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劍利 彭檢妹 楊明玉

【摘要】 目的 探究護理干預對自然分娩初產婦焦慮、產后疼痛及出血的影響。方法 102例自然分娩初產婦, 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各51例。對照組產婦實行常規護理, 觀察組產婦實行護理干預。對比兩組產婦產前、產后焦慮情況, 產后24、48、72 h疼痛情況, 產后2、24 h出血量。結果 對照組產前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為(53.5±5.2)分、產后24 h為(48.2±3.1)分;觀察組產前SAS評分為(54.7±5.1)分、產后24 h為(40.6±1.8)分。產前, 兩組產婦的SAS評分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產后24 h, 兩組產婦的SAS評分均較本組產前降低, 且觀察組降低程度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產婦產后24、48、72 h的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分別為(5.2±1.2)、(3.2±0.8)、(1.5±0.5)分, 均低于對照組的(6.7±1.5)、(4.5±1.1)、(2.9±0.8)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對照組產后2 h出血量為(202.76±22.73)ml、產后24 h出血量為(416.35±51.24)ml,?觀察組產后2 h出血量為(143.25±18.78)ml、產后24 h出血量為(233.76±35.72)ml。觀察組產后2、24 h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自然分娩初產婦實行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 能明顯改善焦慮情緒, 減輕產后疼痛, 降低產后出血量,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護理干預;自然分娩;初產婦;焦慮;產后疼痛;產后出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3.101
分娩指妊娠滿28周及以上胎兒及其附屬物由臨產開始至從母體娩出的過程, 而自然分娩屬于分娩方式之一。伴隨社會進步及經濟發展, 產前保健意識與母嬰安全意識不斷提高, 社會對于分娩過程的要求更為嚴格[1]。除保證分娩安全性及胎兒健康外, 護理人員必須最大程度上提高產婦分娩舒適程度, 減輕產婦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 避免出現疼痛出血等不良情況。鑒于此, 本文重點探究護理干預對自然分娩初產婦焦慮及產后疼痛出血的影響, 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3月~2017年3月進入本院產科實行自然分娩的102例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各51例。其中對照組年齡最大32歲、最小21歲, 平均年齡(28.5±1.3)歲;觀察組年齡最大33歲、最小20歲, 平均年齡(28.6±1.5)歲。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產婦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已提前了解實驗流程及實驗內容, 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協會批準。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產婦實行常規護理, 即:積極開展入院宣教及產前指導, 采取相應的生活護理措施, 實時監測產婦各項生命體征, 記錄產程予以后續護理。觀察組產婦實行護理干預, 即:①護理人員營造舒適、安靜及溫馨的住院環境及醫療氛圍, 嚴格控制室內溫度及濕度, 確保室內光線柔和、空氣清新及通風良好, 及時更換床單被套保持病房整潔, 并且結合產婦文化程度、性格特點及家庭背景組織健康宣教, 向產婦及其家屬介紹自然分娩的注意事項及并發癥。②護理人員將心理干預貫穿于護理過程始終, 耐心傾聽產婦內心疑慮, 幫助產婦分析其內在心理問題, 向產婦說明負性情緒對產兒及分娩結局的影響, 幫助產婦了解控制情緒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消除產婦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③針對宮縮劇烈處于第二產程的產婦, 護理人員指導產婦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 充分發揮語言溝通的作用, 轉移產婦注意力, 增強其克服分娩痛苦的信心, 通過想象誘導、播放音樂及撫摸安慰等方法分散產婦注意, 予以其持續性生理安慰及心理安慰。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以SAS量表為參照評估兩組產婦產前、產后焦慮情況, 分數越低表明焦慮程度越輕[2]。選擇VAS評分法評估兩組產婦產后24、48、72 h疼痛情況, 分數越低表明疼痛程度越輕[3]。對比兩組產婦產后2、24 h出血量。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產婦產前、產后SAS評分對比 對照組產前SAS評分為(53.5±5.2)分、產后24 h為(48.2±3.1)分;觀察組產前SAS評分為(54.7±5.1)分、產后24 h為(40.6±1.8)分。
