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筱
摘 要: QFII制度在我國已經走過了16個年頭,經過了多次改革,不斷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通過對QFII制度的內涵、發展歷程、發展現狀進行闡述,結合有關文獻,深入分析,總結出QFII制度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對資本市場、外匯市場的影響,總結QFII改革的趨勢特點,并且據以提出促使QFII制度在我國發揮更大積極作用的相關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 QFII;資本項目;資本市場
中圖分類號: F74?????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2.023
1 QFII概述
1.1 QFII的內涵
QFII全稱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是指一國貨幣未實現可自由兌換,資本項目尚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下,有限度地引進外資,開放資本市場的一項過渡性制度,是一種有創新的資本管制。QFII是存在貨幣管制的基礎之上,境外機構投資者通過投資活動而獲得資本利得、股息等,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后轉為外匯匯出的一種引進外資、開放市場的方式。
對于眾多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參與金融全球化是大勢所趨 ,但若實現貨幣可自由兌換、完全開放資本項目,又會對本國的經濟造成強大沖擊,此時QFII制度可以統籌兼顧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是眾多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最優的選擇。
1.2 QFII的發展歷程及現狀
2002年QFII業務在我國正式啟動,為境外機構開辟了一條新的投資渠道,隨之投資額度規范化,投資申請人資質和投資范圍放寬;2003年7月9日,瑞士銀行在中國A股市場進行了第一筆投資,標志著QFII已由前期籌備階段正式進入實際操作階段;2006年,中國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共同發布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辦法》,對QFII的投資監管行為進行了細化和完善,降低了準入門檻,鼓勵長期資金入境;2012年—2016年,我國三次放寬QFII投資額度限制,以促進證券市場的發展;2018年6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對QFII、RQFII制度實施新一輪外匯管理改革:取消QFII每月匯出資金不超過上年末境內總資產20%的限制,完全取消本金鎖定期的要求,允許QFII按實際需要對沖投資中的人民幣匯率風險。這三項措施大幅度放寬了對QFII額度的管控。
目前,QFII已經成為我國證券市場的重要投資方,為我國的證券市場提供資金支持。首先,QFII較國內投機者更傾向于價值投資,減輕了投機行為給證券市場帶來的不良影響。其次,QFII作為公司的重要權益人,有助于公司完善內控制度,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2 QFII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資格認定問題
資格認定是指以注冊資本數量、經營期限、財務狀況、是否有違規記錄等為審核標準,根據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選擇符合條件的優質機構投資者。我國旨在引進經營時間比較長、資產規模較大的機構投資者。為了吸引更多優質投資者進入,我國開始放寬對于成立時間、資產規模方面的限制。
2.2 投資范圍與額度限制
投資范圍限制是對境外投資機構所能夠進入的市場和行業進行限制,以此規范投資行為。投資額度限制是對進入境內市場的最高資金額度、單個投資者的最高額度、投資于單個股票的最高比例進行限制。目前,我國QFII的投資范圍不斷擴大,放寬QFII開立證券賬戶的條件,簡化了審批程序。我國QFII額度的上限已經全面放開,2018年6月更是取消了每月匯出資金上限的限制取消了鎖定期要求。
2.3 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第一,就目前的改革趨勢來看, QFII的限制條件逐漸放寬,QFII在我國證券市場比重逐漸增加,一旦部分國外游資大規模地撤出,會導致我國證券市場股價大跌,股市異常波動,給國內經濟發展造成巨大的損失。
第二,QFII的資金流入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尤其對于實業上市公司,一旦QFII控制或壟斷,就會操縱股價,壟斷產業,由此導致的物價不穩定,不利于國民經濟穩定增長;與此同時,操縱股市、內幕交易等問題同樣無法避免。
第三, QFII對于中國證券市場的信息了解渠道較為閉塞,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逆向選擇等問題會更加嚴重;同時QFII具有投資資金較大的特點,信息不對稱加劇,降低了證券市場的資金配置效率。
2.4 對外匯市場的影響
第一,隨著對于QFII投資范圍和額度的限制放寬,QFII資金的流入和流出,擴大了國際收支的規模,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更多的資本支持,但是國際收支規模的擴大更容易導致國際收支失衡,我國目前處于雙順差,若長期失衡,可能會引起國際摩擦,而不利于國際經濟關系的良好發展。
