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梅,李國洪,凌蘭芬,劉衛群,劉玉芬
(東莞市寮步醫院,廣東 東莞 523400)
糖尿病屬于常見的慢性內分泌疾病,主要以血糖異常升高為臨床典型癥狀。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島素相對或嚴重不足,靶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下降[1]。該疾病屬于終身疾病,目前并沒有徹底根治的治療方法,唯一途徑是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積極預防并發癥,降低疾病對患者的危害[2-3]。近幾年來,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在不斷增多,高度集中在中老年群體,但是表現為逐步偏向年輕化的趨勢。根據調查顯示,糖尿病患者大部分對疾病的認知程度不夠高,對于終身治療、控制血糖的重要意義,認識不夠清楚,導致患者在堅持治療方面的依從性比較低,患者自動放棄治療的現象十分普遍[4]。因此,必須加強患者健康知識教育,以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依從性,以達到理想的控糖小果。下面本文針對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80例進行研究,對健康教育護理干預效果及價值進行探討。現總結報告如下:
研究選取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80例,隨機抽簽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 24例,女16例,年齡44-79歲,平均年齡(58.20±4.60)歲,病程1-17年,平均病程(7.05±3.50)年;觀察組男 25例,女15例,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58.25±4.50)歲,病程1-16年,平均病程(7.15±3.55)年?;颊咭话阗Y料比較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連續三次監測血糖結果顯示,空腹≥6.1mmol/L,餐后2h≥11.0mmol/L;患者均無意識或語言障礙;無精神疾病;嚴重合并臟器疾病[5]。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給予患者入院宣教,并告知服藥相關注意事項,解答患者心中的疑惑;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干預,具體如下:(1)認知能力提升,尊重患者的知情權,護士應該告知患者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如糖尿病發病機制、臨床表現、治療機制和疾病并發癥危害等。發放健康知識小手冊,告知疾病治療的方案。講解藥物持續治療和穩定血糖的重要關系,認識到堅持治療的重要性,對疾病有一個初步、全面和充分的了解,以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緩解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等狀態。讓患者能自行分辨和判斷,以保持理智分析能力;(2)健康心理指導,意識決定人的行為,情志影響人的意志。在護理中,護士一定要加強健康心理干預。糖尿病屬于終身疾病,患者一般難以接受,或者接受之后,容易產生低落、焦慮和失眠等問題,需要護士加強心理疏通和干預,讓患者能了解疾病,并堅持以恒,積極配合,從而穩定控制血糖;(3)用藥指導,告知服藥時間段,服藥期間注意事項,最大限度發揮藥物的作用,有利于穩定控制患者的血糖。告知患者低血糖的臨床癥狀,積極進行預防,發現異常立即就診;(4)運動與飲食指導,健康飲食和合理運動,也是穩定患者血糖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合理控制糖分的攝入,并且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配合以運動療法,以提升身體免疫力,降低血脂,預防并發癥。
測定護理前和護理3個月后兩組患者血糖水平變化,包含FPG(空腹血糖)、2hPG(餐后2h血糖);評價患者的治療依次性,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和不依從。
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處理與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t檢驗,P<0.05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分析表1可知,護理前兩組患者血糖水平均較高,且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血糖水平明顯降低,且改善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護理前后血糖水平變化(±s)

表1 兩組護理前后血糖水平變化(±s)
組別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40) 12.18±3.06 6.95±0.84 16.23±3.85 9.25±2.13對照組(n=40) 12.15±3.12 9.52±1.43 16.65±3.75 12.10±3.25 T 0.112 9.456 0.448 6.562 P>0.05 <0.05 >0.05 <0.05
分析表2可知,觀察組護理依從性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2 兩組護理依從性變化(%)

表3 護理滿意度結果比較
糖尿病屬于慢性終身疾病,患者長期受到疾病的折磨,血糖反復升高或下降,對患者的微血管、大血管等均會熬成嚴重的損傷,進而降低患者整體的健康水平[5-7]。疾病還會累及患者的腦、心、腎及眼足等周圍神經組織。目前,關于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已經成為人們和國家關注的焦點問題。健康教育是糖尿病護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也是護士必須貫徹到底的一項工作[8]。健康教育能對患者的不良生活和行為習慣進行糾正,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能力,為患者提供重要的知識與服務,讓患者能自主去選擇健康和正確的方式面對疾病問題[9]。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健康知識教育、健康心理指導、飲食和運動方面的生活指導,加強患者血糖的定時定點監測。多數研究表明,在健康教育目標明確和清晰的情況下,對患者實施系統性的、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能取得理想的健康教育效果。對患者實施系統性的健康教育能有效轉變患者的認知能力,改變患者對治療的看法,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識知曉率和依從率,保證了患者的適應性和知情權,且提升了整體護理工作的質量和水平[10-11]。
在本次研究中,針對觀察組患者實施了健康教育護理干預,最終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患者整體對護士工作滿意度也高于對照組(P<0.05),最終取得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標,觀察組患者的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在護士積極的認知干預、健康心理指導下,對患者血糖的積極監測,并給患者提供正確的用藥指導,配合日常的飲食和運動護理指導,最終在系統教育的指導下,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依從性也顯著提升。
綜上,積極的健康教育護理干預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中,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具有積極的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