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成斌
摘 要:當前市場經濟背景中,破產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社會現象,也是商品經濟背景下市場競爭中必然出現的一種情況,相關法律制度也需要對于這一現象進行調節,保證在這一過程中,相關方面都能夠享受合法權益保護。本文以破產宣告中的債權人為立場,分析目前相關法律對于破產中債權人利益保護的問題和債權人利益保護對策,為相關債權人利益保護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破產;債權人;利益保護
對于公司破產中的債權人來看,破產是保障他們損失彌補最大化的一種手段,從整體社會發展來看,破產也有利于保障相關人員利益,避免造成更多的人損失,提升整體行業發展穩定性的有效經濟發展形態。
1.對于破產的認識
破產指的是債務人不能清償其到期債務情況下實施的一種對于公司資產的處理辦法,相應的債權人在這種情況下,按照相關法院依據以及申請,將債務人的所有財產進行公平清償全體債權人的辦法執行,最終實踐對于眾多債權人以及債務人之間的債券債務關系的處理。在目前的《破產法》中,對于債權人的救濟是重點傾向之一,因為通過破產的方式來對于相關債務進行清償,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于經濟發展的,對于債務人從債務關系中解脫也是不利的。不過主要正視的是,企業之所以破產,也和相關債權人在經營中處理不當導致的,他們應該要承擔自身經營不善帶來的后果。而在破產的過程中,對于債權人的利益保護也很關鍵。這是確保市場經濟正常發展,避免產生關聯破產,確保相關主體之間交易安全的基本保障。
2.破產中對于債權人利益保護存在的問題
2.1破產不及時導致債務膨脹,進一步增加了債務實現難度
在企業經營中,債務人因為不能償還到期債務,宣布破產結算,所以往往債權人在債務人償債中,是很難獲得全部賠償的,要是相關債務人不及時進行破產,反而存在拖延情況,這樣債務會進一步膨脹,債務人償還債務的能力更低了,所以債權人受償比例也會不斷減少,對于債權人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出現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適合行政干預相關的,按照相關破產法規定,債權人和債務人都可以提出破產申請,但是這一辦法并不適用于國有企業,一般國有企業的破產還需要上級主管部門同意,還有一些國產企業的破產往往審核更加繁瑣,需要走的流程更多。這種情況嚇,行政干預會導致企業不能及時破產。所以,一些企業實際上面臨破產邊緣,但是依然繼續經營,持續虧損多年,有的處于停產和半停產的生存狀態,這種情況下,破產財產也在不斷被消耗,份額不斷減少,到最后,依然是避免不了破產的命運,但是相關的資產清算中,值錢的部分已經不多了,相關職工安置都成為問題,相關債權人的利益更無法得到保障,債權人的損失更大。
2.2清算組織定位不明確,債權人利益得不到保障
在相關清算工作中,清算對于破產企業以及債權人的利益都有一定的影響,相關清算組織一般是需要有明確的中立性質的,在清算組織的人員選拔中,債權人無法參與,多是地區的政府選拔的,他們的工作對法院負責,并不對債權人負責。而這樣一來,清算組往往出于政府利益考慮,注重職工權益保護,而忽視債權人的利益保護,在政府利益、職工利益等和債權人利益出現沖突的情況下,債權人的利益保護就可能被放棄和忽略,這種清算工作對于債權人而言是非常不利的,不能真正履行清算組織職能,也不能在這一過程中體現公平公正。
2.3破產費用過高,財產分配不合理
按照破產的相關規定內容,一般破產財產是需要先支付破產費用的,這是開展破產工作的前提,但是如果破產的費用較高,債權人的利益也會受到一定損害。一般的破產宣告時間往往比較長,還有一些不應該列入到破產費用中的費用也會列入其中,這樣破產費用進一步上升,破產企業的資產進一步減少,償債能力進一步削弱。相關法律規定中,對于破產清償的順序界定中,債權人都不是第一位,,這些對于債權人的利益保障是非常不利的。
3.破產宣告中債權人權益保護的有效對策
3.1轉變政府職能,完善破產法
在破產宣告中,要實現對于債權人的權益保護中,需要進一步轉變相關政府職能,簡化破產流程,通過對于一些經營不善以及發展前景不理想的企業要盡快執行破產,避免拖延導致的債權成本上升,提升債務人的償債能力。針對破產中債權人權益保護,需要轉變政府職能,保證政府在企業破產中能夠有效發揮指導和支持作用,避免政府過度干預,具體的企業,無論是不是國有,都應該按照相關破產法規定來執行,而不是觀望。針對達到破產界限的企業要及時破產,讓企業盡可能償債。
3.2監督破產清算組織,保證公平公正
在企業的破產結算中,相關的清算組織要保持中立立場,就應該脫離和企業之間的聯系關系,針對具體的破產清算工作,要保證相關清算過程公平公正,保證清算工作能夠有效開展,保障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在破產重整中不重視債權人利益保護、濫用強裁的情況已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結合《加快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方案》,提出要明確強制批準重整計劃的審查標準和法律依據,規范法院對重整計劃的強制批準權。
3.3盡可能減少破產費用,做好收費規范
針對企業破產的費用,相關破產法也需要具體分析,作出明確的規定,針對不屬于破產中的相關費用,不能納入破產總費用中。針對具體的企業破產項目,需要按照項目的大小和清算等級來進行劃分,為相關企業清算提供可供參考的規定,指導破產費用能夠盡可能減少,保障債權人利益。
總結:破產宣告中債權人的利益往往被忽視,導致他們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對此,相關工作中需要確立對于債權人的權益保護機制。
參考文獻:
[1]張穎.破產法撤銷權制度和無效行為制度的二元立法模式[J].政治與法律,2008(12):75-80.
[2]宗玲.論破產中債權人利益不當減損的法律缺失與對策[J].彭城職業大學學報,2004(03):45-49.
[3]林志強.破產無效行為立法向可撤銷行為立法的轉變——論我國《企業破產法(試行)》第35條的修改[J].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2(02):39-43.
[4]葛現琴.對破產無效行為制度抑或撤銷權制度的探討——現行《破產法(試行)》第三十五條評析及立法建議[J].企業經濟,2002(08):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