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素梅,徐鈺鈞,鄒 格,鐘敏華,韋麗娟,孫永麗
(廣西柳州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一病區,廣西 柳州 545005)
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一種由醫生、護士和其他人員共同制定的,針對某種診斷或手術所作的最適當的、具有順序性和時間性的整體服務計劃,其目的是使患者獲得最佳的服務,減少康復的延遲和資源的浪費。[1]CNP是從西方引進的新概念、新的臨床護理工作模式,并被爭先引進到各醫院進行嘗試和討論。本科自2018年1月開始,根據對大腸息肉內鏡下切除患者實施臨床路徑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現護理報告如下。
選擇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科行大腸息肉治療患者46例,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23例,平均年齡57.22±14.23歲,觀察組23例,平均年齡59.71±15.73歲,兩組患者一般情況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術前都行術前常規檢查,均無內鏡治療禁忌癥。
對照組給予內科護理常規,觀察組由責任組護士在科室統一制定的大腸息肉治療患者臨床護理路徑的基礎上,根據患者的特點有所側重地修改并制訂該患者的臨床路徑,按該路徑進行護理干預。大腸息肉臨床路徑主要觀察及護理具體見以下內容:
(1)住院第1-2天 : 監測生命體征、記錄;入院宣教:介紹病房環境、醫務人員、 醫院相關制度、安全管理及心理護理;入院護理評估:按病人情況制定護理級別、做好基礎護理、協助生活護理 ;了解患者近期用藥情況,確認停止服用阿司匹林、波立維等抗血小板藥物至少1周;按醫囑予抽血及留取大小便標本,給予少渣飲食,指導患者到相關科室進行心電圖、胸片等檢查;了解有無結腸鏡檢查禁忌癥,按醫囑予腸道準備,晚上9點后禁食,觀察患者排便情況及腹部情況。
(2)住院第2-3天(手術日):監測生命體征、記錄;觀察患者腸道準備清潔的情況,護送至內鏡室進行治療;術前4小時禁食、禁飲;術后宣教:術后臥床休息及禁食,補充足夠熱量;術后宣教及觀察:觀察患者治療后病情變化及并發癥的發生,有無腹痛、腹脹、出血、穿孔等情況,觀察大便顏色、性質、量和用藥觀察。
(3)住院第3-4天 :做好基礎護理和協助生活護理;監測生命體征、記錄;按醫囑予臥床休息,給予流食,要適當補充水、電解質、維生素; 觀察患者治療后病情變化及并發癥發生,有無腹痛、腹脹、出血、穿孔、感染等情況,觀察大便顏色、性質、量和用藥觀察;做好基礎護理、協助生活護理;健康宣教:治療后相關注意事項,做好心理護理。
(4)住院第4-5天 :監測生命體征、記錄;按醫囑予少渣半流飲食,執行術后治療、檢查、護理;觀察患者治療后病情變化及并發癥發生,有無腹痛、腹脹、出血、穿孔、感染等情況,觀察大便顏色、性質、量和用藥觀察;健康宣教:治療后相關注意事項,適當下床活動,做好心理護理;按醫囑準確留取大便標本,及時送檢。
(5)住院第5-6天(出院日): 執行醫囑:按醫囑執行治療,觀察患者治療后病情變化及并發癥發生,有無腹痛、腹脹、出血、穿孔、感染等情況,觀察大便顏色、性質、量和用藥觀察;出院宣教:出院帶藥及用藥注意事項,1月內避免重體力勞動,勞逸結合,按醫囑交代返院復診時間、地點、發生緊急情況時的處理,出院手續辦理程序,協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病歷領取。
由責任護士統計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數、平均住院費用及滿意度情況。
通過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全部系統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平均住院天數及平均住院費用±s表示,患者滿意度使用百分比數(%)表示,兩者差異P<0.05,表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干預后效果比較,見下表。

兩組干預后效果比較
3.1 應用CNP對患者進行護理,明顯提高護理質量,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隨著社會的進步,患者文化層次的提高,患者對醫療護理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有了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機械地執行醫囑或醫生指示后才為患者實施治療護理,而是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使患者對自己的護理計劃有所了解,并主動參與,提高了患者自我護理意識和能力,使護理效果達到最佳狀態,明顯提高護理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
3.2 應用CNP對患者進行護理,對提高患者檢查的依從性,縮短住院天數及住院費用降低有明顯效果。臨床護理路徑表以時間為橫軸,以入院指導、接診時診斷、檢查、用藥、治療、護理、飲食指導、活動、教育、出院計劃等理想護理手段為縱軸,制成一個日程計劃表,對何時該做哪項檢查、治療及護理,病情達到何種程度,何時可出院等目標進行詳細的描述說明與記錄,讓患者從住院到出院都按照此模式來接受治療護理,把診療護理常規合理化、流程化,使病程的進展按流程進行有效控制,降低醫患雙方的成本,提高診療護理效果。本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明顯縮短住院天數及降低住院費用,提高了護理質量與滿意度。
3.3 CNP的開展實施為護理質量管理提供有效評價途徑,從而提高護理質量。護理管理者對照臨床護理路徑,將各項措施具體落實情況進行評價,不斷分析總結,不斷改善護理計劃,對臨床護理質量進行全程控制,有利護理質量提高。同時,護理臨床路徑的實施給低年資的護士提供了一些適當的指導,使其在短時間內掌握本病種的醫療護理規范,保證護理質量,改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臨床路徑護理是與整體護理模式相適應的一種嶄新的護理方法,其最大特點是護理具有計劃性、預見性、針對性和完整性。可以提高患者主動配合開展治療的積極性,提高護理質量和滿意度,縮短患者住院天數,從節約醫療成本,提高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