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艷昆
摘 要:目前,云南迪慶旅游業正面臨一個發展的關鍵階段,一方面,因為香格里拉強大的品牌效應,大眾旅游需求被充分調動起來,但隨著旅游消費升級、互聯網傳播效應等因素的影響,迪慶州的旅游發展面臨諸多考驗,決策者需要從多角度重新審視香格里拉的旅游發展戰略。
關鍵詞:迪慶州旅游業;發展趨勢
一、導論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消費作為一種帶有強烈的自我價值體驗的消費行為,近年在中國老百姓中的影響日益加大,在人們越來越注重精神享受的時代背景下,迪慶旅游市場抓住發展機會,推出了一系列極具特色的旅游產品線路。云南省迪慶州文化和旅游局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迪慶州共接待海內外游客995.1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4.27%(其中國內游客930.191萬人次,海外游客64.91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13.2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83%。
但同時,經過調研,迪慶旅游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措施,出臺相關政策,為迪慶州旅游業的發展提供更優良平臺,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將世外桃源迪慶州建成真正的人間仙境。
二、迪慶州旅游發展優勢
(一)自然資源多樣性突出
1、獨特的自然地貌
迪慶州位于青藏高原南緣,橫斷山脈縱谷區,三江并流自然保護區核心地帶。其間雪山分布廣泛,瀾滄江、怒江、金沙江縱貫迪慶,區域內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形態勢,區內最高海拔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6740米,同時也是云南省最高,最低海拔為瀾滄江河谷,海拔1486米,絕對高差達5254米。
2、立體性氣候與生物多樣性
香格里拉因為受季風性氣候和高原氣候的影響,區域內光照充足,蒸發量大,年溫差較小,日溫差較大,可謂“一年無四季,一天有四季”,受海拔變化影響,區域內形成了河谷北亞帶、山地暖溫帶、山地溫帶、山地寒溫帶、高山亞寒帶和高山寒帶六個氣候帶。區域氣候幅寬、帶窄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典型立體氣候。迪慶藏族自治州被譽為“動植物王國”和“天然高山花園”,是世界著名花卉杜鵑、報春、龍膽、綠絨蒿、細葉蓮瓣等的分布中心,分布在迪慶境內的高等植物多達187科5000余種,其中銀杏、云南紅豆杉等30余種為國家一、二級保護樹種。維西蘭花、高山杜鵑等觀賞植物就達1578種。境內有野生動物共1400余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種類就達80余種,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滇金絲猴、野驢、黑頸鶴。二類保護動物有雪豹、林麝、淙熊等十多種。三類保護動物有巖羊、血雉等近十種。
3、自然風光資源豐富
在特殊的自然地貌和立體性氣候的共同影響下,香格里拉區域內形成了諸多自然旅游資源。如,云南第一高峰梅里雪山,還有哈巴雪山、巴拉格宗雪山、石卡雪山等美麗的山地景區;大陸地區第一個國家公園—普達措國家公園,其區域內的屬都湖、碧塔海,還有納帕海、小中甸天池等高原湖泊景區;世界最深的峽谷虎跳峽和香格里拉翁水大峽谷、長江第一灣等河流峽谷景區;還有中國最大的華泉臺地白水臺景區。
(二)文化資源方面
1、豐富的少民族旅游資源
迪慶境內有25種民族,千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藏族、傈僳族、納西族、白族、回族、彝族、苗族、普米族等8個。少數民族人口人口的89.08%。其中,藏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6.08%。
數量眾多的少數民族種類,使得在迪慶境內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在建筑藝術、節慶活動、服飾藝術、手工藝等方面,都表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多樣性的文化呈現,是現代社會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2、神秘和諧的宗教文化
