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丹
摘 要:環保行業規模不斷壯大,本文基于對當下環保行業細分行業現狀的分析,對環保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環保服務業;市場現狀;未來發展趨勢
20世紀60年代,世界工業化程度不斷加深,隨之而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愈演愈烈,迫于社會和自身良性發展壓力,工業化程度較高的發達國家開始從立法、監督、宣傳、治理等方面發展環保產業,形成了最早的環境保護體系。經過多年發展,發達國家的環保產業已經形成相對完善的產業體系。
我國的環保產業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經過40余年的發展壯大,雖然初具規模,但細分領域產業發展都十分不完善,相較環保技術先進,環保產業發達的國家而言,我國環保產業發展處于不夠充分階段。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出現了諸多資源環境問題,相關專項規劃啟動實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打響。環境管理制度加速完善,環保產業戰略高度不斷提升,政策扶持力度持續加碼。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 “推進綠色發展”和“壯大節能環保產業”。環保服務業已成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一環。
一、環保行業綜述:
1、環境服務業規模穩步增長
受到“大氣十條”、水污染防治法重新修訂,《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等多項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發布,《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三五”規劃》等一系列環境保護規劃相繼出臺,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深入推進,排污許可制度實施,環境監管不斷收嚴,環境監測社會化改革持續推進,等多因素的拉動,環境服務業從業企業數量和營業收入規模近年呈增長態勢:2013-2017年,環境服務業從業數量從3685家增加到5150家,年均增長率約8.7%;環境服務業營業收入達到2943.5億元,年均增長率約18.6%。從企業數量和營收規模可以看出,環境服務業呈現穩定的增長態勢。
2、水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監測從業規模最大,危險廢物治理領域收入增長明顯,固體廢物治理企業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3、行業構成以小型規模經濟單位為主
從統計結果看,2017年,大型企業(以營業收入劃分)121家,較上年增加19家,占比較上年小幅提高0.1%;小微企業占比75.8%,較上年上升0.8個百分點。環境服務業仍以小微型規模經濟單位為主體。
二、各細分領域市場現狀
(一)環境監測
環境治理,監測先行。環境監測行業的發展有助于推進環保行業的健康發展。
1、環境監測行業市場現狀
環境監測領域企業由2013年的874家,增加到2017年的1655家,從業人數從2013年的10.747萬人,增加到2017年的12.91萬人,增速較為明顯。
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統計,2017年共計銷售各類環境監測產品年56575臺(套),較2016年增長38.5%,行業總銷售額達到65億元,較2016年增長1.56%。從產品結構看,2017年環境監測設備銷售占比較大的市水質監測設備和煙塵延期監測設備,分別占比34%,和32%,數采儀占比17%,環境空氣監測設備占比13%,采樣器占比4%。[2]
環境監測行業內有5家上市公司,聚光科技、河北先河、北京雪迪龍、中節能天融(中節能子公司)、宇星科技(盈峰環境子公司),5家公司2017年度合計銷售額為31.4億元,行業總銷售額占比48.11%,較2016年增加11.7%。
環境監測產業鏈主要分為:上游,以軟件和監測試劑為主,基本被外資企業占領。中游,以監測儀器、系統等硬件為主,基本被5家上市公司占據;下游,以設備日常維護和運營為主,第三方環境服務企業為主,該類業務客單價較低,對上市公司和外資企業沒有足夠吸引力。
(二)水污染治理行業市場現狀
我國污水處理技術水平基本與國外保持同步,2017年水污染治理行業營業收入達到830.3億元。從細分行業看主要分為城鎮生活污水治理、工業廢水治理、黑臭水體之力和農村與流域污染治理。
水污染治理產業鏈主要分為:上游,以裝置設備及原料提供為主;中游,為設備采購及安裝調試;下游,為運營服務。
上市的環保企業中,以從事水污染治理的企業為主,截止2017年年底,主營業務涉水(包括污水處理工程機設備的生產及銷售)的環保上市公司36家,36家涉水企業資產總額達到4369億元,營業收入規模超過800億元。新三板掛牌的涉水企業也達到280家。[3]
(三)大氣污染治理行業市場現狀
今年我國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大氣十條”目標如期實現,大氣污染治理行業產業結構優化,行業發展迅速。大氣污染治理行業按照產業類型可分為除塵行業、脫硫行業、脫硝行業、VOCs治理行業。
(1)我國電除塵、袋式除塵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行列,已經具備了依靠自主技術完成EPC項目的能力。電除塵技術應用于燃煤電站、水泥、鋼鐵等行業。目前我國從事電除塵器生產的企業達到200多家,生產、使用電除塵器的數量居于全球首位。2015年全國電除塵營業收入達到143億元。
