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丹
摘 要:高等教育是目前我國教育發展的主要方法,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很多的優秀人才都是經過高等教育培養的。他們走出高校母親的搖籃,踏入社會之后,能更快的適應社會,更好的為人民服務。就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大多是以自主招生為主的,這種方式也越來越體現出高校教育的經濟形勢。在高校教育中主要體現的經濟指標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其中社會教育效益包含培養人才等方面,而經濟效益包含培養自身的發展等等,而高校教育的評估價值指標就是這兩項。本文通過高校教育經濟活動指標評估研究的分析,希望能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校教育;經濟活動;指標評估
引言:在高校或教育活動中,資金貫穿于每一個環節,在教學方面,科研方面,招生就業方面,沒有資金就無法正常的運轉。從大方面來說,高等教育其實也是變相的經濟活動,只是他的主要表現方面為社會效益,它推動了社會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經濟的提升。在高校教育中,需要用到的資源是非常廣泛的,在評估方面也是非常復雜的。本文從這方面的評估體系入手,進一步研究高校教育經濟活動指標評估,希望能找到更合適的評估途徑。
一、人力資源評估體系
對在高校教育過程中所發生的經濟活動來說,人力資源這一評價體系是非常動態性的。教師的動態性,以及從事教育工作人員的社會性,都與人力資源評價體系息息相關。而相比于其他的資源類型來說,再生性和多樣性等等都是人力資源所具有的特點,他主要隨著人類思想意識的支配而牽動。所以它的參照對象是變動的,也造成了這個體系是相對的。針對內容來說,在人力資源評價指標中主要包含相對指標和絕對指標。其中教師的學歷,教師的職稱情況,以及專業人員和兼職人員的比例等等,這些都是絕對指標。而通過對參數的比較形成的指標,稱為相對指標,例如學校學生人數和教職工人數的比例,專業管理人員和教學人員的比例,專業教師和兼職教師的比例等等。從這些比例中可以反映出,高效的人力資源利用率。從而輔助學校的分析,讓學校對自己的管理結構,更加的合理化。
二、財力資源評估體系
財力資源主要的存在形式是貨幣。在高校的經濟活動中,以及教學活動中都包含財力資源。它能夠有效的保障高效教育工作正常的運行。在高校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建設各種教育項目。例如教育人員的經費,教育公用經費,科研經費等等,這些是高校財政的主要支出去向。而在評價材料資源的體系中,主要應用的是對比性指標。例如,基建設投資人均指標,經濟增長指標,教師的科研經費平均數,這些都是靜態的指標,而經濟增長率是一個動態的指標,他反映了經濟的動態變化,再結合上學生增長率,可以對高校的財力狀況進行一個正確的評估。進行建設投資的過程中也可以以此為參考。對經濟規律進行細化,可以分為教學業務比率,職工經費比例,和設備費用比率等等。這些評價指標可以評估經費的支出是否合理,而校方的科研經費和教師人數的比例,都是由科研經費平均數來反映的。它能夠有效的評估一個高校的科研能力好壞與否。在間接評價經濟效益的過程中,教職工人均基金指標是其主要評價指標。
三、物力資源評估體系
在高校的所有資源中,一切通過物質形式存在的都稱為物理資源。例如學校教學樓和宿舍的建設,土地的面積,運動場所,以及各種設施等等固定資產。還有在日常教學中用到的物資,各種原材料和實驗儀器,以及日常的用品和消耗品等等都屬于物力資源。但就目前的高校物資管理中,有很多的浪費現象,同時又有各種物力資源不足的情況。兩種相反的現象同時出現,主要是因為物力資源在使用過程中沒有恰當的利用,在配置資源過程中存在較多的不合理性。但在物力資源評價體系中,主要的評價指標有人均占有公共資源,固定資產學生人均占有額度,物力資源利用率,人均住宿指數等等。而最能體現出在高校中物力資源所發揮的作用的是利用率指標。對利用率指標進行細分,可以分為固定資產利用率,材料利用率,年物力,資源利用率,校舍利用率,教室利用率,運動場所和設施利用率,圖書館利用率等等。這些指標通過對物力資源的實際使用情況與物理資源的總量的比例,來體現出物力資源在高校發展中發揮的作用。應盡量的讓比值接近于一,這樣才能讓物力資源得到更高的利用率,滿足正常的生活需求。
四、信息化效益評價體系
對于高校的發展模式來說,信息化建設是一個嶄新的形態,在高校教育模式中,已經非常普及的應用到信息化技術。所以信息化管理對高校帶來的經濟效益是不可忽視的,要對其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主要通過對信息化效益進行水平評估,進而再進行效績評估。在整個評估體系中應遵循定量定性原則。主要應用關鍵成功因素法,以及層次分析法和加權幾何平均綜合評價法等等方法來進行評價。具體應用到的信息化評價指標有相關資源效能,信息機電技術應用,戰略化管理效能等。在進行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也要及時的進行經費檢測。
五、結束語
隨著我國不斷的發展,教育不斷的改革,高校教育要接軌于市場經濟,采取各種各樣經濟化的指標體系,對高校的資源進行經濟效益評估。能夠讓高校更好的管理內部的經濟發展,讓高校更順暢的運行下去,通過這些指標進行評價可以及時的發現在高校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同時也能發現高效方式和高效發展的潛力。進而建設更長期的規劃,以經濟效益為基礎方向,讓高校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為社會效益的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常代奇,淺談新形勢下的高校經濟活動[J].價值工程,2014,(2): 139-140.
[2] 車艷,高校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經濟效益測度的理論探討[J].大學:學術版,2014.(6):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