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介紹了某駕校的基本情況、地理位置,國道整體路況,對駕校占用公路設置平交道口對國道正常車輛通行,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并提出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國道;風險分析;控制措施;
1 項目背景
駕校在國道 K1301+600處設一出入口與國道平面交叉,在國道K1300+100至K1303+100的3公里路段內設置一段駕駛員培訓考試路考場地,在考試路段的上行K1304+300和下行K1298+900處設置非公路警示標識,以便于提示過往車輛進入駕校社會化考試路段,注意減速慢行。
為了減少涉路工程對現有國道安全的影響,保證國道及附屬設施的安全,保證國道的通行效率,為公眾出行提供安全保證,根據《公路安全保護條例》,應對其占用公路設置公路平交道口、非公路警示標識等進行評估。
2 概況介紹
該駕校位于陜西省某市某鎮屬行政村,國道的北側,面向國道設置出入口。出入口寬約8m,與國道交叉角度約90°。
國道道路按一級公路建設,周邊環境良好,路基寬12m,路面寬11.4m,雙向4車道,總體為西南-東北走向,總體最高設計速度為80km/h,該段最高設計速度為60km/h。該段公路平面長度約3km,無縱坡,道路寬11m,雙向4車道,該段道路中間為黃色實線,兩側各留2.5m非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與機動車道用白色實線隔開,道路采用瀝青鋪設,路肩為實體磚混結構,水泥包裹,路肩寬度大約20cm,路邊為0.6~1.0m深的排水溝,排水溝寬度約0.4m。
3 危險源分析及控制措施
2.1 危險源分析
富縣富鑫駕駛員培訓學校位于陜西省延安市富縣茶坊鎮史家坪村,G309國道北側,訓練場地大門距離G309國道約4m,與G309國道中心線呈約90度,左轉彎視線不良。根據現狀平面交叉,最主要的安全隱患就是進出訓練場地的車輛行車安全。
此平面交叉主要存在4個安全隱患點:
出訓練場地左轉彎車輛與國道直行車輛行車軌跡交匯,形成沖突點;
出訓練場地左轉彎車輛與國道左轉進訓練場地車輛行車軌跡交匯,形成沖突點;
國道左轉進訓練場地車輛與國道直行車輛行車軌跡交匯,形成沖突點;
國道右轉進訓練場地車輛由于右轉彎半徑較小,不能快速進入訓練場地而突然減速易導致后續車輛追尾。
前三個安全隱患點正常情況下沒辦法進行消除,但可以從保證通視三角區的辦法來減弱它的影響。第四個安全隱患點則可以通過一定的工程措施來消除影響。在路考時間,駕校配合交警,會在路考線路兩端設移動式紅綠燈,配兩名工作人員和一名交警維護交通秩序,在路考中間段設置軟式隔離墩,并配兩名工作人員和一名交警。保證路考順利進行。
2.2 控制措施
在訓練場地可利用范圍內盡量接近規范要求,有利交通安全。在現有接口的道路兩側設置警示標牌,上下行車道設置減速帶和限速標識。
3 規范符合性檢查
3.1公路規范
一、視距
《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 D20-2017第7.9.1條。國道在該段的設計時速為60km,該段設置停車視距為75m,滿足規劃要求。
二、平縱線形及交叉角度與排水
國道為不設超高的大半徑圓曲線,縱面平緩,該站出入口道平面線形為直線,出入口下坡坡向接國道,交叉角度為70°,交叉口雨水順流到路邊水溝,同時入口邊上設置寬40cm,深60cm的雨水排水溝,直通路邊水溝,出口處雨水順流流向站外。交叉角度符合要求,交叉口處排水符合要求。出入口以下坡接國道,建議在出入口設置限速標志、減速帶。
三、交叉口視距與通視
國道總體最高設計速度為80km/h,該段設計速度為60km/h,停車視距為75m;該駕校出入口設計速度按10km/h,停車視距按20m計,根據現場調查情況,交叉口通視三角區視線通透,無阻礙視線的物體存在。駕校和國道之間設綠化帶,綠化帶內植物高度不大于80cm,不阻礙交通視線。
因此,本站出入口道路交叉口視距與通視滿足規范要求。
四、路基路面
國道為瀝青路面,駕校采用混凝土路面與瀝青路面相接,駕校路基路面順接國道的路基路面,路基路面搭接合理。根據規范要求,駕校停車場和道路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符合規范要求。
五、平面交叉
《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 D20-2017第10.1.5條。該駕校訓練場地與國道交角90度。滿足規范要求。
《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 D20-2017第10.2.1條。本平面交叉交角90度,國道為大半徑圓曲線且不設超高,接口道路至國道邊緣起曲線進入訓練場地,基本滿足規范要求。
《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 D20-2017第10.2.3條。接口積水流向路基邊溝,平面交叉范圍內不會有積水。
《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 D20-2017第10.3.1條。本接口國道引道視距超過40m,接口道路引道視距超過20m,能滿足規范要求。
《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G D20-2017第10.3.2條。本接口在國道北側設置減速車道后能滿足受限情況下通視三角區的規范要求。
3.2規范符合性結論
現行方案基本滿足相關公路、技術標準、規范關于平面線型,視距等要求。但需對接口進一步優化,對部分不合理之處進行整改,以符合《公路路線設計規范》和《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規范》等現行規范的要求。
4 對策措施
通過對該工程的風險分析,對事故發生的事故提出對策措施及建議,以防事故發生。
1、 建議在國道進入駕校路考路段提前設置減速車道,按規范要求,減速車道長度20m,減速車道寬3.5m。設置減速車道可消除國道右轉進入訓練場地車輛由于不能快速進入訓練場地而突然減速導致車輛追尾的影響,減少對國道通行能力的影響,同時也保證了出訓練場地左轉車輛與國道直行車輛的通視三角區能符合受限條件下的規范要求。
2、 在G309國道K1297+800處設置T型交叉標志。
3、 在訓練場大門右側門柱內側設置慢行標志。
4、 在接口道路右側設置減速帶1條。
5、 加強駕校內部管理,制定相關措施保證車輛有序、規范安全進出訓練場地。
6、 站內路基路面順接國道的路基路面,應注意順接處路面沉降觀測和路面維護。
7、 加強與路政、交警等公路管理部門的聯系,以保證突發事件的協調處理。
5 結論
1、 該駕校各設施與道路距離符合要求;
2、 該駕校出入口道路寬度能滿足使用要求;
3、 該駕校出入口道路平交口各相交道路平縱線形及交叉角度能滿足規范要求;
4、 該駕校出入口接國道平面交叉口視距三角區視線通透,符合規范要求;
5、 該駕校場地內地面及出入道口均為水泥混凝土路面,符合規范要求;
6、 該駕校的出入道口交通安全設施不完善;
7、 該駕校增設的交通標志標線有安全管理及維護制度,符合規范要求。
綜合對平面交叉現狀及危險源和控制措施分析,該駕校訓練場地接口滿足相關標準規范,在進一步優化接口方案后,能有效減少因增加接口對國道的不良影響,本次評估認為在必要的完善進出口交通安全設施后,該駕校出入口接國道平面交叉口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簡介:
潘小利(1982- ),女,陜西渭南華州區人。畢業于西安科技大學安全工程與技術專業(2001.09-2005.06)。河北英博認證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主要從事安全評估和安全咨詢以及消防評估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