產前, 兩組產婦的SAS評分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產后24 h, 兩組產婦的SAS評分均較本組產前降低, 且觀察組降低程度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產婦產后VAS評分對比 觀察組產婦產后24、48、72 h的VAS評分分別為(5.2±1.2)、(3.2±0.8)、(1.5±0.5)分,均低于對照組的(6.7±1.5)、(4.5±1.1)、(2.9±0.8)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3 兩組產婦產后出血量對比 對照組產后2 h出血量為(202.76±22.73)ml、產后24 h出血量為(416.35±51.24)ml;觀察組產后2 h出血量為(143.25±18.78)ml、產后24 h出血量為(233.76±35.72)ml。觀察組產后2、24 h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自然分娩屬于自然生理現象, 但是對于產婦仍是一種反應強烈的刺激源頭, 存在不同程度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的可能性, 造成產婦兒茶酚胺分泌異常, 導致子宮收縮出現異常, 甚至引發產后出血或胎兒宮內窘迫等問題[4, 5]。護理干預秉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將心理干預及健康宣教視為前期環節, 著重強調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 營造舒適輕松的醫療氛圍, 耐心與患者溝通交流便于了解其心理狀態。同時, 受初產婦缺乏分娩經驗的影響, 多數初產婦對于分娩過程認知程度不足, 極易產生緊張焦慮情緒, 甚至影響分娩結局, 客觀上要求相關護理人員開展心理護理干預, 消除產婦恐懼心理, 進一步樹立產婦分娩成功自信心[6, 7]。此外, 國內有學者表示, 采取護理干預, 能夠改善自然分娩產婦的焦慮情緒, 還能夠減輕產婦產后疼痛及控制出血, 此次得出了與之較為相似的研究成果[4]。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對照組產前SAS評分為(53.5±5.2)分、產后24 h為(48.2±3.1)分;觀察組產前SAS評分為(54.7±5.1)分、產后24 h為(40.6±1.8)分。產前, 兩組產婦的SAS評分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產后24 h, 兩組產婦的SAS評分均較本組產前降低, 且觀察組降低程度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產后24、48、72 h的VAS評分分別為(5.2±1.2)、(3.2±0.8)、(1.5±0.5)分, 均低于對照組的(6.7±1.5)、(4.5±1.1)、(2.9±0.8)分,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產后2 h出血量為(202.76±22.73)ml、產后24 h出血量為(416.35±51.24)ml, 觀察組產后2 h出血量為(143.25±18.78)ml、產后24 h出血量為(233.76±35.72)ml。觀察組產后2、24 h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 自然分娩初產婦實行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 能明顯改善焦慮情緒, 減輕產后疼痛, 降低產后出血量,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金鹿. 護理干預對自然分娩初產婦焦慮及產后出血的影響. 中國社區醫師, 2018, 34(3):172.
[2] 黃芳.實施優質護理干預對自然分娩初產婦焦慮、產后疼痛及滿意度的影響.中外醫學研究, 2018, 16(2):108-110.
[3] 江愛珍. 護理干預對自然分娩初產婦焦慮及產后疼痛出血的影響.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5):164-165.
[4] 黃肖群.應用護理干預措施改善初產婦(自然分娩)產后焦慮、疼痛、出血情況.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7, 2(7):107.
[5] 王琳. 心理護理干預對自然分娩初產婦不良情緒及產后的影響觀察.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2017, 4(23):162-163.
[6] 石永麗, 王艷俠. 綜合護理干預對初產婦焦慮情緒及產后出血的影響. 河北醫學, 2014, 20(2):332-334.
[7] 劉婷婷, 曾紅梅. 護理干預對自然分娩初產婦焦慮及產后疼痛出血的影響. 河北醫學, 2015, 21(10):1721-1724.
[收稿日期:201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