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煉
(陸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重慶 400042)
便秘是消化道內科常見疾病之一,多發于老年人群,便秘嚴重者極易引發腸道功能性病癥或病變,現階段,臨床多采用結腸鏡檢查患者腸道情況,觀察患者腸粘膜現狀,但因老年患者身體機能退化,耐受性差,且檢查期間需大量飲水,給患者身心帶來極大的不適感,導致腸道準備工作效率降低,進而影響到檢查結果,因此需要為行結腸鏡檢查腸道準備的老年患者提供科學系統的護理專案,引導患者積極配合檢查操作,提高患者身心舒適感,保證腸道清潔效果[1]。此研究選取52例老年便秘患者,分析護理專案在其結腸鏡檢查腸道準備中的應用,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選取2016年6月-2018年7月于本院行結腸鏡檢查腸道準備的老年便秘患者52例,由檢查時間先后分組,對照組和實驗組均26例。兩組患者在便秘程度、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無異(P>0.05)。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實驗組應用護理專案,具體內容:①建立專案小組:小組成員包括1名組長、1名副組長、1名主管護師、1名護師、1名護理人員,由小組組長組織開展會議確定專案主題,制定培訓方案、改善方法、流程,并實時監督;②專案執行方案:分析老年便秘患者腸道準備不合格原因,并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制定腸道清潔度評估表、腸道準備宣教單,組織小組成員進行專業培訓,并在候診走廊一側設置“腸道準備區”,指導患者在該區域完成腸道準備,即嚴格按照宣教單服用導瀉藥物,對用藥失敗者進行護理干預,采用清潔評估表判斷腸道準備是否合格;③護理內容:第一,成立腸道準備室:預約患者需在準備室完成導瀉藥物服用,且腸道準備室需張貼服藥流程圖、注意事項等展板,同時需要給予患者熱水、溫水、帶刻度的專用杯;第二,檢查前需告知患者檢查流程、目的和腸道準備操作,共同發放腸道準確預約單,針對飲食準備:檢查前2天需食用易消化的半流食,比如面條、粥等,禁止食用西瓜、蔬菜,檢查當天需禁食;針對藥物準備:檢查前3天口服緩瀉劑,檢查前6小時需口服導瀉藥物(在3000ml溫水中添加聚乙二醇電解質散4盒,攪拌均勻),嚴格按照20分鐘750ml速度服用,且在1個半小時內服用完;針對大便顏色判斷:根據預約單背后說明書判斷,即腸道清潔差(有糞快)、較差(有糞渣)、較好(略黃)、好(清);針對不良反應:用藥后惡心嘔吐、腹脹腹痛等癥狀,需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第三,針對腸道準備不合格者:需指導患者邊用藥邊行走,根據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在腹部投射位置行順時針按摩,促進排泄,避免出現嘔吐癥狀,用藥1小時后仍然無法排泄者,需添加使用240mg二甲基硅油與1000ml溫鹽水的混合液,采用低位灌腸給藥,之后行腹部按摩,提高腸腔容量,促進排泄;第四,采用腸道清潔評估表判斷患者腸道準備情況,指導合格者完成結腸鏡檢查,不合格者需繼續服用導瀉藥物,一直到判斷合格為止。
評估兩組患者腸道清潔度,即I級:經結腸鏡顯示患者腸道無潴留、糞渣,畫面清晰,對檢查和進鏡無任何影響;Ⅱ級:經結腸鏡顯示患者腸道存在少量潴留、糞渣,畫面尚可,對檢查和進鏡無影響;Ⅲ級:經結腸鏡顯示患者腸道存在許多潴留、糞渣,只有由經驗豐富醫師才可完成檢查和進鏡;Ⅳ級:經結腸鏡顯示患者腸壁堆積糊狀糞便,難以檢查和進鏡,清潔有效率>Ⅲ級的概率[2]。
兩組患者腸道清潔度用SPSS20.0軟件進行分析、整理,百分比(%)代表定數資料,檢驗用卡方,P表述組間比較,P<0.05可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腸道清潔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腸道清潔度對比(n,%)
便秘患者由于長期腸道蠕動功能退化,其心理和生理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尤其是老年患者,嚴重影響到患者身心健康和腸道功能,甚至導致腸道病變,當前,臨床多采用結腸鏡檢查,以此觀察患者腸道黏膜、腸道準備情況,但由于老年患者腸道功能退化、耐受性差,在結腸鏡檢查腸道準備期間患者依從性差,進而導致患者腸道清潔不完善,影響結腸鏡檢查結果,因此需要為老年患者提供系統化、全面的護理專案,根據老年患者身心狀況,指導患者完成用藥、腸道清潔評估等,引導患者積極配合腸道準備工作,保證腸道有效清潔和結腸鏡檢查效果[3]。由研究結果可知,經護理后,實驗組患者腸道清潔有效性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總而言之,護理專案在老年便秘患者結腸鏡檢查腸道準備中的應用效果較好,能有效提高腸道清潔度,保證結腸鏡檢查質量和效率,以便于后續診治工作的開展,在老年便秘患者結腸鏡檢查腸道準備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