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娟
加一次氫的耗費時間不過幾分鐘,但是其續航里程則可達500公里,氫能源車或將迎來風口。
新能源汽車產業迅猛發展。在今年“兩會”中,來自汽車行業的代表、委員們們又將關注焦點放在了新能源領域的哪些方面?
氫能源車迎來新機遇
在兩會中,眾多車企掌門人紛紛將提案、建議指向了氫能源車產業。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悅達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王連春指出,氫能是清潔、高效的二次能源載體,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已成為各國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的共同戰略選擇,風電制氫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低碳解決方案。
對于發展氫燃料汽車,王連春建議國家出臺加快氫能源基礎設施尤其是加氫站建設的相關扶持政策,大力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營,推動產業快速發展。增加氫能技術研發補貼,并通過示范應用、市場推廣的政策來推動。同時,整合科研機構、高校院所、整車企業、零部件產業、汽車運營企業等多方資源,構建技術協同創新體系,聚焦車用氫燃料電池關鍵核心技術,以及制氫、儲氫、加氫等核心技術的研發。
針對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車推廣,全國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建議認為,在具有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的地區,適度發展“煤制醇”,推動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車的普及,不僅條件成熟,而且符合我國能源國情,對促進傳統工業轉型升級,對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改善重點地區環境質量,對實施石油替代戰略、走能源多元化路線、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都具有重大意義,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李書福建議在國家層面明確甲醇新型清潔可再生能源的合法地位,將甲醇燃料明確列入清潔燃料目錄;加強甲醇汽車的準入及運行管理,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管理中放開甲醇車輛區域限制,對納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獲得強制性產品認證的甲醇車輛依法辦理機動車登記,實施運營管理常態化。同時,加強技術創新,科學、客觀地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環保標準。
在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上,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副董事長、總裁王鳳英建議,應改變加氫站補貼形式,加大補貼力度,避免加氫站成為地方政府形象工程,“建而不用”。在此基礎上還要制定相關政策,聚焦車用氫燃料電池、制氫、儲氫、加氫等技術的研發,并細化氫能源技術標準出臺相關政策,明確相關制度。
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同躍建議,由國家層面統籌規劃,將氫能從國家發展重點方向升級為國家發展戰略的層面,做好頂層設計,促進氫能產業健康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東風汽車集團副總、技術中心主任談民強的建議圍繞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和產業發展展開,包括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和產業發展的“路線圖”與實施模式、氫能源發展的安全與解決方案等。
記者了解到,氫燃料電池技術更加接近于傳統燃油車,其加一次氫的耗費時間不過幾分鐘,但是其續航里程則可達500公里,而且零排放、無污染,是汽車電動化的終級方向。所以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是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實現節能減排和促進汽車產業的發展必然選擇。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認為,“純電動汽車與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并不互相矛盾,不存在誰取代誰的問題。”他預計,到2030年,鋰電池的純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可達8000萬,燃料電池汽車可達100萬輛。
歐陽明高同時指出,發展難點,還在于氫能技術的發展:“其實氫能面臨的挑戰比燃料電池本身的挑戰要大得多。”氫能在技術、政策等方面面臨許多問題。發展氫能首先要做好技術變革、技術創新。新一代的制氫技術在科學層面已經有突破,但是怎么實現產業化應用更為重要。
據不完全統計,有2/3的車企人士紛紛建言,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或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產業快速發展,氫能源車或將迎來風口。
加快新能源車國民化
除了氫能方面的相關建議外,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也成為部分汽車行業的代表、委員們的關注焦點。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一汽總經理奚國華的建議就關乎“加快新能源汽車國民化”。奚國華說,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較快增長,產業配套體系逐步完善,具備了發展國民車的基礎條件,這是我國汽車工業換道超車的重大戰略機遇。
奚國華認為,“從創新角度看,以新能源國民車發展為關鍵突破口,進行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是形成我國自主特色技術、規模化優勢及差異化競爭力的戰略性舉措。從協調角度看,我國汽車市場本土消費特征明顯,這是發展新能源國民車的良好機遇,更是促進基礎設施建設與汽車產業協調發展的良好機遇。從綠色角度看,加速新能源國民車的推廣和普及,對實現汽車產業節能減排、保持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從開放角度看,發展新能源國民車必須依托央企、跨國公司、造車新勢力、科研機構等聯合多樣的開放式創新,快速形成高質量、高效率、快迭代的研產供銷能力。從共享角度看,發展性價比高的新能源國民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美妙出行追求的有效途徑。”
對此,奚國華建議,應抓緊制定新能源汽車國民化戰略,突破核心關鍵技術,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將新能源國民車納入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從國家戰略高度推動新能源國民車發展;設立新能源國民車發展重大專項,對研產供銷用給予全面扶持;組建新能源國民車產業聯盟,加強原始創新與集成創新的結合,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加速充電站、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新能源車使用的便利性和經濟性;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新能源國民車消費市場成長、壯大、成熟。
“新能源汽車進入城市只是一個階段,只有真正地進到鄉村市場,才能普及起來。”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方運舟認為,新能源汽車天生與智能化結合度較高,智能新能源汽車在鄉村市場有需求,也有優勢。
新能源汽車不僅能賣到一、二線城市,在農村市場也有較大的需求。方運舟總結了三點優勢:第一,新能源汽車在充電和駕駛方面很便捷。在農村,充電比加油方便,對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的要求也不像城市里那么高。另外,新能源汽車都是自動擋,而農村市場的燃油車很大比例是手動擋,從駕駛性能看,新能源汽車要比燃油車更方便。第二,新能源汽車搭載的智能科技,對農村市場的年輕人具有較大吸引力。第三,農村百姓也希望在購買、置換新能源汽車時能夠得到國家補貼,享受政策紅利。農村用戶對汽車也有高中低檔的不同需求,很大一部分用戶還是希望擁有高品質、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車。因此,他希望政策能具體化、細化,并鼓勵鄉村使用新能源汽車。
當下,污染防治是十九大部署的三大攻堅戰之一。要解決大氣污染問題,應該重點推進物流車等營運車輛新能源化。
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認為,目前新能源物流車存在路權問題、成本問題、使用便利性問題、產品性能問題等幾大痛點。為此,針對加快新能源物流汽車推廣應用,徐和誼給出的建議是:制定優于柴油車的新能源汽車城市通行路權政策。盡快制定出臺新能源貨運車輛的特殊的通行優先政策,如放開路權、不限尾號、停車優惠、過路過橋減免等,鼓勵企業購買新能源貨車。建立鼓勵柴油貨車置換及淘汰的補貼機制。隨著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的退坡,新能源汽車購置的成本劣勢將顯現,建議制定柴油車置換新能源貨車補貼機制,鼓勵企業置換。
為此,不難看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當前格局與未來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