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芳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時間應當安排滿種種吸引人的活動,做到既能發展他的思維,豐富他的知識和能力,同時又不損害童年時代的興趣?!币荒甓嗟睦L本閱讀實踐,讓我深感繪本閱讀為兒童打開了通往外部世界的一扇窗。尤其是對于剛進入小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效果更為顯著。
一、繪本閱讀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
發揮想象,猜故事。在向學生推薦繪本讀物的過程中,我發現大量的繪本不僅人物精美,繪者在構圖、色彩上也是獨具匠心。比如繪本《彩虹魚》采用水墨畫技法、融入中國傳統元素,讓畫中的每個場景都鮮活亮麗。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我利用繪本圖文結合的特點,或從標題、或從封面、或從某一個獨特的畫面,甚至從故事中的問號、感嘆號等標點,引導孩子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猜想故事的發展情節。在共讀時,我經常提醒學生細心觀察繪本里的每一個畫面,自己去感悟細節。這樣,故事的趣味性會更加飽滿地呈現在學生眼前。
品讀情節,猜結局。繪本故事蘊含著無限的學習資源。在和學生一起讀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時,讀到小約瑟的毯子變得又小又舊,爺爺拿起剪刀開始裁剪。我讓學生想象這個毯子可以做成什么,在猜的過程中,學生就會將自己置身于故事中,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所思所想。對于識字量較少的低年級學生,有一定的故事情節引導,學生會用視覺語言去幫助思考,從而猜出完整的故事梗概。
傾聽故事,想畫面。傾聽是接受信息最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學低年級學生需要養成的重要學習習慣。在共讀的過程中,我會根據故事情節的起伏來控制語速,搭配上一定的表情動作,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來讓學生想象故事的畫面,感受繪本語言的韻律和節奏。
二、繪本閱讀對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
讀,感知語言。繪本的語言精練、形象,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個生動的情境,能讓他們更好地理解、運用字詞豐富的含義。如閱讀繪本《善良的小鼴鼠》時,一年級的學生不理解“點綴”“小心翼翼”“清澈見底”等詞語的意思,我就讓他們先感知圖畫,配合建立對詞語的印象。再者,閱讀繪本時,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思考圖畫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按照一定的觀察順序大致了解圖畫的主要內容,進而更好地感知語言。
演,內化語言。情境表演在語言教學中被廣泛運用。接班后,我帶著學生成立了“丑小鴨”繪本劇團,學習在表演中把文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一年級上學期,與學生共讀《猜猜我有多愛你》之后,我扮演溫柔慈愛的兔子媽媽,學生則扮演活潑可愛的小兔子。在演讀對話中,孩子們自然地走進故事,感受到母子之間的愛。還有《和甘伯伯去游河》《花婆婆》《愛心樹》等,都是我們閱讀之后表演過的比較成功的劇本。
寫,運用語言。繪本常采用重復的句式和故事,使文字表達更有韻律和節奏。這種反復性體現在一句話常常出現在故事的不同情節中,或者一種句式常常被文本反復用到,方便兒童更好地習得語言。在共讀繪本《我爸爸》中,我提取了句式“……像……一樣……,也像……一樣……”,鼓勵學生進行仿寫。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讓孩子們模仿繪本圖文結合的形式進行寫話訓練,遇到不會寫的字或用文字難以表達意思時就用圖畫語言來表示,于是一個個優秀的寫繪作品誕生了。
三、主題式繪本閱讀成為豐富的課程資源
繪本的多元價值在于不僅有豐富的主題,也為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課程資源??紤]到一年級的學生在校時間有限,課程已經很滿,我從每周的語文課中分出一節來上閱讀課。每周固定一個時間段,把繪本閱讀選修課排進課表。每個星期上一節繪本閱讀課,每學期至少上14節。
繪本的主題涵蓋了小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閱讀課上,我盡量選擇同一主題的繪本進行主題式教學。比如有關父母形象的繪本:《我爸爸》《我媽媽》《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猜猜我有多愛你》《媽媽的紅沙發》等。有關珍惜友情的繪本:《大手握小手》《我有友情要出租》《月亮,地球,太陽》《你是我的朋友嗎?》等。有關情感和情緒的繪本:《生氣的亞瑟》《??!煩惱》《菲菲生氣了》《我變成一只噴火龍了》等。有關珍惜生命的繪本:《爺爺變成了幽靈》《獾的禮物》《一片葉子落下來》《再見,愛瑪奶奶》等。
繪本閱讀與語文教材單元主題可以結合教學。教材中的課文在編排時是把主題相同的課文放在一個單元里。于是我結合繪本和語文教材,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讓教學的繪本主題與語文教學進度保持一致,豐富語文教學的課程資源。
繪本閱讀為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開發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也為學生增強語感、積累詞匯、學會閱讀等提供了非常好的載體。讓我們用繪本閱讀點亮每位孩子的語文素養之燈,讓他們從此愛上閱讀,學得輕松、愉快。
(本欄責編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