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渭南市媒體作為市級媒體,在黨和政府政策性文件的指引下,主動作為,厘清未來發展的方向,積極投入建設新媒體平臺,探索建立自身融合發展的全新模式。然而,在探索其整合與發展的過程中,機制體制不夠完善、創新不足、后勁不敷……這種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最終導致本市媒體在實現融合發展的道路上處處碰壁,多個項目先后夭折、相繼流產,凝心聚力實現“一體化”融合發展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本文通過梳理分析現階段渭南市媒體在融合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對其在“信息爆炸”這一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發揮輿論引導作用提出可操作性建議。
關鍵詞:渭南市;媒體融合;發展探析
一、渭南市媒體融合發展的現狀
陜西省渭南市除省級駐渭媒體之外還有兩家主要新聞單位,分別是渭南日報社和渭南廣播電視臺。從行政級別的角度來劃分,這兩家新聞單位均屬處級事業單位,干部任用方面采取由組織部任命并備案的方式,其經費形式為差額撥款,實行財務一級預算。渭南日報社主辦“一報一網一平臺”,即《渭南日報》、渭南新聞網以及《渭南發布》這一智慧城市移動互聯平臺;渭南廣播電視臺為原渭南廣播電臺和渭南電視臺合并而來,現主辦“一網三頻率四頻道”,“一網”即華山網,“三頻率”包括新聞廣播FM102.6、交通廣播FM90.9、音樂廣播FM101.3,“四頻道”是指新聞綜合頻道、華山頻道、都市頻道以及教育頻道。
(一)廣、電兩臺合并
原渭南人民廣播電臺和渭南電視臺依照國家相關部門在1997年頒發的《廣播電視管理條例》和《廣播電臺電視臺審批管理辦法》,積極響應號召并對廣播和電視合并的相關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由于傳統理念以及符合當地實際政策的缺失,導致渭南市電視臺和廣播電臺直到近兩年才算正式完成合并成立渭南廣播電視臺。合并之后的渭南廣播電視臺結合原有機構、編制等實際情況,以優化配置資源、提高工作效率為原則,依據廣播電視業務發展的要求,不斷創建并完善著一套科學的、貼近實際的管理體系;從區分不同受眾的角度逐步實現了推動電臺與電視臺業務的良性互動以及組織機構、人力資源上的合作共贏,從而使得自身競爭力不斷提升。
(二)臺網協調發展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華山網于2006年5月1日正式上線發布并逐步成為渭南廣播電視臺的左膀右臂、得力助手。該網站是經陜西省新聞辦公室審核批復,由渭南市委宣傳部管理,渭南廣播電視臺主辦,以時事熱點新聞的宣傳為基點,融合信息服務和技術應用為一體,充分發揮網絡媒體及時互動,信息量大、傳播面廣的優勢,大力整合構建起宏大的數字新聞網絡平臺。
(三)報網統一發展
渭南日報社在渭南新聞網建設以及官方微博、微信、頭條等方面建設發展的基礎上展現了一種解放思想,打破陳規鐵律的魄力和勇氣。積極完善建設內部組織架構,以文字、圖片、音頻以及視頻信息為基本內容,充分發揮了互聯網的大容量和交互性的優勢,彌補了傳統紙媒新聞相對嚴謹等一些無形的限制和時效性差的不足,實現了新聞網站對傳統紙媒的縱向空間拓展,促使報網統一架構基本形成。
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電視傳媒方面
渭南電視臺在這個問題上,曾經一度傾向于市場經濟體制,利用地市級媒體的設備、設施以及場所等先天條件和自身作為政府官方指定電視媒體的公信力,以市場化運營的方式與旗下成立的農家四季農資有限公司、秦東影視公司、歡樂購物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合作進行非新聞類電視節目以及插播廣告的生產、流通和消費。這種“劍走偏鋒式”的市場化線路不僅靡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甚至偏離了新聞媒體作為黨引導輿論的“喉舌”,服務于黨和政府,服務于人民群眾的主線和方向。
(二)傳統紙媒方面
