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曲南
摘 要:交通問題是一個復雜的城市管理問題,事關城市的日常運營和長遠發展。哈爾濱中心城區的交通擁堵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公眾非常關注的焦點。解析擁堵癥結,探尋治堵方案,已經被哈爾濱市委市政府提上重要日程。本文就哈爾濱市交通擁堵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解決對策,望助力改善哈爾濱市交通出行環境。
關鍵詞:哈爾濱;交通出行;交通本系
中圖分類號:C913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04-0065-02
交通出行是哈爾濱市人民最關心的民生問題,治理交通擁堵,我們需廣借鑒、立決心、下功夫,才能徹底改善交通出行狀況。
一、哈爾濱市交通現狀
高德地圖聯合交通運輸部、阿里云發布《2017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報告顯示,濟南成為2017年中國十大堵城第一名,北京、哈爾濱、重慶、呼和浩特、廣州、合肥、上海、大連、長春躋身前十。而哈爾濱已連續三年成為年度早高峰最堵的城市。百度地圖發布的《2017年度中國城市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城市工作日高峰最擁堵城市依次為哈爾濱、重慶和北京。滴滴出行發布的《2017年度城市交通出行報告》顯示,全天交通運行指數排名前三位依次是哈爾濱、西安、北京。三份報告均排全國前三,哈爾濱的交通擁堵確實很嚴重。
交通擁堵問題引起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領導高度關注。2017年8月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于支持省會哈爾濱市建設的若干意見》把哈爾濱的交通治堵列為第2號工程。2018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交通”19處,明確指出要繼續加強交通綜合治理。王兆力書記在2018年1月21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時及孫喆代市長在2018年1月23日調研規劃展覽館時,都指出交通擁堵問題已經成為本市日益突出的社會問題,要治理擁堵。
雖然哈爾濱市不斷強力推出道路限行、疏解堵點、錯時上下班、加密公交班線、打通微循環、增辟停車位、施劃“黃道牙”、整治交通亂象等治堵措施,但“堵”況依然,怨聲依舊。
相較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哈爾濱常住人口并不高,機動車保有量也不算高,但依然榮登“堵城”前列,值得我們深思。
二、借鑒治理交通擁堵的先進經驗
(一)東京:發達的軌道交通系統
東京占地面積2191平方公里,2017年人口約1 350萬(東京圈常住人口4 200萬),人口密度為6 160人/平方公里(哈爾濱市區人口密度540人/平方公里),東京機動車保有量超過800萬輛(哈爾濱162萬輛),交通壓力可想而知。
發達的軌道交通系統是東京消除擁堵的利器。東京都2小時通勤圈內軌道(地鐵和輕軌)網絡總長度達2365公里,近60條線路,密度高,覆蓋面廣,延伸到城市每個角落,市區步行10分鐘、中心區步行5分鐘就有一個地鐵口。準時和換乘方便是另一大特點。發車頻率一般為3至5分鐘。地鐵、鐵路、電車之間高效銜接,地鐵各線路均可在3分鐘內完成換乘。
據統計,目前東京的交通出行總量中,地鐵系統占86%,私家車出行只占11%,公交巴士、摩托車及其他(自行車、步行)分別占1%。
(二)香港:完備的公共交通體系
香港2017年人口達741萬,地域面積為1104平方公里,擁有2100公里道路、65萬輛機動車。高密度的人流和車流,并未導致嚴重的交通擁堵。香港的城市治堵經驗主要是:發達完備的公共交通體系。
