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鵬翔

六月,南方雨綿綿,北方也越發燥熱起來,夏天就在這雨中風風火火地到來了。本期我們要介紹的就是六月的兩個節氣——芒種和夏至。
每年6月5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75°時為芒種。所謂芒種,是指大麥、小麥這樣有麥芒的作物當收或者當種的時間。芒種時節的農田總是麥氣浮動,人們在繁忙的農田中穿梭來往。所以,此時人們真的很“忙”,不僅人忙,地也忙,勤勞的人們可不舍得讓珍貴的農田閑下來,夏熟的作物剛收,夏播的作物就要下種插秧。所謂“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家家麥飯美,處處菱歌長”,金黃的麥浪轉眼間就被勤勞的農民變成了嫩綠的秧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道:“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稼種矣。”即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搶收時間緊迫,而黍(黃米)、稷(小米)等夏播作物也要快快播種。農業本應依天時,行農事,按部就班,可在芒種時節,為什么一切就突然急迫起來了呢?有句農諺說:“春爭日、夏爭時”,農民們到底在與什么搶時間呢?答案就是溫度和降水。以水稻為例,水稻并不是從播種到收獲都在一片田地中,水稻需要在自己的盆地中發芽成為秧苗再移栽到稻田中。芒種之后氣溫迅速升高,正是稻谷快速生長的時間。如果不及時把秧苗插到稻田中,水稻的生長周期就會變短,沒有長壯的水稻容易受蟲鳥的威脅,會影響收成。
芒種之后,江淮地區陸續進入梅雨季節。所謂梅雨,是指一段降水量較大,降水頻繁的連續陰雨天氣。梅雨是因為冷暖氣團實力相當,膠著不下,形成了一種叫作“準靜止鋒”的天氣系統。我們知道冷暖氣團相遇常常會形成降水,而“準靜止”就是說冷暖氣團交會形成的天氣系統移動非常緩慢,那么,在芒種之后,江淮地區就會開始一段漫長的降水過程。因為這個階段正是梅子成熟的季節,因此稱其為梅雨季。又因為此時空氣濕度大、溫度高,天空總是陰云密布不見陽光,所以器物容易生霉,又叫“霉雨”。這樣的天氣對人來說不太舒適,可農作物卻樂在其中。不過,如果芒種之后作物沒有被及時種下,趕上梅雨季,濕熱的天氣就會使種子和秧苗發霉或者遭受病蟲的侵害。要是該收的作物沒有及時收獲而趕上了梅雨,這些作物很有可能會爛在地里,所以,就有“芒種不種,再種無用”這樣的諺語了。
芒種時節,民間有送花神的風俗,表達了對于春天花神到來的感激,也期盼來年百花再次盛開。在皖南地區,人們在插秧之后會有安苗的活動,祈禱稻苗在田地里能夠健康生長。芒種之后,梅子成熟,但是初熟的梅子還有一些酸澀,于是人們會將梅子煮過之后再食用,這便有了三國時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芒種與農業生產緊密相連,而夏至則是人們通過觀察天象而確定的節氣。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大約365天,地軸的傾斜導致了除春分、秋分外,太陽在地球上直射的緯度并不一樣。如此一來,處在中緯度地區的大部分中國人每天正午看到的太陽角度并不相同,晝夜長短也在不停變化。夏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于是北回歸線以北的人們會見到正午的太陽處在一年中角度最大的位置,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此時站在太陽底下,影子的長度是一年中最短的。早在公元前7 世紀,古人采用土圭測日影,確定了夏至。這一天北半球達到了一年中白晝時間最長的一天,之后的每一天白晝都會逐漸變短,直到3個月之后的秋分,晝夜再次等長。所以,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隨著夏至的到來,天氣逐漸變得炎熱。在氣象學中,夏天的信息是通過各種強對流天氣傳遞的。所謂強對流天氣就是伴隨著雷聲、閃電、大風、冰雹的各種天氣現象,這些天氣現象持續的時間不會太久,通常只有一兩個小時甚至十幾分鐘。但它們的到來總會讓人措手不及、狼狽不堪。究其原因,就是隨著氣溫的升高,靠近地面的空氣被加熱,膨脹的空氣攜帶著水汽升至高空,在高空的冷空氣中凝結、下降,然后在靠近地面的地方再次被加熱,再次上升,如此反復,這些冷冷熱熱的空氣在空中就像調皮的孩子,打破了大氣原有的穩定狀態,于是,一場場猝不及防的降雨、冰雹便會傾盆而至。
雖然夏至之后的強對流天氣會影響人們的生活,但是對于各種農作物,這些天降之水就是生長信號。農民會說:“夏至雨點值千金。”《荊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一年中難得的好時光誰不喜歡?雨水在滋潤農田的同時,雜草也紛紛冒頭,它們會與作物爭奪土地中的養分和水分。農諺有言:“夏至不鋤根邊草,如同養下毒蛇咬。”所以,過了芒種農民依然沒能閑下來,此時農事的重點變成了補種和除草。
夏至時,全國各地的氣溫普遍升高,因此在飲食中,大家也開始吃上了涼面、生菜這樣比較生冷的食物。此時吃一兩口生冷的食物,既不用擔心肚子承受不住,又能一解暑氣。不過除了解暑,夏至吃面也與農業收成有關,因為此時芒種收獲的麥子已經上市,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風俗通義》中說,在夏至時,一位縣令請朋友飲酒,喝酒的地方墻上掛著一張弓,因為光的反射,酒杯中就映入了弓的影子。而這位朋友看到酒中弓搖搖晃晃的影子,以為是蛇,但是礙于情面他又不得不喝,結果就落下了心病,回家后總覺得肚子不舒服,坐立不安。后來,縣令得知后又請這位朋友來到當時的位置,一語道破玄機,朋友的心病得解,肚子馬上就沒事了。“杯弓蛇影”這個成語就源于這個故事,表示疑神疑鬼,自相驚擾。話說回來,在這個故事中,夏至被作為一個明確的時間寫到了文章中,從而流傳千年,說明兩千年前的漢朝人已經可以利用節氣來計算日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