在迪慶州,眾多的少數民族種類,形成了宗教信仰的多樣化,迪慶州宗教以藏傳佛教為主,多種宗教多種教派并存。藏傳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東巴教、道教、原始宗教在這里和睦相處,形成了神秘、深邃的宗教文化。其中因藏族人口比例較大,其藏傳佛教影響較為深遠,在區域內形成了云南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有“小布達拉”之稱的葛丹松贊林寺,以及東竹林寺、飛來寺、白雞寺等;德欽縣的茨中天主教堂,在當地也極具影響。
3、“香格里拉”強大的品牌影響
上世紀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在《消失的地平線》中描繪的“香格里拉”,風靡全球,引起了世人尋找“香格里拉”熱,綜合對照小說中的描述,當時迪慶州的中甸縣,在地理位置、自然風貌、宗教信仰、民族文化等方面,與“香格里拉”極為相似,經過專家考查論證,云南省政府宣布香格里拉就在云南迪慶,后將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現為香格里拉市)。強大的品牌效應使得迪慶州成為中外游客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三、云南迪慶旅游業發展面臨挑戰
(一)旅游資源開發不夠充分
1、開發區域范圍小
通過前文可知,迪慶州無論是自然旅游資源還是文化旅游資源,都極其豐富,但在開發過程中,存在開發不充分的問題。首先是開發區域較小,目前旅游開發大部分景區僅僅圍繞香格里拉市區周邊區域進行,如“普達措”國家公園、葛丹松贊林寺、獨克宗古城、納帕海景區均在“一小時”半徑區,完成觀光旅游,兩天行程就可以完成,導致游客在迪慶駐留時間較少,旅游消費規模較小,對當地經濟貢獻較弱。
2、開發內容較為單一
迪慶雖然是藏族自治州,但藏族人口比例也僅36.08%,但目前旅游資源開發,特別是民族文化旅游資源開發,主要突出的僅僅是藏族文化,無論是葛丹松贊林寺、獨克宗古城、家訪還是民族旅游工藝品開發等主體旅游活動,均圍繞藏族文化開展,對其他民族文化的開發明顯不足,形成了資源的豐富性和旅游資源的開發的單一性的矛盾。造成資源的浪費。
(二)市場機制不夠完善
旅游產業的發展,根本上說,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一部分,迪慶的旅游發展,政府要發揮基礎性作用,打造良性的市場平臺,營造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通過法律法規,引導市場良性發展。無論是景區經營,還是酒店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經營,都存在政府通過國有企業直接參與經營的情況,導致存在經營思想較為傳統,經營模式老化的問題。
(三)人才戰略的服務性不足
旅游業,是典型的服務性行業,迪慶州旅游業的發展因為存在開發歷史較短以及民族文化等原因,行業從上到下均不同程度存在對服務性的認知偏差,雖然在硬件設施建設方面,近年已取得了長足進步,現代化設施也已充分投入引進,但對服務行業的歧視性觀念依然廣泛存在,導致迪慶旅游行業無論是在宏觀管理層面還是具體的服務接待工作,與內地發達地區相比,游客對服務的滿意度存在較大差異,“香格里拉”導游服務等多次成為網絡討論熱點,就是典型例證。
四、迪慶州旅游業發展建議
(一)加大旅游開發的廣度和深度
在旅游線路設計開發方面,迪慶州應充分發揮旅游資源多樣性的優勢,在重點開發香格里拉周邊景區的基礎上,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把“梅里雪山”景區打造成迪慶旅游的副中心,梅里雪山風景區無論是自然資源還是民族宗教文化資源,均具備世界級的旅游吸引特質,在朝圣、探險、科考、徒步、研學等方面有極高的開發價值。
另外,白水臺、哈巴雪山、巴拉格宗雪山、尼汝自然村落、尼西村(土陶及歌舞文化)、薩瑪閣滇金絲猴保護區等諸多景區因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宣傳效應等原因,開發程度均比較低。少數民族文化方面,除了藏族文化以外,納西族的東巴文化、彝族的土司文化、畢摩文化、傈僳族的節慶文化、茨中的天主教文化等都是迪慶旅游文化的瑰寶。但目前基本處于未開發狀態,需要迪慶州在旅游開發的廣度和深度上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