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賓
在談論政工干部的隊伍建設時,我們一度把關注點放在提高人員素質、優化隊伍結構上,其實,從政工干部隊伍建設的現狀以及制約隊伍建設的諸多因素看,可以發現,政工干部對本職工作的感情的缺乏以及時間精力投入的不足才是問題的關鍵。調動群眾積極性的人本身缺乏積極性,陶冶人的理想情操的人對事業和個人前途感到渺茫,即政工干部隊伍中存在的職業倦怠現象,成為政工干部素質建設的核心問題,也成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制約瓶頸。
政工干部職業倦怠的成因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費登伯格在研究職業壓力時首次提出“職業倦怠”。職業倦怠主要是個人對工作的態度和行為上的消極,其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即個體情緒與情感體驗處于極度疲勞狀態,難以激發工作熱情;(2),即個體以消極、否定或無動于衷的態度對待工作對象;(3),即個體評價自我的意義與價值的傾向降低。職業倦怠現象被認為是現代人的一種普遍心理疾病。隨著中國社會的逐步轉型,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職業倦怠現象也在諸多行業和人群中凸現。
思想政治工作領域的職業倦怠,在理論上有著職業倦怠的共同特性。
1、新時期對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政工干部面臨更多的壓力。多樣化條件下工作對象的思想行為方式多樣化以及社會環境的日益復雜,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變得更加復雜和困難,隨著信息的普及和人們知識的增多,政工干部的知識和信息量受到了沖擊;加上人員思想行為的多樣,傳統的“你說我聽”“你講我通”的工作方法和上黨課、過黨日、聽報告、學先進等方式不能完全解決群眾的思想問題,政工干部已經無法在工作對象面前保持理論和信息的權威性。這些新問題都將給政工干部帶來明顯的壓力。另外,許多社會不良風氣和精神污染也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和復雜性,使得政工干部的投入比預期的要增加。
2、思想政治工作不盡人意。具體表現在: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發展機會。人們對一項工作好壞的評價標準是能否能給人一種成就感,給人們顯露才華的機會,使人感到有發展前途。在以往忽視、輕視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氛圍中,政工干部尤其是年輕人就會感到沒有前途,認為政工崗位是不被重視的崗位。在某企業的問卷調查中發現,80%的中層管理人員不愿意從事政工崗位,20%的人員中,大多是因為沒有專業技術,選擇了服從安排,糾其原因,認為不受重視、投入精力大、成效不可測量、“清水衙門”等。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創造性。思想政治工作應當是創造性的勞動,政工干部時時面臨工作對象、內容和環境的變化,因此政工干部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才能勝任工作。但是現實中一些政工干部很少具有創造性,或他們的創造性被種種條件局限了。僵化、封閉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不能促進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和方式的發展和創新。
3、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科學評估。評估是對工作的引導,對從業者的激勵。思想政治工作過程復雜,周期長,見效慢,其成就具有模糊性與延后性。與企業經營成果相比,思想政治工作不易立即顯出功效,特別是對職工思維方式的轉變方面、隊伍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提高方面、對企業重大戰略部署的思想認知等方面,無法在短期內得到檢驗,更難以量化評定。雖然企業制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目標考核制度,黨組織記年度述職制度,但當往往被群眾認為是做“虛工”,沒有正確認識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作用,還有個別行政干部不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在必要投入上不支持,在經費使用上不滿足,導致政工干部的作用有時受到忽視,政工干部的工作在短期內得不到認可。
