缺乏嬰兒的早吸吮、勤吸吮,缺乏給嬰兒哺乳的過程,乳腺管易淤堵,乳脹的發生率高,產婦舒適感下降,對母乳喂養失去信心。因此對母嬰分離的產婦做好乳房護理很有必要。具體操作如下:
熱敷按摩乳房,用溫開水清洗乳頭,教給產婦及家屬正確擠奶手法。用拇指、食指分別置于乳暈兩側向胸壁方向輕輕按壓,依照各個不同方向進行,將每個乳竇的乳汁都能排空。手法應輕柔,手指不應在乳房上滑動或摩擦,以免損傷皮膚。注意保暖,2-3小時一次,3天后盡量增加擠奶次數,尤其強調夜間睡眠時擠奶。經常檢查產婦乳房,發現乳房腫脹者重點關注,必要時采用多功能康復治療儀,對產婦乳房進行疏通治療,促進乳腺管通暢,緩解乳房腫脹程度,增加產婦舒適感。
1.2.3 鼓勵家屬多支持、多陪伴
經常召集家屬在病區示教室內開展“引導式健康教育”,強化家屬的正確認識,進一步為產婦樹立母乳喂養信心做后盾,使產婦及家屬都能意識到保持泌乳通暢、堅持母乳喂養的重要意義,從根本上轉變一些錯誤理念。
1.2.4 母乳的儲存及規范化管理
科室備有專門的儲奶冰箱和一次性儲奶袋,解除媽媽們存奶難的后顧之憂,大大增強了她們母乳喂養的信心。 為了能向新生兒提供安全優質的母乳,我們會教給產婦及家屬正確采集和管理母乳的方法。每次將擠出的母乳裝進儲奶袋,貼上母乳標簽(寫上床號、姓名、住院號、擠奶時間等),按時間順序放置在冰箱里,定時送往新生兒科。產科還設有母乳喂養電話及微信媽媽群。
對比2組產婦產后3-4天的泌乳量評分、乳房腫脹率、母乳喂養率及電話隨訪母乳喂養成功率,做好詳細記錄。其中泌乳量評分取分范圍0-3分,其中0分表示無乳汁,1分表示泌乳量不足,2分表示泌乳量一般,3分表示泌乳量足夠[2]。
選用SPSS 15.0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產婦產后3-4天的泌乳量評分、乳房腫脹率(5.66%)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在母嬰分離情況下,觀察組81.13%的新生兒能喝上母乳;一個月后電話隨訪,觀察組母乳喂養成功率(90.57%)明顯高于對照組(73.58%),組間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2組產婦產后情況對比(±s)/(%)

表1 2組產婦產后情況對比(±s)/(%)
指標 觀察組(n=53) 對照組(n=53) x2/t值 P值泌乳量評分 2.63±0.98 1.24±0.23 5.639 0.000乳房腫脹率(n/%) 3(5.66) 14(26.41) 6.031 0.008母嬰分離喝上母乳(n/%) 43(81.13) 33(62.26) 5.895 0.013母乳喂養成功率(n/%) 48(90.57) 39(73.58) 5.682 0.017
李婉燕[4]應用產后泌乳評價表,對母嬰分離產婦開展護理管理,從而有效提高了泌乳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產后3-4天的泌乳量評分、乳房腫脹率(5.66%)優于對照組,且母嬰分離情況下,觀察組81.13%的新生兒能喝上母乳,而在一個月后電話隨訪中,觀察組母乳喂養成功率(90.57%)明顯高于對照組(73.58%)。上述研究結果與權威文獻報道結果基本相符。
綜上所述,產后母嬰暫時分離,影響產婦正常泌乳,增加乳腺管淤塞的可能,導致產婦乳房腫脹、疼痛、產婦情緒低落[3]。在母嬰分離期間,為產婦提供優質的人性化護理干預,可保持產婦泌乳通暢,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的效果,降低母嬰風險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