(2)煙氣脫硫按照反應物的狀態分為濕法煙氣脫硫和干法煙氣脫硫。在煙氣脫硫領域,我國擁有30萬千瓦火電機組自主知識產權的煙氣脫硫主流工藝技術,但在大型火電機組脫硫工藝技術方面還缺乏自主知識產權。脫硝方面,主要是低氮燃燒技術、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SCR,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SNCR。我國脫硝技術以引進為主,缺乏自主知識產權技術。
截止2017年末,全國發電裝機容量17.7億千瓦,其中煤電裝機容量約10億千瓦。十八大以來,我國累計完成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7億千瓦,占煤電總總裝機容量的71%,燃煤電站超低排放改造市場空間大大縮小,脫硫脫硝在向非電燃煤行業擴張。[4]
脫硫脫硝產業鏈主要分為:上游,技術及原材料供應;中游,設備生產及安裝;下游,運維管理。
(3)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的治理主要包括吸附回收、吸附濃縮、催化燃燒、高溫燃燒等技術,目前多項技術組合應用較多。但技術水平參次不齊,行業內尚未培育出龍頭企業,低質低價競爭較為嚴重。目前國內VOCs治理企業約200-300家,一半以上企業為近3年新注冊成立或脫硫脫硝企業兼營VOCs治理。VOCs經歷了從無到有的快速進程,隨著“十三五”提出在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推進VOCs排放總量控制,排放總量下降10%以上。VOCs的市場空間約為57億元。
(四)固體廢物污染治理行業市場現狀
固體廢物,一般指在生產建設、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污染環境的固態、半固態廢棄物質。[5]主要分為三類:1、工業廢物污染,2、城市生活垃圾污染,在中等收入國家的大城市每人每天產生0.5-0.8千克垃圾。對于終態固體廢物處理主要有海洋處置和陸地出資兩種;3、建筑固體廢物污染。 ?固體廢物治理企業2017年營業收入規模約159.1億元。
(五)危險廢物治理行業市場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尤其是工業產業迅速成熟,危險廢物無論數量還是種類都快速增長。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電子制造、冶金、鋼鐵、化工等眾多行業都會產生大量危險廢物。但行業內從事危險廢物處理的企業,面臨著企業普遍處置量較小且處置危險廢物品類有限的窘境。危險廢物治理行業年收入770.8億元。[6]
三、我國環保服務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 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提出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加強大氣、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同時提出,到2020年,節能環保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大支柱行業。 ?2019年生態環境部部署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戰役。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期,產業利好政策的不斷出臺,資扶植力度的加大,環保行業的市場空間將進一步加大。
(一)環境監測行業發展趨勢
環保監測隨著環保稅的推進、落地將迎來更加廣闊的是市場空間。征稅要有監測數據,需要安裝監測設備或第三方監測服務,這對環境在線監測設備需求將大幅增加。
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向產業鏈上下游拓展成為趨勢,致力于成為軟件開發、硬件集成、運營維護的全產業鏈環境監測綜合服務商。
通過引入現代信息技術,促使環境監測向智慧環保邁進,生態環境大數據將更將普遍應用于環境監測領域。
(二)水污染治理行業發展趨勢
污水治理的市場空間依然巨大,足以支撐水務相關公司持續經營發展。據預測,“十三五”期間污水治理方向的市場空間超過1.31萬億元以上。
行業發展提速,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污水治理行業加速重組并購,產業集中化趨勢更加明顯。資金實力較雄厚、運營經驗豐富的公司更多采用BOT模式承接水務處理項目,增加競爭優勢。
(三)大氣污染治理行業發展趨勢
電除塵行業技術成熟,滿足國內需求的基礎上具備出口創匯條件;脫硫脫硝行業在煤電機組市場趨于飽和的條件下,應著眼于非煤行業市場,經營模式逐漸從EPC為主向BOT模式轉換;VOCs行業隨著總量控制要求的落實,市場空間將逐漸增長。
(四)固體廢物污染治理行業發展趨勢
應整頓規范固體廢物市場,盡快實現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逐步提高固體廢物無害化處理率和資源化水平。借鑒發達國家固體廢物資源化的成功經驗,完善固體廢物資源化的復制和鼓勵政策。我國的固體廢物行業起步較晚,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的升級,將會有更多的企業和資金進入固體廢物處理行業。
(五)危險廢物治理行業發展趨勢
隨著國家對危險廢物污染的重視,針對危險廢物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的出臺,危險廢物治理行業將有更大的市場空間,將催生更多危廢處理企業出現,來促進危險廢物的循環發展和再利用。
參考文獻:
[1]文中財務數據均源自各年度全國環境服務業財務統計調查
[2]遲穎,王海新.環境監測儀器2017年發展綜述[J]中國環保產業,2018(8):20-21
[3]王家廉,許丹宇,石巖等.水污染治理行業2017年發展綜述[J]中國環保產業,2018(12):7-8
[4]趙雪,程茜,侯俊先。脫硫脫硝行業2017年發展綜述[J]中國環保產業,2018(7):13
[5]陳堅,任洪強,堵國成等。環境生物技術應用與發展[J]。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