4、受思想政治工作管理體制的影響。在思想政治工作系統中,由于管理觀念、體制、方式的缺乏創新,人們一直忽視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評價,使得反饋思想政治工作成就的環節被中斷,在酬勞不高的情況下,政工干部的成就感也得不到滿足,這就極大地挫傷了一些政工干部的積極性。同時這種管理體制的存在還使得思想政治工作領域實際存在著“大鍋飯”現象,政工干部的成就無法很好得到衡量。
解決政工干部職業倦怠的主要途徑
政工干部的職業倦怠是客觀事實,但是具體到個人或不同的單位,其程度和表現又有較大的差異。職業倦怠成因較多,但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首先要從自身出發尋求對策,以期緩解職業倦怠。
1、增強政工干部的奉獻意識和責任意識。社會因為有大量奉獻崗位的人而不斷進步,個人也因為奉獻崗位而得到人們的尊重。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一個人長期停留于低層次的需要,一味地追求滿足個人的物質需要,往往容易導致自私、狹隘、貪婪和墮落。政工干部要經受住“名淡”和“利薄”的考驗,自加壓力,堅定信心,知難而進,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層次、工作水平。政工干部要胸懷對事業忠誠的信念,把追求事業上的成功作為人生的價值目標,發揚優良傳統,求真務實,奮發進取,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建功立業。要樹立越是在困難的情況下,越要堅定信心,越要善于開展工作的觀念和決心。
2、加強對政工干部的培訓,提高政工干部的職業效能感。隨著科學文化的發展,政工干部的已有知識必然會變得陳舊過時,要保證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政工干部必須不斷學習進修。這是改變政工干部知識水平的好辦法,通過培訓,使政工干部系統地學習和掌握思想政治工作學科的新知識,盡快符合時代的要求。對政工干部進行進修培訓,不但可以提高隊伍素質,同時也能穩定人心,激發他們對思想政治工作的熱愛。中鐵物資集團,在加強政工干部素質培養中,除了采取組織理論培訓、政工干部黨校輪訓、專業輔導等方式,制定了黨委書記述職評議,黨支部書記定期講黨課等制度,增加政工干部的知識儲備量和信息量,同時,起到交流經驗、查找不足、取長補短的作用,保證了全系統政工干部整體素質整體提升。
3、改善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和管理方式。思想政治工作目標的實現是通過政工干部的工作來完成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和管理也要政工干部參與。首先,政工干部積極參與決策。對于企業重大決策部署,政工干部參與,要尊重政工干部,重視他們的心理需要,以民主的管理方式對待政工干部,賦予政工干部更多的專業自主權。其次,要建立賞罰分明的激勵機制,以區別政工干部的工作效果,體現競爭精神。管理學中有一個赫勒法則,由英國管理學家H·赫勒提出:當人們知道自己的工作成績有人檢查的時候會加倍努力。競爭帶來的適度緊張感,會成為政工干部逐步提高素質的動力和壓力。衡量一個政工干部工作的業績,既要看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做法和立場態度,又要把日常工作中的表現結合起來。把思想政治工作和政工干部的服務精神統一起來。這樣政工干部就不再是空頭政治家,而是實實在在做事情的政工干部。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激勵機制,既要實事物質激勵,也要進行精神激勵和情感激勵;既要正激勵也要負激勵;既要內激勵也要外激勵。在具體工作中,既要滿足對象的合理需要,也要引導高級需要;既要通過目標激發個體行為動機,也要同時實施目標激勵、工作激勵和榜樣激勵。在激勵的過程中體現合理性、公平性和持續性。
4、在改進創新中增強工作的創造性。創新的工作使人產生動力,創新的勞動使人產生活力。多年來思想政治工作成為一項見效慢的創造性的活動,長期從事這項工作就會產生職業倦怠和消極情緒。僵化、封閉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不能促進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和內容的發展和創新。政工干部要有一種不滿足于現狀的驅動力和舍我為誰的責任心。創新意識是在高度事業心和強烈責任感的思想沃土上生長、成熟起來的。只有那些奮發進取、勇于開拓、不滿足于現狀、不懈地向新的更高的目標奮斗的人,才能形成、具備這種意識。在創造性活動中,人們得到了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新途徑,這樣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夠產生諸如成就感、責任心、受人尊重、被社會認可等精神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