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慧慧,姚振東,龐 璐
?
在校大專師范生情緒智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
杜慧慧,姚振東,龐 璐
湖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常德,415000。
旨在探究在校大專師范生的情緒智力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2018年10月,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和情緒智力量表(EIS),對977名某校在讀大專師范生進行問卷調查。在校大專師范生的心理健康總體得分與情緒智力總體得分呈顯著負相關(=0.20,<0.01)。心理健康十個維度的得分與情緒智力四個維度的得分均呈顯著負相關關系。情緒智力能夠有效地預測心理健康水平,系數為﹣0.50(=6.22,=0.00)。情緒智力對在校大專師范生的心理健康有顯著影響。情緒智力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響因素,情緒智力可以預測心理健康。
大專師范生;心理健康;情緒智力
1900年,耶魯大學心理學家Salovey首次提出了“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概念,并把情緒智力定義為個體對自己情緒的監控以及對他人情緒的識別,并利用這些信息對自我進行激勵的能力[1]。早期,有關情緒智力的研究多集中在情緒智力的概念和范圍,提出了相應的理論模型及測量方法。隨著情緒智力概念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將其應用于發展教育、人格與智力等領域[2]。情緒智力對人群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尚不多見。大學生正處于人格發展和成熟的關鍵期[3],教育是經營未來。作為未來教育的主力軍,師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關系著我國未來教育的質量以及未來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通過發展學生的情緒智力來促進心理健康,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為此,本研究于2018年10月對某校在讀大專師范生開展調查,從而為相關部門進一步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據。
根據年級、專業的分布,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湖南省某師范專科學校小學教育與學前教育專業班級的大一~大三3個年級的1,00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回收問卷后,剔除無效問卷,回收的有效問卷為977份,有效率為97.7%。男生53人(5.4%),女生924人(94.6%);大一學生487人(49.8%),大二學生279人(28.6%),大三學生211人(21.6%)。
1.2.1 心理健康癥狀自評量表
心理健康癥狀自評量表(SCL-90)是為了評定個體在感覺、情緒、思維、行為以及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癥狀而設計的。該量表包括90個條目,共9個分量表,即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性,還包括1個綜合項目。該問卷在本研究中的系數為0.97[4]。
1.2.2 情緒智力量表
該量表是由Schutte等于1998年根據Mayer等的情緒智力模型研究出的自陳式量表,并由王才康教授引進和翻譯為中文版本,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信度系數為0.83,效度系數為0.86。此量表共有33道題目,采用五級評分制,按1~5分計分,其中有三個條目(5、28、33)為反向計分,得分越高表明情緒智力水平越高。該問卷在本研究中的系數為0.87[5]。該量表能讓大學生對自己和他人情緒的感知、理解、表達、控制和管理利用的能力進行綜合評估,共分為情緒知覺、自我情緒管理、他人情緒管理、情緒表達四個分量表。
小組成員對已回收的問卷進行編號,并剔除空白卷、填寫不全的無效問卷,使用SPSS 19.0進行數據的管理和統計分析。
對在校大專師范生的心理健康與情緒智力進行相關分析可以看出,在校大專師范生的心理健康總分及子維度的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綜合得分與情緒智力總分及子維度他人情緒智力、情緒知覺、自我情緒管理、情緒利用各維度的得分具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0.01)。見表1

表1 在校大專師范生情緒智力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分析
注:*<0.05,**<0.01
以情緒智力,子維度他人情緒智力、情緒知覺、自我情緒管理、情緒利用為因變量,以心理健康為自變量,采用回歸分析。見表2。
由表1可知,SCL-90總體得分與情緒智力總體得分呈顯著負相關,軀體化與他人情緒智力、情緒知覺、自我情緒管理、情緒利用,情緒智力總分均呈顯著負相關。軀體化因子的得分越高,情緒智力則越低。其結果與劉亮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6]。
強迫癥狀與他人情緒智力、情緒知覺、自我情緒管理、情緒利用,情緒智力總分均呈顯著負相關。大專師范生強迫癥因子得分越高,情緒智力得分越低。研究結果與朱志先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7]。

表2 在校大專師范生情緒智力對心理健康的回歸分析
人際關系敏感與他人情緒智力、情緒知覺、自我情緒管理、情緒利用,情緒智力總分均呈顯著負相關。Dana等認為,人際敏感是從非言語的線索中準確評估他人的能力、狀態和特質的能力。人際敏感主要分為兩種類型:即情緒敏感和社會敏感。情緒敏感是一種準確評估與情感相關的非言語線索的能力,而社會敏感則更多地關注總體的社交信息如人格和社會角色等[8]。本研究中,在校大專師范生的人際敏感因子得分越高,情緒智力得分就越低。結果與周鵬生的研究結果一致[9]。
抑郁與他人情緒智力、情緒知覺、自我情緒管理、情緒利用,情緒智力總分均呈顯著負相關,與雷希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其研究指出通過感知身邊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表達,可以預測抑郁的發生[10]。
焦慮與他人的情緒智力、情緒知覺、自我情緒管理、情緒利用,情緒智力總分均呈顯著負相關。在校大專師范生的焦慮因子得分越高,其情緒智力得分則越低。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在校大專師范生認知不夠全面,容易導致情緒行為,從而使焦慮升高[11]。
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以及綜合等因子均與他人情緒智力、情緒知覺、自我情緒管理、情緒利用,情緒智力總分均呈顯著負相關。與一些研究結果相同[12-16]。