香港的公共交通包括鐵路、電車、巴士、小巴、的士和渡輪。香港平均每天公共交通乘客人數為1 160萬人次,90%的市民選擇公共交通出行。其中,鐵路系統是使用率最高的公交方式,由地鐵、輕鐵、機場快線等構成,總共152個站點,每日載客量占公共運輸總載客量約36%。有軌電車平均日載客約23萬人次。專營巴士是全港載客量最多的陸路交通工具,日載客量約占公共交通總載客量的32%,專營巴士絕大多數為雙層,大大提高了流動效率。多元化、可選擇、互動配合的公交方式實現了無縫接駁。同時,各類公交普遍實行優惠價格政策,鼓勵市民搭乘。
(三)杭州:打造“城市大腦”,智慧治堵
杭州打造“城市數據大腦”,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政企合作,讓大數據發揮作用,智慧治堵,效果顯著。
阿里云在2016年啟動“城市大腦”計劃。2017年“城市大腦”1.0正式發布第一階段成果:接管杭州128個信號燈路口,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時間節省4.6分鐘;在主城區,城市大腦日均事件報警500次以上,準確率達92%。急救車、消防車等特種車輛試點期間通行速度提升50%,道路通行效率明顯提升。早高峰來臨前,交警支隊的“大腦”開始分析研判路面情況,調整紅綠燈疏導交通,通過手機終端等多種渠道把交通信息反饋給市民,引導他們避開擁堵。
三、哈爾濱治理交通擁堵的對策建議
治理交通擁堵,我們需要多方努力,綜合施策。長遠來看,需要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功能,實現產城融合和多中心發展。修路、增建停車位只是治標之策,智能交通也只能緩解擁堵;治堵的根本之策是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降低私家車出行率。
(一)供給側:優化交通結構,增加道路供給
一是發展公共交通。應以“公交示范都市”為目標,確立公共交通的主導地位,讓快速、便捷、舒適的公共交通成為居民的出行首選。這是治理交通擁堵的治本之策。
未來,哈爾濱應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發展多層次的公交系統,使公共交通出行率提高到60%以上。可著重開展4個方面建設:一是加快推進地鐵建設,加密地鐵覆蓋區域;二是在核心城區與呼蘭、雙城、阿城及機場之間研究建設輕軌或云軌(新型單軌系統);三是在市區籌劃復建有軌電車和引進雙層巴士;四是以軌道交通為骨架和核心,優化和組織各類交通,實現相互間的有效銜接和便捷換乘,同時,推進智能公交站牌和公交查詢APP完善推廣,實現公交信息獲取的便捷化和調度指揮的智能化。
二是增加道路供給。加快二環、三環快速路完善工程,打通高架橋未連通部分。老城區路網改造以打通斷頭路、卡脖路為主,打通微循環,整體提高路網密度,挖掘次干道和中小街道的通行潛力。新城區路網建設則要優化道路布局,做好主次道路的科學分流。在市區主要道路辟出專門的自行車道,建設連通居民區、核心商圈、黨政辦公區、重要休閑旅游區的自行車路網,以綠色健康的慢行系統應對交通擁堵,而目前規劃的沿江慢行廊道只是滿足休閑之需。
三是發展智能交通。學習杭州“城市大腦”經驗,交管部門和互聯網企業共建交通智能指揮中心,其他相關部門協調聯動,提升交通智能化水平,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利用大數據和智能技術,優化交通信號控制系統,推廣“綠波帶”通行。
共享交通是智能交通的重要形式,是私家車出行和公交出行的有益補充。應大力扶持網約車、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等共享交通方式,同時,要規范其運營服務,對網約車駕駛人資格嚴格審查,對違法行為嚴格監管。
四是加大停車場建設。從靜態交通供給方面,大幅增加泊位,緩解停車供需矛盾。哈爾濱市目前停車泊位缺口在30萬個以上。未來應大力挖掘空間資源、引入多元模式,在中心城區重點區域辟建公共停車場,構建“剛性配建為主、柔性公共為輔、路內停車為補充”的停車格局。