渭南日報社作為渭南市紙質傳媒的重要代表,其在發展過程中也不免走過建設市場化實體經濟產業的道路。曾成立的渭南新聞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憑借著各大單位、企業等對《渭南日報》這一黨和政府指定官方紙質媒體的公知度,組織旅游,經費由單位報銷,甚至曾一度出現渭南日報社記者同時兼具旅游公司工作人員的雙重身份,這一問題更是擊垮了記者參與報道工作目的的心理防線,嚴重損壞了傳統紙媒在當地群眾心目當中的形象。
(三)網絡媒體方面
華山網是由渭南市委宣傳部申請,后由渭南電視臺代管理的又一官方網站,是渭南市唯一一家擁有視頻節目許可證和新聞發布資質的互聯網媒體。在成立之初,華山網主要以轉播、轉載渭南電視臺記者自采編發的稿件,相同的活動既有華山網的記者也有電視臺的記者,這造成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為發展市場經濟,華山網還曾成立喵喵團購網,并且在一段時間內廣告、宣傳單頁集中閃現,但最終仍以失敗降下帷幕。渭南新聞網也是如此,當時旨在打造視頻傳媒,并曾多次去其他媒體發展較好的地區進行學習考察、采購設備,最終由于缺乏專業技術人才而退回設備,并改為平面圖文新聞網站。這種電視傳媒、傳統紙媒、新聞網站同時發布統一新聞稿件,新聞素材內容的重復導致不同受眾從不同媒體了解的內容卻不盡相同。
三、對渭南市媒體融合發展的建議
(一)強化陣地意式,完善媒體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
當下,國家相關部門對于媒體融合發展問題高度重視,而渭南市在發展進程還處于前途迷茫的未知處境,影響當地媒體融合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缺乏一個完整的體制機制、可操作性的發展規劃和制度管理。基于這種現實問題,渭南市亟需制定出臺一項符合當地媒體發展實際的具體實施方案,明確媒體融合發展的現狀、目標、具體步驟等詳細的目標規劃,使渭南市媒體在推進融合發展進程中有章可循,防止其再次出現盲目無序發展問題;其次,渭南市各媒體還應當選取一個擁有權威性管理的領頭代表,充分發揮“頭雁”帶動“群雁”效應,定期進行檢查、研究、評估和指導渭南市媒體推進融合項目的發展價值、影響和意義,尤其是在市場體制和事業體制兩個方向上面需要重點把關,從而形成充分重視、全面謀劃、專項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二)轉變思維模式,緊抓媒體融合發展的主線方向
近年來,通過深入學習國家政策指導以及結合自身發展實際,人民日報社“中央廚房”成為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龍頭代表。作為基層單位的渭南市主流媒體應站在時代發展的新高度,重新審視自身發展的結構布局,深入學習、深刻反思,緊抓媒體融合發展的主線方向,轉變陳舊的思維理念,將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放在等同位置,以“一體化”發展、同步推進的思維全面整合資源調整媒體結構,改革人才管理機制,構建全媒體融合發展的大數據平臺。
(三)創新發展模式,拓展媒體融合發展的全媒體外延
科學技術持續發展,創新發展永無止境。在全媒體科學融合、持續發展的新形勢下,創新是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中堅力量,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讓媒體發展的未來日趨明朗。現如今,科技的發展為媒體傳播提供了重要載體,“兩微一端”漸漸成了傳統媒體轉型的必備標配。渭南市的媒體融合發展需要突破傳統固化思維模式,打破傳統體制機制的桎梏,突破時空限制,縱向學習借鑒我省乃至中央媒體在新媒體矩陣、全媒體融合等方面的創新經驗;橫向與周邊其他基層媒體積極展開合作交流、探討經驗,共商發展大計。同時,還需要全面整合自身發展的優勢資源以及借鑒其他媒體的融合經驗,充分探索未來發展之路,讓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形成特色鮮明、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的新型發展模式。
作者簡介:
曹福剛(1973.07-),男,陜西合陽人,渭南師范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
基金項目:渭南師范學院人文社科項目(2018SKYM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