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摘 要:眾所周知,養老保險又稱之為養老保險金,是由社會統籌基金所支付的,對那些參加了養老保險,并達到法定領取養老金年齡規定的參保人員提供養老待遇的國家社會保障制度。在養老保險基金財務管理的過程當中,會面臨一些風險,而這些風險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預防控制,就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關鍵詞:養老;保險基金;財務管理;風險防控
1 養老保險的定義
養老保險是我們較為熟知的一種保險,它是指國家立法強制征集社會保險費形成養老基金,當勞動者退休后支付保險金用來保證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社會保障制度。社會養老保險具有強制性、普遍性、福利性、社會公平性、互濟性等特點。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多樣化的,種類也繁多,它會因為國情的不同而不同,具有代表性的三種模式分別是傳統型、國家統籌和強制儲蓄型。我國根據國情,采用的是“社會統籌+個人賬戶”的統賬結合制。
我國目前基本構成了以基本養老金、企業年金、自愿性個人儲蓄養老金計劃三支柱為主,輔之以低保、社保基金以及非經濟援助的養老金制度。根據人社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我國繳納養老保險的人數為91548萬人,年末養老金的結存為50202億元。全國社保基金權益也保持了較快的增長。截止到2017年末,基金資產總額達到22231.24億元,基金權益總額為29716.9億元。從繳費主體角度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繳費主體是一樣的,而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主體不一致。個人看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繳費區別體現在繳費檔次上,而繳費性質和繳費數額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與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不同之處。
2 養老保險工作存在的風險
2.1養老保險具有的社會保障水平不高
就我國目前的社會發展狀況而言,我國現有的社會保障水平與我國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之間并不是平衡的關系,養老保險只能夠為退休人群或者是喪失基本勞動能力的人群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是卻不能夠相據社會發展的現狀制定不同層次的養老保險制度來滿足不同層次的州門的實際需求。
2.2養老保險容易受到人口老齡化的影響
生老病死是個正常的過程,年齡增大、肢體衰老也是人類發展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階段。我國的養老保險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中容易受到人口老齡化的影響,這也是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所面臨的巨大挑戰,養老保險已經成為社會保險中開支最大的一部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因為人口老齡化,老年人越來越多,為這部分人群支出的費用也越來越大;②乏人口老齡化使離休、退休的人員越來越多,這部分所需要支出的費用也逐漸上升;③因為人口老齡化的出現,我國相關部門對養老基金的管理辦法和管理方式也隨之發生了一定的變億目前,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且老年人所占比例最高的國家,在眾多發展中國家中,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據相關統計,現在我國老年人約占全國總人數的10.2%,從國際通行標準來看,我國已經步入人口老齡化的初始階段。
2.3覆蓋面小,統籌層次低
養老保險在我國已經發展了很多年,但是從現在的發展的情況來看,養老保險的總體覆蓋面比較小。養老保險是給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的重要政策,但是總體覆蓋面偏小,這就意味著會有很多的人老了或者是喪失了基本的勞動能力之后,如果養老保險不能覆蓋到他們,那他門只能通過尋求社會幫助或者依靠子女才能得以生存。養老保險工作總體覆蓋面偏小也會影響到我國現有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國家行政機關單位、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是我國所實行的養老保險制度的3種類型。但是實際上,只有企業及部分自收自支、實行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納入了社會養老保險的范疇中,還有一些機關單位并沒有做到這一點,而我國參與養老保險的人群的比例是很高的,這不利于我國養老保險工作的開展。
3 風險管控措施
3.1政府加強扶持手段
政府部門應該加強養老保險基金的財務管理手段,特別是在管理環境上加以支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多出臺一些養老金保值增值的政策,這樣一來,就可以加強養老保險基金的信任程度,并且將其融資渠道實施拓展。在養老保險基金財務管理的過程當中,也同樣存在著很多的風險,比如缺少了明確的發展方向,管理人員的管理風險意識十分的缺乏等,這就使得在實際的管理過程當中,時常會出現管理漏洞、支付困難等基金風險問題,而政府作為和老百姓直接溝通的部門,必須發揮出自己的作用。例如,居民養老保險管理部門必須做好村級征繳,縣級到賬以及鎮級申報等三道防線,必須嚴格地將村級征繳關,建立村級征繳按照每年的公示制度,從而在根本上杜絕此類管理風險出現。對于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管理要做到業務與財務,養老保險基金管理部門與財政部、銀行及時對賬做到日清月結、賬實相符,同時強化基金業務與財務管理一體化,嚴格權限,杜絕現金流。對于賬對人不對的錯誤,相關部門也必須嚴格的按照申報建立對應的繳費申報記錄核實檔案制度。
3.2增強管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
管理人員作為基金管理的直接接觸人群,其必須養成良好的風險防范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根源上防預風險的發生。在管理中,有的管理人員認為對于財務的管理就只是單純的對一些數字資料進行整理及保存,卻嚴重地忽略了自己的工作性質,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意義,而也是因為這樣的思想使得在實際的工作過程當中導致了風險的發生。所以,為了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絕這種情況的出現,相關部門必須做好管理人員的思想工作,培養其良好的風險防范意識。定期在部門之中開展保險基金財務管理相關培訓,并針對一些剛入職的管理人員加以培訓,在培訓的過程中中要求全體管理人員全員參加,并定期展開考核,提出一些有建設性的問題。同時,在部門之中建立對應的風險管理體制,從而強化內部控制,針對一些不同工作內容的職位應實施分離,做好崗位之間的監督。要求員工和員工之間進行互相監督,比如會計人員和出納人員必須實施分離,并不能混為一談,而倉庫管理人員和會計記賬人員也必須實施分離。并且在實現分別之后,應當將責任大部分落實到人頭上,和工作人員的績效掛鉤,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確保養老保險基金財務管理的安全性和不相容性。
3.3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在提升管理人員風險防范意識的同時,相關部門還必須建立一個有效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兒,該系統的存在主要是為了對未知的風險進行防范。通過對養老保險基金的財務報表以及相關資料進行處理,再將這些資料進行數據化的分析,從而來發現管理過程中存在的財務風險,并分析風險導致的原因,最終提出一些有指導性的意見。養老保險基金的相關資料在進入預警系統之后,就會對風險進行自動化的分析,從而對一些潛在風險進行預測,當發現風險存在時,就會對相關人員提出警告,從而來預防風險的發生。
結語:我國養老金無論是從運營以及管理方面來說還是從監督方面來說,都需要恰當的引入能夠逐漸完善市場相關機制。在沒有真正的實現全國統籌的目標之前,我國的政府以及國家單位都應該積極的鼓勵地方統籌區域建立相關的儲備基金,與此同時我國中央還應當建立國家級的養老保險風險儲備基金,通過引入市場化的投資運營手段來真正的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有效的提高養老保險基金的抗風險以及抗壓力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黃華清.基層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財務管理研究[J].就業與保障,2018(15):24-25.
[2]王娟.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基金財務管理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0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