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摘 要:民營經濟是國內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17年底,內蒙古自治區全區實有市場主體186.04萬戶,同比增長6.52%。其中:內資企業(含國有、國有控股、集體企業和私營企業,下同)37.19萬戶、外商投資企業3453戶、個體工商戶140.3萬戶、農民專業合作社8.21萬戶,同比分別增長14.81%、2.71%、4.57%和5.68%。盡管內蒙古自治區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客觀地看,自治區非公經濟發展與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滯后的問題,也存在一些制約非公經濟發展的困難和問題,文章將對此進行闡述分析。
關鍵詞:內蒙古;民營;授信政策
一、內蒙古民營企業基本概述
民營企業出現在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屬于經營性概念。關于民營企業概念的界定,主要觀點如下:一種觀點以國有企業為標桿,民營企業是除國有獨資、國有控股企業外的其他類型企業,即除了這兩類企業形式以外的所有企業形式;另外一種觀點從注冊資本金(包括貨幣資本和非貨幣資本)來源定義,認為民營企業的資本金主要來自民間投資,只要投資主體非國有即可。
從狹義來看,民營企業僅指在中國境內建立的具有經營權和實際控制權的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和私營企業;從廣義來看,民營企業指除國有獨資及國有控股企業以外的所有企業,包括有限責任企業、股份制企業、聯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及個體企業等,界定標準是企業含民間資本或者以民間資本為主。其中,以廣義上的民營企業為主,這是因為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及企業制度的完善,投資成分單一的民營企業不論在規模擴展上還是在經營管理上的弊端日益顯露,企業要謀求更多的成長空間就需要融合各種不同企業模式的優勢。
二、內蒙古民營企業發展分析
(一)內蒙古民營企業發展
截至2017年底,內蒙古自治區全區實有市場主體186.04萬戶,同比增長6.52%。其中:內資企業(含國有、國有控股、集體企業和私營企業,下同)37.19萬戶、外商投資企業3453戶、個體工商戶140.3萬戶、農民專業合作社8.21萬戶,同比分別增長14.81%、2.71%、4.57%和5.68%。2017年末,各類市場主體實有注冊資本44471.11億元,同比增長18.62%。其中:內資企業40126.47億元、外商投資企業1355億元、個體工商戶1022.13億元、農民專業合作社1967.5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2%、-0.8%、15.25%和6.1%。全區市場主體注冊資本持續增長,特別是個體私營經濟注冊資本不斷增長,既表明民間投資信心進一步增強,也表明市場主體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物質基礎更加雄厚。
(二)內蒙古民營企業授信策略建議
(1)整體授信原則
努力建立與民營企業互利共贏的新型銀企關系,找準市場定位,簡化授信流程,降低優質民營企業的授信門檻,加大對其信貸支持力度,從經營理念、經營模式和經營手段上進行整體的創新和突破,形成銀行系統完整并具有一定特色的整體業務模式,將整體業務的風險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圍內,同時又積極加強對業務的探索,緊跟市場發展的步伐,并適時不斷進行局部調整,通過進一步擴大銀行對民營企業的服務渠道和方式,進一步增加與客戶的接觸面。
同時,對于不同類型企業的不同需求特點進行差別化服務,對民營企業設計特色化的金融解決方案,充分利用銀行現有的人才、技術、網絡、信息等資源,滿足客戶全面的業務需求,提高銀行產品組合創新能力和金融服務水平,并積極培養一批對銀行有較高依存度的優質客戶,努力在穩步發展前提下,逐步取得在當地市場中的競爭優勢。并利用一些靈活的中間業務產品,如結算、網上銀行、對公理財、代發工資等業務來促進銀企合作,幫助民營企業快速穩定發展。
(2)授信策略建議
第一,重點圍繞自治區大中型民營企業和骨干支柱企業,綜合運用銀團貸款、項目貸款、并購貸款、理財融資等貸款產品和金融工具,滿足步入快速發展期的大中型民營企業的大額、低成本資金需求,支持企業盡快做大做強。重點圍繞自治區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大數據云計算、生物科技、蒙中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小型微型民營企業和科技型民營企業,推廣訂單融資、國內保理、國內信用證等貿易融資產品,推動產業鏈融資服務,助推小型微型民營企業集群發展。積極推廣“商場+商戶”、“市場+業戶”、“商會+會員”等模式,用批發的方式加大個人助業、“房抵貸”、“旺鋪貸”等貸款產品的投放。依托惠農卡,持續加大農戶生產經營貸款的投放,為全民創業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創造良好的市場主體生成環境。
第二,主動調研民營企業客戶需求、學習研究最新監管政策和同業產品,設計開發適合民營企業投融資業務的產品工具。圍繞金融服務薄弱環節,不斷創新金融服務,綜合運用信貸、債券、信托、股權融資、金融租賃等多種金融工具和產品,有效滿足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處于不同發展階段民營企業的多層次金融服務需求。細分客戶市場,研發差異化產品,全面覆蓋企業招投標、采購、供應、生產建設、銷售結算、投資經營、理財、消費等各個階段。
第三,在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中,銀行要加快發展出口退稅賬戶質押、法人貴金屬質押融資、應收賬款質押、存貨質押和多戶聯保等抵押擔保貸款,用創新方法緩解民營企業抵押擔保瓶頸。引導基金等內外部金融服務機構,運用投資銀行產品,大力支持民營企業通過股票市場、風險投資、創業投資、私募基金等渠道融資。
第四,要充分發揮銀行資金充沛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作市商的優勢地位,探索創設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為民營企業通過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私募債等債務融資工具籌資提供有效服務。對達不到直接融資規模要求的民營企業,積極依托第三方擔保機構,牽頭組織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和集合票據。
三、結論
綜上所述,自治區非公經濟發展與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滯后的問題,也存在一些制約非公經濟發展的困難和問題?;诂F階段內蒙古民營企業特征,銀行應建立與民營企業互利共贏的新型銀企關系,找準市場定位,簡化授信流程,降低優質民營企業的授信門檻,加大對其信貸支持力度,從經營理念、經營模式和經營手段上進行整體的創新和突破,形成銀行系統完整并具有一定特色的整體業務模式,將整體業務的風險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圍內,同時又積極加強對業務的探索,緊跟市場發展的步伐,并適時不斷進行局部調整,通過進一步擴大銀行對民營企業的服務渠道和方式,進一步增加與客戶的接觸面。
參考文獻:
[1]厲啟晗,張明之,魏博文.信貸政策結構性變化下的企業融資難問題——基于民營經濟發達地區企業用信率的視角[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9,56(02):49-63+159.
[2]辛曉曄.構建新型銀企關系助推民營企業發展[J].青海金融,2019(03):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