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鈞淳
摘 要:在企業的運營管理中,一些企業因為經營不善,資不抵債,往往瀕臨破產危機,當企業的到期債務不能如期償還的時候,就可能導致企業破產清算,實施破產制度,是保證債權人合法權益的重要舉措,對于企業來說,也是有一定的必要的。就破產制度來看,其具有一定的好處,也存在一些弊端,對此,本文對于有破產制度的利弊進行分析,為更好的認識公司破產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破產制度;利弊;清算;償還
在市場經濟背景下,企業在運行中都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債務問題,有自身融資產生的債務,有業務發展中欠下的債務,有發行證券留下的債務等等,這些債務到期的情況下,企業如果沒有能力償還,往往需要通過破產結算來終結公司發展,以給予債權人一定的經濟補償,對于企業來說,出現債務的償還能力不足,也表明了公司的運行狀況不佳,經營不善,繼續經營,債務可能進一步膨脹,到時候,企業的凈資本不斷減少,債務不斷擴大,企業更沒有能力償還當期債務了,對此,實施破產清算是由必要的。
1.破產制度
破產,是指債務人不能清償其到期債務情況下實施的一種對于公司資產的處理辦法,相應的債權人在這種情況下,按照相關法院依據以及申請,將債務人的所有財產進行公平清償全體債權人的辦法執行,最終實踐對于眾多債權人以及債務人之間的債券債務關系的處理。
2.破產制度的利
相關企業或者是利益相關者在相關經濟活動中,向法院提出宣告債務人破產的申請,通過這一形式來對公司資產進行清算,以達到對于債務償還的目的。這種制度實施主要是為了有效處理公司的債權債務關系的,此外,也能夠最大限度的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防止公司進一步深陷財產債務的糾紛中。企業破產是將企業的固定資產進行拍賣,以獲得相應的償債資金,在破產補償中,一般是按照注冊資金來進行清算的,要是超出注冊資金,相關的資產依然是債務人所有,一些債務人可能為了避免履行償還全部債務的責任,申請破產,而破產后企業還能夠獲得一部分資金,這些資金多的情況下,企業還可以重新另開。實際上,破產有時候對于企業來說,是躲避債務的好方法,但是對于債權人來說,可能存在資不抵債的情況,這時候申請破產,債權人也不能獲得全部債務的賠償。
從市場經濟制度角度來看,破產制度是其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市場經濟的一種退出機制,也是目前破產法中的一項重要規定和內容。依照破產法中的相關規定,破產不僅僅是簡單的對于企業進行破產清算,還有相應的重整、和解等豁免制度,通過破產重整來幫助一些在短時間內出現經營困難和陷入債務危機的企業重新整頓,解決眼前的棘手問題,幫助他們重新獲得償債能力。因為對于債權人來說,一些企業雖然暫時沒有相應的償債能力,可能到期債務不能如期歸還,而如果此時直接對于企業進行破產申請,那么依照破產清算所能獲得的相關資產也不一定能夠對于他們全部的債務進行補償,這樣債權人是有一定虧損的,而如果在這一過程中,延緩破產申請,或者是進行破產重組,幫助企業走出困境,那么企業可能重新獲得一定的償債能力,償還全部債務成為現實,債權人也不必因此遭受損失。
就目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來看,經濟主體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復雜化,相關的經營和發展風險都在不斷增長,很多企業在經營發展中可能一有疏忽就導致資不抵債的境況出現,對于那些的確是因為自身經營能力不足、競爭力缺乏的企業,實施破產清算是符合市場競爭規則的,實現市場經濟的退出機制,達到優勝劣汰的發展目標,這對于市場經濟的發展是有一定積極作用的。而對于一些經營能力強,且具備行業競爭優勢的企業,他們出現這種情況可能只是一時的困境,這樣直接讓企業退出市場實際上是不合理的,也會影響優質資源的利用,所以,針對這類企業實施破產重整,為企業的重生提供機會。對于企業來說,破產重整實際上是為他們解決眼前的困難,并完成債務清償過程中設計的一個緩沖階段,為企業的再度重生贏得以此機會。企業在申請破產重整的過程中,能夠獲得相應的破產保護的權利,此時,企業的相關債務的利息可以通知計算,企業所有財產保全措施也可以解除,在重整的過程中,可以實施對于企業的相應財產的擔保權暫停,為企業解決了很多官司的困擾,讓企業有時間、有精力、有資源來應對發展中的困難,為實現重生贏得機遇。
3.破產清算的弊端
就企業破產清算的弊端來看,這對于企業而言,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對于一些發展關系鏈多樣化的企業來說,他們一旦申請破產或者破產重整,相關的供應商、客戶、員工等都可能認為企業經營狀況堪憂,對于企業的信心大減,他們對于企業的支持也會動搖,而即使企業實現了破產重整,獲得新生,但是想要建立在相關方面的信譽和信心,還是比較困難的。
此外,目前很多中小型企業中,企業的實際法人和控制人是同一個人,因此會存在個人賬戶公用或者公司賬戶私用的情況,這種情況下,企業和個人無法有效區分,在進入破產程序后,有可能造成企業控制人個人資產被卷入破產財產中,導致相關控制人個人資產損失。
對于債權人來說,進行破產清算后,他們可能要接受獲得的清償資產和實際的公司債務金額不對等的風險,即企業的實際破產清算資產資不抵債,這時候不能補償的部分需要債權人自行承擔,這種情況下,債權人的損失是必然的。
總結:企業破產制度的實施是市場經濟制度下的產物,對于利益相關者來說,破產制度的實施具有一定的利弊,但是這也是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在企業經營不善、資不抵債的情況下,進行破產清算能夠淘汰一些落后的企業和生產方式,防止企業債務清償風險進一步增大,此外,破產清算中,針對一些有競爭力和發展優勢的企業,可以進行破產重整,為企業爭取新生的機會。
參考文獻:
[1]婁奇銘,王永建.對破產聯合管理人模式利弊問題的思考——以浙江省破產聯合人管理規定為中心[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7(16):86-89.
[2]胡周鈺.DIP模式的利弊分析——以“通用公司”及“無錫尚德”破產重整案為例[J].現代商業,2016(12):109-110.
[3]王菲.三鹿集團進行破產清算的利弊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0(08):185.
[4]鮑建平,張燦.從安然破產案例看股票期權的利弊及其完善[J].管理現代化,2003(02):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