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也面臨著許多的環境問題,其中環境地質污染也成為了我國污染的主要問題,導致此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有地面沉降、管材破碎、止水問題以及腐蝕問題。可以接合水文勘測技術進行解決,確定勘測技術方案、明確環境地質污染處理內容,并且通過監測水文雨量流量、使用水文泥沙儀器設備、利用水文站網分析以及勘測站勘測。
關鍵詞:環境地質污染;水文勘測技術
1.環境地質
所謂的環境地質便是在自然界當中,針對特定區域之內大氣、生物圈、水圈等諸多領域自然環境領域進行詳細分析。在環境地質當中,主要的研究對象便是“環境”當中的各項因素。通過對生物圈、大氣圈、巖石圈等諸多環境因素的內容分析拓展,最大程度上揭示出環境當中各個環節的變化規律,實現環節的協同發展。
2.工程地質勘察領域的水文地質危害
2.1地下水位上升所帶來的危害
降雨量短時間增大、喀斯特地區地下河流向的改變、地震活動異常,這些都可能導致地下水位上升,農業漫灌,灌溉用水過多,排水不及時,導致地下水位升高,甚至會造成次生鹽漬化的災害。地下水位上升,會使得土中附加應力減小,地基承載力大幅度下降,易形成土壤鹽堿化,淹沒農田,地下水污染等,對建設工程危害較大,土層松軟,工程地基基礎的穩固性不斷下降,地表易出現坍塌等情況。
2.2地下水位降低造成的水文地質危害
地下水水位下降原因主要是:人類的過度利用的人為因素和地震造成地勢的抬高、地下河道的下沉等;河流的改道;氣候的變化等自然因素。在礦坑和隧道掘進中,可能發生大量涌水,給工程造成危害。在地下水位較淺的平原、盆地中,潛水蒸發可能引起土壤鹽漬化;在地下水位高,土壤長期過濕,地表滯水地段,可能產生沼澤化,給農作物造成危害。此外,地下水水文下降也容易形成地下空洞、地層下陷等問題。
3.環境地質污染處理中水文勘測技術的應用分析
3.1確定勘測技術方案
水文勘測技術通過對當地的地質的歷史以及現狀進行研究與分析,可以得出對當地地質造成污染與破壞的影響因素,并且進行細致的分析,對其現在的狀態進行評估,同時調查當地的地下水的水位、動態、走向以及分布情況,對排污的工作進行調查與分析,同時結合當地的土壤環境于地下水情況的特征進行綜合分析,屬于非常科學的方法。為了能夠進一步落實通過水文勘測技術對環境地質污染進行高效的處理,就需要對水文勘測工作中所包含的各項工作進行科學合理的計劃,從而才能在執行的過程中具有邏輯性,并且具有較高的效率,盡早處理好環境地質污染問題。
3.2明確環境地質污染處理內容
環境地質污染的處理工作內容也需要進一步地明確,如果沒有明確需要處理的內容,就有可能會導致在處理的過程中出現遺漏,導致問題處理的不徹底,有可能會導致相同的問題再次爆發,甚至更加嚴重。首先,需要充分地調查被污染的地區,對其地質特征等進行分析,并且通過模擬污染計算分析進行有關于室內分析、現場勘查以及采用的工作。其次,需要對其進行風險評估,從而做到良好地避免風險。再者,還需要制定詳細的采樣方案,因為所采取的樣本是進行分析的主要根據,因此需要具備足夠的科學性。最后,確定在執行治理的過程中需要涉及到的內容,明確治理的目標。
3.3監測水文雨量流量
雨量與流量對于地質污染至關重要,在水文監測技術中,為了提升其檢測的效果,需要檢測水文雨量流量,將其進行詳細地記錄,從而作為分析的重要數據,并且通過互聯網與計算機實現對水文雨量流量檢測的全自動化,減少人力統計、計算以及分析當中所存在的誤差。
3.4勘測站勘測
當前我國的水文勘測技術當中,對于勘測站點的勘測仍然需要進一步提升。首先需要轉變其勘測的方式,不斷地升級勘測的技術,并且研究出新的勘測方法,跟得上科技的進步,同時引進新的勘測設備,必要時可以自主研發新的勘探設備,推動我國水文勘探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其次,需要提升對水文勘探技術的重視程度,提升水文勘探工作人員的責任感與職業素養,安排水文調查、間測、巡測以及駐測綜合一體的管理體系,提升水文勘測工作的效率;最后,需要完善水文勘測工作的相關制度,為水文勘測工作提供細致的方針指導,并且嚴格規定工作中需要達到的目標,提升水文勘測技術在環境地質污染治理的工作效率。
4.水文勘測工作中信息技術應用解決對策
4.1完善設計方案
不同地區的水文特性不同,如何依據現場實際情況,選取合適的、滿足現場使用需求的設計方案,是水文勘測工作的一大難點。在進行水文勘測之前,做好現場的基礎數據收集工作,因地制宜地選取合適的水文勘測技術方案,從而找出適合的信息技術發展模式,設計出完善的設計方案,同時對信息技術進行創新,提高投入力度,對相關政策進行有效實施,從而提升技術創新的力度,保障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和發展。
4.2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
信息化技術在水文勘測中應用廣泛,這就要求了技術人員具有較強的信息化的操作能力。為了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要多組織活動,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1)組織信息化技術培訓活動;(2)開展“信息化技術比武”活動;(3)邀請業內相關專家進行現場指導工作等。同時,專業技術人員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這部分人員熟練掌握各項相關技術標準,提升相關專業人員的服務意識。
4.3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手段
要想提升信息技術在水文勘測中的應用情況,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及手段,根據國內不同區域的水文狀況及實際需求,制定適合不同區域的勘測技術。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手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選取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先進技術和手段,利用信息化技術,提高水文勘測效率,保障實際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結束語
信息化建設在水文勘測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直接影響水文勘測的勘測質量、勘測周期以及勘測成本。只有完善設計方案、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以及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手段,才能確保水文勘測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楊瀚.污染環境地質水文勘察技術應用[J].智能城市,2016,2(09):70.
[2]杜風林.污染場地環境水文地質勘察技術的應用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6(37):189-190.
[3]陳佳富.污染地域環境水文地質勘查技術應用淺探[J].企業技術開發,2011,30(09):57-58.
作者簡介:
王寶鶴(1987-),女,漢族,江蘇徐州人,工程師,本科,學士學位,主要從事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及環境工程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