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無鬢角、無染發、短劉海;女生發不搭肩、短劉海。”3月16日,湖北咸寧高中對學生發型作出規定。3月18日上午,咸寧高中學生工作處楊姓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此舉系學習衡水中學的“學生頭”,在班級試點后學生反應良好才推廣到全校,若學生不按規定剪發將通知家長帶回理發,達到要求后才能回校學習。
咸寧高中的這一奇葩校規之所以引發廣泛爭議,主要是因為這一校規跑偏了。
眾所周知,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地方,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校當然有權制定校規,來規范學校師生的語言和行為,通過校規加強學校管理,從而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與生活環境,更好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但是,任何中學制定的校規,都不能突破《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有關規定。從道理上說,由教育部頒布實施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是各地基層學校必須遵守的“上位法”,也是各個學校制定校規的依據,按照“上位法優于下位法”的原則,學校制定的校規不能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規定產生沖突。
多維解讀
1.把握好度。《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2條明確規定:“穿戴整潔、樸素大方。不燙發,不染發,不化妝,不佩戴首飾,男生不留長發,女生不穿高跟鞋。”很顯然,咸寧高中規定女生“發不搭肩”已經超越了《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對學生發型的要求。對中學生的日常行為作出明確的要求,是必要的,也是無可非議的,但要把握好分寸。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過猶不及,物極必反,矯枉不能過正。
2.事與愿違。咸寧高中作出這一規定,其初衷是為讓學生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學習上,避免滋生攀比等不良風氣。應該說,其主觀愿望是好的,但客觀效果卻大打折扣。學生不剪短發,就不能把心思放在學習上了?剪了短發,就一定會一門心思學習了?過于偏執的奇葩校規,引發了廣泛的爭議,事與愿違,得不償失,值得反思。
適用話題
把握好度 事與愿違 尊重個性 愿望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