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楠
摘 要: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從1951年起到現在已經發展了60多年,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但近幾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嚴重,經濟發展速度比較緩慢,導致本來就不足的社保資金更加緊張,而稅收剛好可以利用其本身具有的無償性和強制性的特性,有效提高社保資金征收效率。本文將介紹社會保障稅與社會保障費的區別,分析我國進行社會保障稅費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開征社會保障稅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社會保障;費改稅;制度
近幾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但是與此同時,我國目前正在實行的社會保障體系也逐漸表現出很多不足的地方,與現在經濟社會的發展程度不相適應,所以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改善現行的社會保障體系。我國現在的社會保障體系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社保的覆蓋面比較狹窄,由于當下的社保費主要以企業為主,這一現象違背了建立統一、穩定的社保體系的原則。二是社保費在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多問題,由于財政、人事和民政甚至各行業的主管部門都可參與社保基金的管理,所以會產生很多挪用、拆借資金的現象。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與負責社保費征收的稅務機關,職責劃分不明確。稅務機關由于缺乏相應的法律制度無法對企業繳費行為進行約束、監督和檢查。三是缺乏相應的關于社會保障的規章制度。我國征收社保費時是根據相關部門的文件和法規進行的。四是我國社保資金主要以企業為主,會造成保障支撐能力不強的現象。
一、社會保障稅與費的區別
目前,我國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收費制,另一種是收稅制。收費制是對企業和個人按照一定比例收繳社會保障費,政府組織設立相關部門管理與運作企業和個人上繳的社會保障費。第一,社會保險費屬于地方規費,所以導致其法律性不強,征繳的執行力度不強,許多民營企業、私營企業繳納社會保險費時上繳不積極、不及時。第二,由于社會保障資金的管理與運作沒有納入到政府預算之中,監管的力度也不夠,社保資金的管理出問題的現象時有發生。第三,社會保障費與稅本質的區別其實主要是性質的不同。如果是按照社會保障費征收,由于按費征收具有強烈的返還性,所以社會保險費的多少與繳費主體的個人和所在單位的繳費額有著直接聯系。而稅收雖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其具有無償性。所以社會保障費改稅后,由于沒有義務直接返還給交稅的主體,所以這種返還不是按原有的路徑返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返還,交稅的多少與得到保障的多少并沒有直接關系,只要按規定及時繳納社會保障稅,就都能夠享受到社會保障待遇。
社會保障稅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三個特征,并且其稅收用途專一,無論從法治化、工作效率,還是公平公正方面考慮,社會保障稅都比社會保障費有著明顯的優勢。
二、我國開征社會保障稅的必要性
首先,開征社會保障稅可以緩解老齡化問題。為了應對社會的老齡化問題,怎樣籌集到巨額的社會保障資金來滿足社會保障的需要是一個嚴峻的問題。由于我國通過收費的途徑籌集社會保障資金,沒有相應的法律制度,所以會出現很多漏繳、欠繳的問題,很難籌集到巨額的社會保障基金來應對老齡化問題。而社會保障費改稅以后,由于稅收具有相應配套的法律法規,具有強制性,所以可以避免很多漏繳、欠繳的問題,可以最大限度地征收社會保障基金,有利于我國應對當前存在的老齡化問題所需的養老及醫療保險費用。
第二,開征社會保障稅可以提高資金來源的可靠性。一方面,社會保障費改稅,社會保障基金可以由稅務部門通過在全國各地的分支機構,在征收個人所得稅的同時,征收社會保障稅,這樣不僅可以降低征收成本,還可以增加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量;另一方面,以社會保障稅的形式征收社會保障資金,可以拓展社會保障稅的征收覆蓋面。
第三,開征社會保障稅是中國國情的特殊需要。我國當前社會保障費的征繳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漸行漸遠,且與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發生背離。我國目前社保方面的現狀是發達地區經年累月的社保資金積累下來,落后地區面臨社保資金欠賬、積貧積弱,這種國家投資和地理位置等原因造成的差別,并非國民個人原因造成的,是國家發展的戰略需要。我國應當對低收入地區給予較多的關注,使人民群眾不因地區差別而造成養老、醫療等方面的巨大保障差異。社會保障費改稅后,財政可以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發揮社會保障稅的調節作用,縮小地區差異,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三、對我國開征社會保障稅的建議
( 一) 根據我國國情循序漸進,逐步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
開征社會保障稅時應當結合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存在經濟發展水平缺乏協調性,地區情況差異較大,人口較多,社會保障體制不完善等問題。社會保障稅模式的建立是一項大工程,必須循序漸進。在征收社會保障稅的初步階段,由于地區之間存在差異,所以在實行相同稅率時,應當允許各別省份在稅率方面存在一定差異。隨著社會保障統籌層次的提高,再在全國實行統一稅率。
( 二) 堅持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原則
目前我國有的社會保險項目比如說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方式,這種模式一方面表現出社會保險保障性強、可以分散個體風險的特點,另一方面又對公民有一定的激勵作用和可以增強公民的自我保障責任意識,是一種國家責任與自我保障相結合的征收模式。因為社會保障稅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如果開征社會保障稅,仍需堅持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
( 三) 堅持公平優先,兼顧效率的原則
建立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首先應該遵循公平第一的原則。但絕對的公平是不可能實現的,如果一味地追求公平,那么肯定會阻礙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因此在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時必須要遵循公平優先,兼顧效率的原則。換言之,社會保障稅法所確保的公平是指大部分人的公平,既要滿足相同納稅能力人繳納相同稅款的公平,又要保證不同收入群體繳納與其收入水平相當的稅款的公平,在公平優先的基礎上兼顧效率。
四、結語
社會保障“費改稅”是一件關系到國家和人民的大事,政府在這件事情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來促進社會保障的“費改稅”工作的進行,同時可以制定一系列有利的政策保障“費改稅”工作的順利進行,除此之外,我國人口老齡化、社保資金不足的現狀,社會保障的“費改稅”勢在必行。將社會保障由“費”改“稅”,可以進一步完善我國現有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這種方式既能夠有效解決現有資金緊張的問題,也能使稅務機關征收主體的地位得到進一步增強。同時,社會保障費改稅,可以規范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方式,也可以落實政府統一的社會保障籌資政策,加強社保基金的征繳,擴大籌集范圍,提高統籌層次。
參考文獻:
[1]劉覽霄.社會保障費改稅研究綜述——基于國內研究視角[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8,9(02):82-85.
[2]宗志娟,韓少杰.我國社會保障“費改稅”必要性分析[J].經貿實踐,2015(08):207.
[3]紀延敏.我國社會保障費改稅問題的探討[J].商,2014(25):135.
[4]徐曉. 我國社會保障費改稅問題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