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煒
(宜興市人民醫院,江蘇 無錫 214200)
母乳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是嬰兒最佳的食品。早接觸早吸吮有利于促進母乳喂養的成功。只有通過頻繁而有效的吸吮才是增加乳汁分泌的關鍵。近年來,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逐年增多。由于妊娠期糖尿病會造成新生兒低血糖,所以新生兒出生后30分鐘內常規喂哺10%葡萄糖液,乳汁分泌不足者添加配方奶,以防止新生兒低血糖的發生。大量研究表明乳旁加奶有效提高母乳喂養率,增強母嬰之間的感情,大大減少新生兒及產婦并發癥的發生[1]。現將乳旁加奶在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兒母乳喂養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3-6月在我院出生符合條件的產婦新生兒180例,隨機分對照組和觀察組各90例。選取標準:①新生兒母嬰同室,足月產,出生體重2500g-4800g,出生5分鐘、10分鐘APgar評分均為9-10分,無唇腭裂、舌系帶過短等影響吸吮因素。②母親均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乳房條件良好,無乳頭凹陷扁平等影響有效吸吮因素。③新生兒及母親均無母乳喂養禁忌癥。兩組產婦的年齡、學歷、社會條件、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兒出生體重、新生兒性別、產婦住院天數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新生兒出生后30分鐘內使用小杯、小勺喂哺10-20ml10%葡萄糖液,根據血糖監測情況在母乳喂養基礎上遵醫囑調整葡萄糖液的濃度及喂哺量。乳汁分泌不足者用小勺或小杯添加適量配方奶。
1.2.2 觀察組 新生兒出生后30分鐘內使用乳旁加奶的方式喂哺10-20ml10%葡萄糖液,并根據血糖監測情況遵醫囑調整葡萄糖液的濃度及喂哺量。乳旁加奶是使用20ml無菌注射器抽取10-20ml10%葡萄糖液,連接頭皮針,用無菌剪刀減去針頭,末端用熱水浸泡使之柔軟,排盡空氣。產婦取合適的哺乳體位,清潔乳房,將導管用膠帶固定在乳房皮膚上,膠布避開乳頭及乳暈,導管緊密附著乳頭,末端超出乳頭0.5cm-1cm。調整無菌注射器出奶口與乳頭齊平或者略低于乳頭的位置。然后刺激新生兒口周使之產生覓食反射,待新生兒嘴巴張大時,幫助新生兒進行有效含接。這樣新生兒在有效吸吮母親乳房的同時也吸吮到導管內的葡萄糖液,避免新生兒低血糖的發生。整個過程都由責任護士操作,根據新生兒的吸吮及吞咽情況,調整流速。對于乳汁分泌不足者,使用同樣的方法添加配方奶。
①乳汁開始分泌時間:責任護士擠壓乳房有乳汁分泌的最初時間。②48h乳汁分泌是否充足:責任護士對新生兒大小便、體重增長、睡眠情況以及產婦乳汁分泌量進行評估。③乳頭錯覺:嬰兒有強烈的覓食欲望,但接觸母親乳房時存在抗拒行為或嘴巴張大不吸吮。④乳房脹痛:乳房腫脹內有硬塊,觸之疼痛。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t檢驗和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組別 例數 開始泌乳時間 48h乳汁分泌不足 乳頭錯覺 乳房脹痛對照組 90 22.02 9.49 57例 29例 54例觀察組 90 15.93 6.09 21例 0例 19例P <0.05
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兒在胎兒期處于慢性高血糖環境,這導致新生兒高胰島素血癥,當新生兒脫離母體高血糖的環境后,很容易發生低血糖。而新生兒低血糖發生越早,持續越久,越容易造成新生兒機體功能發生永久性的損害[2]。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兒出生30分鐘內喂哺葡萄糖液,乳汁分泌不足時添加配方奶,能夠有效預防新生兒低血糖的發生。
早接觸早吸吮是母乳喂養成功的前提。妊娠期糖尿病的新生兒出生后立即使用小勺、小杯喂哺葡萄糖液,這使得泌乳啟動時間延遲。有研究發現,越早開奶進行有效吸吮的嬰兒母乳喂養率明顯高于泌乳啟動晚者[3-4]。運用乳房加奶啟動泌乳機制的同時讓新生兒得到糖分的補充,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當嬰兒吸吮乳房時,通過抑制下丘腦分泌的多巴胺及其他催乳素抑制因子,使腺垂體釋放催乳素,促進乳汁分泌[5]。傳統的小勺、小杯的喂養方式,減少了新生兒吸吮乳房的次數,造成乳汁分泌不足。
傳統小勺、小杯的喂養方式不需要通過吸吮就能得到“奶汁”,這影響了新生兒的吸吮反射,造成乳頭錯覺。乳旁加奶利用虹吸原理,只有通過吸吮才能得到“奶汁”,讓嬰兒更愿意去吸吮乳房。
乳房脹痛主要是由于有效吸吮次數減少,造成乳汁淤積、乳腺管堵塞,乳腺淋巴潴留,間質水腫。頻繁而有效的吸吮可以排空乳汁,減少乳房脹痛的發生。
乳旁加奶在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兒喂養應用中,既讓新生兒得到了糖分的補充,預防新生兒低血糖的發生,同時又能啟動泌乳機制,使得母親乳汁分泌充足,并且避免了新生兒乳頭錯覺、母親乳房腫脹的發生,增強母親母乳喂養的自信心,有效提高了母乳喂養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