第二, 外資的增加會導致本國外匯儲備不斷增加,2019年1月7日央行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現有外匯儲備30727億美元,較11月末上升110億美元。充足的外匯儲備雖然可以有效緩沖外匯市場短期波動帶來的不良影響,但并非越多越好,過多的外匯儲備會導致大量外匯資金閑置,不利于資金配置效率的提高。外匯儲備過多,特別是在本國出現通貨膨脹的條件下,會給央行維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目標帶來一定難度。
第三,隨著境外投資者的增加,外資的大量流入,人民幣的需求將不斷增加,人民幣有升值的趨勢,同時,人民幣升值又會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資者,如此循環往復,增加了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和限度,導致匯率波動變大,幣值不穩定。
3 QFII前景分析及建議
根據前面對QFII發展歷程及現狀的了解,可以總結出我國QFII發展趨勢和特點為準入門檻不斷降低、投資范圍和額度限制逐漸放寬。
自我國確立QFII制度,國內市場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機構投資者隊伍逐漸得到優化,對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與此同時,QFII的不斷發展也需要進一步控制潛在風險,在各個可能出現消極影響的方面進行調控,進一步完善,具體建議如下。
3.1 進一步完善QFII資格審查與認定制度
目前我國對于QFII的準入門檻呈現逐漸降低的趨勢,隨著QFII資金的大量持續流入,對于QFII資質審查應當更加規范化,對于QFII資金來源、信用狀況等方面的調查應當更加完善,嚴格做好把控,防止不良資金進入國內市場引起的不良波動。
3.2 制定合理的投資范圍和投資額度相關規定
2017年6月21日,明晟公司宣布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占比0.73%,這意味著我國證券市場在國際化的道路上又邁出了重要一步。證券市場的國際化進程不斷推進,如何有效利用QFII資金,減輕市場波動的消極影響將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制定合理的投資范圍和投資額度,在一定程度上引導資金流向,對于我國漸進開放市場起著重要作用。
3.3 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
首先,價格以價值為中心上下波動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加強對我國上市公司的監管,提高公司質量,從而提高股票價格,降低了投資風險的同時,也有助于促進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其次,加強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完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的防止外資對于上市公司控制權的沖擊,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外資壟斷國內產業帶來的不良影響。
3.4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首先,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確保重要信息披露的及時性、真實性、準確性,有助于合理地進行投資決策,以QFII為代表的境外投資者,原本獲取國內信息的方式就較為閉塞,加之投資金額較大,保證信息的及時性和真實性有助于降低投資風險,也提高了證券市場資金配置的有效性。
其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對于防止了操縱股市、內幕交易等現象有著重要作用,有利于規范證券市場,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短期投機行為帶來的不良影響。
3.5 保持合理的外匯儲備比例,維持人民幣幣值穩定
QFII制度自實施以來,我國擁有的外匯儲備數額龐大,雖然對維持匯率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大大降低了資金配置的有效性,應當在保持幣值穩定、維持公眾信心的基礎之上,更加有效地運用我國的外匯儲備。
3.6 加強國際監管合作
隨著QFII制度的不斷改革和推進,國際化的進程不斷推進,我國在對于QFII監管的理念、形式和手段等方面要與國際接軌,積極開展與其他國家監管機構的合作,在有效提高自身對QFII監管能力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國際摩擦,對于構建良好的國際經濟關系起到了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朱博男.我國QFII演變對證券市場影響的風險測度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8.
[2]萬紅.QFⅡ制度對A股市場波動影響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3]全卉,祁小偉.中國A股市場進一步國際化的對策分析[J].內蒙古金融研究,2014,(03):39-41.
[4]陳鷺鷥.我國QFII監管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3.
[5]宋洋,楊向榮,王曙光.QFII制度對我國證券市場的影響分析[J].商業會計,2013,(10):96-98.
[6]萬龍.QFII進入與股市波動性[D].廣州:暨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