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梅娟
(江蘇省人民醫院溧陽分院腎內科,江蘇 常州 213300)
近年來,由慢性腎病引起的腎衰竭發病率正逐年上升。作為腎臟代替治療的主要方法,維持性腹膜透析(MPD)和維持性血液透析(MHD)療效肯定,可有效清除潴留在患者體內的毒素和水分,控制各種并發癥,延長患者生存期[1]。然而有研究表明:國內有98%的MHD患者和97.96%的MP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2]。對于維持性透析患者而言,營養狀態與其生存質量和預后密切相關。部分患者由于對透析相關營養知識認識不足,飲食依從性較差,導致蛋白質利用率下降,血磷值上升,從而影響透析效果,導致營養不良。本文將自我效能訓練應用于維持性透析患者中,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營養狀況,增強了患者的自我效能。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我院腎內科收治并行維持性透析的患者8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齡38~77歲,平均年齡49.5歲,隨機分為試驗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納入標準為:(1)患者均持續腹膜透析或持續血液透析≥2個月;(2)排除嚴重內科疾病及惡性腫瘤;(3)既往無精神病病史,能正常溝通交流;(4)對研究表示知情同意。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透析時間相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1)。
對照組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試驗組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自我效能訓練。干預3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評分,肱三頭肌皮褶厚度及血清白蛋白值。 肱三頭肌皮褶厚度用以評價患者皮下脂肪含量,血清白蛋白值則用以評估慢性腎病患者內臟蛋白質的儲存。
1.2.1 自我效能:采用由德國學者Schwarzer與張建新共同編制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文版,采用4級評分法,共有10個條目,總分10~40分,得分越高,則說明自我效能水平越好[3]。
應用SPASS22.0統計軟件將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肱三頭肌皮褶厚度及血清白蛋白值的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的自我效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試驗組患者的肱三頭肌皮褶厚度及血清白蛋白值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評分、肱三頭肌皮褶厚度及血清白蛋白值比較
對試驗組患者建立統一檔案,檔案內容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齡、疾病、透析方式、透析時間,患者住院期間的BMI指數,肱三頭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圍,血清白蛋白值、血清前白蛋白值、血清肌酐及尿素氮、血膽固醇及電解質,記錄患者住院期間的飲食情況。分析患者的飲食習慣及存在的問題,與患者共同制定飲食目標,并將目標細化為若干個小目標,以易于實現和逐步提高。鼓勵患者減少對醫護人員和家屬的依賴,提高自我管理的責任感。
護理人員可通過床邊指導、PPT演示、發放健康宣教材料、小講座等形式向患者進行授課。使其了解透析期間發生營養不良的原因及危害,評估營養不良的指標。教會其如何預防營養不良,掌握透析期間的營養原則等基本知識。幫助患者樹立正確攝入營養的信心。召開患友座談會,安排幾位透析期間體質量和各項指標控制較好的患者分享自己飲食控制的經驗和體會,并對其中飲食控制不佳者進行原因分析。護理人員與患者共同總結經驗教訓。此類座談會每月召開一次,出院患者可通過電話告知,門診、病房張貼宣傳告示,病友之間互相通知等形式通知,每次座談會總結患者一段時間內的營養狀況,對飲食控制較好或進步較快的患者給予表揚和鼓勵,形成病友間互相監督、互相鼓勵的良好氛圍。
患者出院后,由責任護士定期對其進行電話隨訪,詢問患者在家中的飲食情況、體質量及透析情況,對患者提出的疑問及時給予解答和指導。對于飲食情況不佳的患者給予勸導。建立微信公眾平臺,要求試驗組患者關注微信公眾號。由科室內專職護士定期在微信公眾號上推送透析營養知識、透析自我管理等相關科普文章。建立透析患者微信群,方便患者之間共同交流,互相幫助。
維持性透析患者由于疾病時間長,對治療缺乏信心,自我效能普遍較低,飲食依從性較差。透析患者攝入過多的水分不僅可增加患者的容量負荷,還可能導致如急性左心衰等多種并發癥的發生。而蛋白質和熱量攝入不足,則可導致慢性腎病患者營養和代謝紊亂,引起肌肉蛋白分解及鈣磷代謝紊亂,導致殘余腎功能持續惡化。自我效能訓練是通過替代性經驗、親歷性經驗、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狀態、言語說服等方法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信心,增強其自我管理的能力。本文將自我效能訓練應用于維持性透析患者中,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營養狀況,增強了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良好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