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德喜

摘 要:農業經濟管理是新時期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體系的關鍵性組成要素,也是農業經濟持續發展中的助推器。因此,本文從不同角度入手客觀闡述了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應對措施,全面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實現農村經濟發展戰略目標。
關鍵詞:淺談;農業經濟管理;農村經濟發展;促進作用
“三農”發展關系到我國社會發展的全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1]。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業經濟管理深度聯系,要在理論聯系實踐中優化完善農業經濟管理全過程,充分發揮農業經濟管理的促進作用,有效解決當下面臨的“三農”問題,將農村經濟推向更高的發展階段。
1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1.1調動農民積極性,合理規劃農村經濟發展方案
農民是新時期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來源[2],調動農民積極性是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農業經濟管理可以讓農民對農村經濟發展有深層次的認識,增強對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借助“自利性”行為,讓個體通過自身努力滿足多方面需求,大力支持且積極參與到農村經濟發展全過程,在收入持續增加的基礎上提高生活水平,也促進農村經濟深化發展。農業經濟發展離不開可行的實施方案,農業經濟管理利于在實踐中合理、詳細規劃農村經濟發展的方案,科學指導農村經濟發展各項工作高效開展,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
1.2確立農村經濟發展的地位,指明農村經濟發展的方向
站在社會市場經濟視角,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個體發展有機聯系,在“自利性”行為作用下,農民經濟收入持續增加,農村經濟現狀不斷改變。農業經濟管理能夠確立農村經濟發展在我國市場經濟中的地位,讓農民在深化認識基礎上提高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通過勞動創造財富。農業經濟管理可以指明農村經濟發展的方向,減少經濟發展中不必要的人力、財力、物力,解決資金浪費、不足等問題,在資金保障下促使農村一系列經濟活動高效開展,在解決“三農”現實問題中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
1.3規范農村經濟發展行為,優化農村經濟發展制度
農業經濟管理可以從根本上深化農業經濟發展體系,規范、約束農村經濟發展行為,避免違規違法行為頻繁出現,維護好市場經濟秩序以及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打開全新的發展局面,持續改進農村經濟發展質量。此外,農村經濟發展離不開制度保障,農業經濟管理能夠有效解決制度層面呈現的問題,在聯系實際中優化作用到農村經濟發展的各項制度,使其更加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在層層落實過程中有效解決農村經濟發展中呈現的矛盾問題。
1.4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整體水平,緩解農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間的矛盾
農業經濟管理可以為農村經濟發展明確方向、確立地位等,在方案、制度等相互作用過程中為農村經濟發展開啟了新篇章,控制成本的同時提高農村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此外,當下,農村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問題日漸加重,農業經濟管理可以有效緩解農村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在經濟、環境協調統一中促進“三農”深化發展。
2強化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的措施
2.1深化農村經濟發展方案,提高農村資源利用率
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地區要聯系各方面實際,以問題為基礎,全面、詳細規劃的同時進一步深化農村經濟發展方案,在分析適宜性、匹配性、有效性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化比較[3],選出最佳的方案,加大執行力度,在落實過程中最大化發揮農業經濟管理效能,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與此同時,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影響,農村經濟發展中資源浪費問題不斷呈現,各類資源的利用率不高。地區要強化農業經濟管理各個方面,通過多樣化路徑準確把握資源的類型、數量等,科學規劃、開發、配置資源的同時將其高效應用到實踐中,提高農村各類資源利用率的同時促進農業深化發展以及經濟利潤持續增長。
2.2優化農業經濟管理制度,構建多元化農業經濟管理模式
地區要細化剖析農業經濟管理現狀以及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因素,認真聆聽廣大農民群眾在農村經濟發展中關注的焦點問題,優化農業經濟管理制度,合理調整農業經濟管理中責任、監督、監測等方面制度內容,在制度落實過程中加大農村民生、水利設施等建設力度,為農業生產注入全新的活力,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地區要在優化制度的基礎上構建多元化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4],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不斷探索管理農業經濟的新方法、新措施,通過多樣化路徑積極爭取政策資金,借力優勢資源實現招商引資,引進高端的農業經濟管理人才,加大實體經濟發展力度等,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有效性的同時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2.3探索農業生產新模式,推廣使用農業先進技術與先進機械設備
在農業經濟管理優化完善中,地區要在借鑒國內外可行的農業發展模式基礎上結合自身各方面實際情況,比如,優勢資源、地理環境,不斷探索農業生產新模式,大力推廣、科學應用農業先進技術以及機械設備,在形成合力過程中提高農業的科技含量,在落實農場式、工廠化的農業生產模式中持續擴大農業生產規模,提高農作物產量以及質量,促進農業走上現代化、產業化、規?;陌l展道路,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目標的同時提高農村經濟發展層次。
2.4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促進農村經濟持續性發展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的同時重要性日漸呈現,在農業經濟管理優化中要將多種現代信息技術滲透其中,在計算機、大數據、互聯網等優勢作用發揮中,構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系統,加強對農業經濟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管控,依托科技優化農業發展全過程,在控制風險、成本的基礎上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以及成效。此外,在農業經濟管理完善中要注重農村經濟、生態環境的協調統一,有效解決經濟發展中呈現的生態環境問題,提高環境質量的同時大力發展農業,促進農村經濟持續性發展。相應地,下面便是農業經濟管理信息系統結構圖。
3結語
總而言之,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長期性、復雜性、系統性特點,農業經濟管理是其核心所在,要在農村經濟發展實踐中全面、深入剖析農業經濟管理具體情況,有效解決問題的同時加以優化創新,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整體水平,充分發揮功能作用,促進農村經濟全面、協調、健康以及持續發展,實時推動新農村建設進程。
參考文獻:
[1]楊妙溶,韓琳.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J].農村實用技術,2019(08):67-67.
[2]廖述勝,程雯,熊振芳.淺析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南方農業,2019,13(21):73-74.
[3]范曉菲.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探究[J].南方農業,2019,13(14):83-84.
[4]仝錫云.分析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06):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