對于停車泊位嚴重不足的區域,在不影響行人通行的前提下,可在路幅較寬的人行道上辟建縱向停車位;在部分禁停的街道路面,施劃停車泊位,辟為夜間或非高峰時段臨時停車位。
同時,提高現有停車泊位的使用率。鼓勵機關、醫院、學校等單位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開放其停車場,收取相應費用。對于停車需求矛盾突出的居住區,公安交管部門應施劃夜間時段性道路停車泊位。鼓勵有條件的住宅小區與周邊商業或辦公單位有償共享停車泊位。鼓勵個人將自用停車設施錯時出租。
大力推廣“城泊通”APP,力爭覆蓋所有類型停車場以及其他泊位資源,推進停車智能化管理。
(二)需求側:限制私家車出行,引導綠色出行
一是加大尾號限行。汽車尾號限行,是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有效措施,同時可減少機動車尾氣污染。目前,我國已有北京、天津、石家莊、杭州、廣州、深圳、濟南、長春等多座城市實行了區域限行、時段限行、尾號限行、外地號牌限行等限行政策。大連、廈門、太原等地單雙號限行后,高峰擁堵降幅均達20%以上。
目前,哈爾濱在兆麟街、尚志大街、中山路、紅軍街等核心區域路段實施單雙號限行,有效緩解了交通擁堵。建議在二環內進一步推行私家車工作日每周限行1天的措施,周一至周五早高峰和晚高峰時段(早上7點—9點和晚上5點—7點)分別限行私家車尾號1和6,2和7,3和8,4和9,5和0。
二是引導綠色出行。2017年,共享單車在哈爾濱投放使用,服務了市民的中短距離出行,提高了自行車在城市交通中的承擔率。針對共享單車在其他城市存在的問題,哈爾濱應積極引導共享單車健康發展,交管部門要及早制定相關的管理辦法,規劃好停車位及標識,對共享單車的使用事項、停放區域、停放要求做出明確規定;建立用戶誠信平臺,懲戒不文明行為和交通違法行為;督促企業加強管理,做好共享單車的調配和維修等后續服務。共享單車為市民提供便捷出行的同時,也培養了市民綠色出行、文明出行的理念,這也是緩解交通擁堵的重要途徑。
(三)交通參與方:樹立交通安全意識和規則意識
一是強化駕校的源頭責任。要從駕校入手,從源頭入手,培養文明、合格的駕駛員。駕校除了教授駕駛技能外,要強化交通法規教育。要用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讓學員認識到安全駕駛的重要性,把“禮讓行人、遵守規則”作為交通安全的第一準則,養成文明駕駛的意識和習慣。要借鑒西方駕考做法,進一步嚴格路考標準,控制通過率,決不允許安全意識淡薄和規則意識不強的人拿證開車。
二是普及交通安全常識。行人是重要的交通參與方,其安全意識和規則意識同樣重要。首先,要持續推動“交通安全進教材、進課堂”活動,以學生帶動家長,培養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識、規則意識和文明出行習慣。其次,要開展行人交通違規專項整治,用抄寫交通法規、觀看交通安全宣傳片、現場勸導交通等方式,對交通違法者進行體驗式處罰和教育。借鑒大連市建設“行人交通違法數據庫”并定期通報的做法,建立文明交通信用平臺,定期通報于單位和小區。
三是大力整治交通秩序。交管部門可推出交通亂象大討論、交通違法舉報獎勵等措施,發動社會公眾參與交通秩序治理,提高交通整治的影響力。其次,加大懲處力度,對路口不禮讓行人、隨意變更車道、亂加塞、壓實線等嚴重擾亂交通秩序的駕駛行為一律扣3分并加大罰款力度,同時對交通違法者強制安排一定時間(比如3天)的交通協管服務,進行體驗式處罰。第三,組織交管部門、交通專家、駕駛員代表和市民代表等,全面開展道路巡查,對交通堵點進行分析會診,提出交通疏解優化方案。
把交通專項治理與綜合治本之策相結合,把交通秩序整治與文明駕駛、文明出行習慣培養相結合,形成“禮讓行人、遵守規則”的良好交通風尚,打造“安全、高效、暢通、綠色”的哈爾濱交通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