由表2可知,情緒智力能夠有效的預測心理健康水平,Beta系數為-0.50,表示情緒智力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癥狀自評量表得分越低,其心理健康水平越好。梁曉燕研究指出,SCL-90總均分與他人情緒智力、情緒知覺、自我情緒管理、情緒利用、情緒智力總分均呈顯著負相關。其原因可能是:情緒智力能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個體獲得必要的社會支持和社會資本需要,能減少個體孤獨感的產生,促進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17]。
綜上所述,在校大專師范生情緒智力與心理健康癥狀呈顯著負相關關系。情緒智力對心理健康癥狀具有負向預測作用。大專師范院校應該重視師范生的情緒智力的發展。通過開展相應的主題教育活動,促進師范生的情緒智力的發展,提高師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為振興師范教育助力。
另外,本研究因為受研究樣本的來源限制,只針對個別大專師范院校開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還需要今后作進一步研究。
[1] Mayer J D, Salovey P. What is emotional intelligence?[M]//Salovey P, Sluyter D. 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mplications for educators. New York: Basicbook. Inc, 1997:3-31.
[2] 羅榛, 金燦燦. 中國背景下情緒智力與心理健康關系的元分析[J]. 心理發展與教育, 2016, 32(5):623-630.
[3] 孫洪禮. 大學生心理健康與人格特質的相關[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7, 25(10):1567-1571.
[4] Derogatis L R, Lipman R S, Covi L. SCL-90: An outpatient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preliminary report[J]. Psychopharmacology Bulletin, 1973, 9(1):13-28.
[5] 申曦, 何丹, 何菲, 等. 大學生情緒智力與自我效能:自我領導的中介作用[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7, 25(3):437-440.
[6] 劉亮, 劉翠蓮, 趙旭東. 不同性別低年級大學生的憤怒氣質與軀體化:家庭情感反應的調節作用[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7, 25(4):758-762.
[7] 朱志先, 高艷紅. 強迫癥患者元認知、強迫癥狀和生活質量的關系[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8, 26(6):819-822.
[8] 劉艷, 谷傳華. 人際敏感: 從社會認知到心理危險因素[J]. 心理科學進展, 2015, 23(3):489-495.
[9] 周鵬生. 高年級大學生自我和諧、人際關系敏感與人際交往困擾的關系[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7, 25(10):1530-1534.
[10] 雷希, 王敬群, 張苑, 等. 核心自我評價對大學生抑郁的影響: 應對方式和人際關系困擾的鏈式中介作用[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8, 26(4):808-810.
[11] 吳新穎. 認知行為療法對大學生焦慮行為的緩解作用[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7, 25(12):1863-1867.
[12] 鄧林園, 劉丹, 伍明明, 等. 父母沖突與大學生宿舍沖突方式的關系:自我分化的中介作用[J].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5, 13(2):145-152.
[13] 趙程, 戴斌榮. 大學生負面評價恐懼和社交焦慮[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6, 24(11):1746-1749.
[14] 高峰強, 薛雯雯, 韓磊, 等. 羞怯對攻擊的影響:自尊穩定性和偏執的多重中介作用[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6, 24(4):721-723.
[15] 詹辰雨, 史靖宇, 毛梓煜, 等. 有精神病風險綜合征的大學生的壓力知覺和應對方式[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17, 31(8):614-618.
[16] 張梅, 孫冬青, 辛自強, 等. 我國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變遷的橫斷歷史研究: 1998~2015[J]. 心理發展與教育, 2018, 34(5):625-632.
[17] 梁曉燕, 汪岑. 留守兒童情緒智力對幸福感的影響:情緒體驗及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8, 26(2):387-390.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Mental Health of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mental health of normal college students.In October 2018, a total of 977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 (EIS).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0.20,<0.001). All ten dimensions of mental health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four dimensions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wa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mental health with β coefficient of -0.50 (=6.22,=0.00).Emotional intelligenc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college normal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 can predict mental health.
College norma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
10.16117/j.cnki.31-1974/r.201903011
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201714468004)。
杜慧慧(1991—),女,173747680@qq.com。
姚振東,碩士,1323264851@qq.com。
2019-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