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鵬 王小龍
摘 要:二維碼技術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隨著二維碼技術的發展,由于其具備的諸多優點,被廣泛應用于生活中各個領域。然而傳統的二維碼技術,仍然存在如安全性不足、信息容量空間有限等問題?;谏鲜鋈毕?,目前有多個技術分支對其進行改進。本文主要介紹了新型二維碼的三個分支,并基于相關技術研究的專利申請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新型二維碼;復用二維碼;隱形二維碼;彩色二維碼;專利分析
一、二維碼概述
二維碼又叫做二維條碼, 相比于一維碼,具有多個優點:(1)存儲密度大;(2)擁有較強的糾錯能力;(3)應用廣泛;(4)能存儲多種字符信息。
現有二維碼主要分為兩類:堆疊式\行排式二維條碼;具代表性的有CODE49、CODE16K、PDF417等。矩陣式二維碼;以矩陣的形式組成,是在一個矩形空間通過黑、白像素在矩陣中的不同分布進行編碼;具代表性的有:Code One、MaxiCode、QR Code、Data Matrix、HanXin Code、Grid Matrix等。
隨著移動互聯網持續的飛速發展,二維碼相關技術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而對二維碼技術的研究會越來越深入,二維碼技術與其他技術的融合也將使二維碼技術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展。
二、新型二維碼的分類
傳統二維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快捷方便的身份認證、信息攜帶等功能,但是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安全性不足,任何常規掃碼設備都可以獲得二維碼中攜帶的信息;此外,信息容量空間有限也是傳統二維碼一個常見的弊端?;谏鲜鋈毕荩壳坝卸鄠€技術分支用于對傳統二維碼的技術改進,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1)彩色二維碼;在傳統二維碼的矩陣塊上添加不同的色彩,從而通過色彩信息來保證二維碼信息的安全與完整,確保二維碼不能被冒充;同時,還可以實現在二維碼中額外攜帶隱藏的信息。
(2)復用型二維碼;在傳統的二維碼的基礎上,復用一些其他信息,使得二維碼可以攜帶更多的信息,提升信息容量。
(3)隱形二維碼;比如使用無色熒光防偽油墨印刷,只有在紫外線照射下才能顯現熒光二維碼暗記。以及遠紅外熒光二維碼等,實現二維碼隱形,并需要特定的掃碼器和掃碼軟件,才能辨別讀取信息。
三、關于新型二維碼的專利分析
為了了解上述新型二維碼的相關技術研究的專利申請情況,從歷年的專利申請量、申請人分布、專利分類號統計等多個方面,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數據庫中進行了檢索,針對這些專利文獻進行相關分析。
(1)各技術分支歷年申請情況
檢索統計各個技術分支的年度申請量,可以得到如下的信息統計表:
從統計結果中可以看出,基于二維碼的研究早在20世紀就已經開始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從2010年開始,各個技術分支的專利申請量則呈現快速的增長;縱觀整個二維碼的發展史,在2011年,徐蔚申請了關于二維碼掃碼的專利申請,而在國外只有很少的移動終端用戶使用二維碼;反觀國內,中國的移動支付應用于2011年左右就開始出現了爆發式的普及,而隨著二維碼在互聯網領域的極速推廣和發展,相關的專利申請量也逐年增長。
而各個技術分支的專利申請均遵從了類似的發展規律,彩色型、復用型以及隱形二維碼的專利申請量基本上處于同步的水平,但是從統計的圖表中也不難看出,其相關技術的發展也已經達到了一個技術瓶頸。
(2)各技術分支申請人分布情況
檢索統計各個技術分支的申請人,可以發現二維碼領域的專利申請人較為分散,沒有典型的大型企業專門研究相關二維碼的新技術。因此,大致可以將有關申請人分類為:技術公司、個人、高等院校、研究所四個種類;
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技術公司關于新型二維碼的技術研究相對多一些,由于二維碼在互聯網中的廣泛使用,對于新型二維碼技術的研究也有利于技術公司的發展;其次,二維碼在生活中屬于非常常見的通訊技術,而且容易理解和研究,因此個人申請的申請量相對也比較多;然后是高校申請以及研究所申請,相對較少。
各個技術分支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對于彩色二維碼研究相對多一些,彩色二維碼是在傳統黑白兩色二維碼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進型二維碼,比如通過選定8種顏色作為信息攜帶點,那么每個信息攜帶點可以表示3bit的數據量,操作簡單,而且效果顯著,使得二維碼的容量提升3倍;因此,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掃碼設備,相關技術研究也較多;相對于彩色二維碼,復合型二維碼和隱形二維碼在理論上或者工業材料上更為復雜,比如復合型二維碼,需要了解二維碼的編碼和解碼原理,也需要一定的圖像處理知識,而隱形二維碼主要是從工藝上、材料上對二維碼進行的改造,研究難度較大,也比較受限制。
(3)各技術分支分類號分布情況
檢索統計相關專利的IPC分類號,可以了解相關領域的分類號,對各個技術分支的分類號也會得到一個比較直觀的認知;通過統計發現,各個技術分支的分類號較為相近,在分類表中也沒有具體的細分。因此,對各個技術分支的分類號集合進行統計分析,并通過查表排除明顯不相關的分類號,可以看到,涉及二維碼的專利申請分類號按申請量排序,列舉主要分類號及其含義如下:G06K19/06(按數字標記的種類區分的,例如,形狀、性質、代碼);G06K7/10(采用電磁輻射的,例如,光學讀出;應用微粒子輻射地讀取記錄載體的方法或裝置)。從統計的結果可以看出,對于涉及二維碼的專利申請,考慮G06K19/06這一分類號;而涉及到光學方面的二維碼申請可以考慮G06K7/10。
四、結語
隨著國內互聯網技術的普及,相關的二維碼技術也快速發展,關于二維碼的相關申請,特別是新型二維碼的有關申請在逐漸增加。由于二維碼相關技術發展和應用已較為成熟和普遍,因此申請人分布較為分散,在各行各業都有相關的研究;其中,針對新型二維碼的專利申請,在互聯網公司以及業務涉及圖像識別的公司中較為密集。同時,由于二維碼的應用領域眾多,可能會與其他領域的相關技術融合,因此專利涉及的分類號也較多。從整體上看,基于傳統二維碼技術進行的改進方向比較明確,手段也相對比較豐富,應用場景也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不斷地得到了豐富,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關于二維碼的技術涌現出來。
參考文獻:
[1] 一種新型彩色二維碼技術的研究與實現[D],衛皓茜,上海師范大學,2017年;
[2] 基于超聲相控技術的隱形二維碼設計及掃描系統研究[D],鐘冠平,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3] 隱形防偽二維碼識讀系統光學設計[J],許正光等,《光學與廣電技術》,2007年第04期;
[4] 中國移動手機二維碼業務發展策略研究[D],王赫,北京郵電大學,2008年。
作者簡介:
章 ?鵬(1989-),男,碩士,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網絡通信。
王小龍(1991-),男,碩士,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網絡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