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偉 陳金勇
龍泉市公益林自2001年開始建設,現有省級以上重點公益林173.15萬畝,涉及全市19個鄉鎮(街道)、355個村、3萬多農戶,共計1.62萬個小班,2017年生態效益補償資金達7034.3萬元。為解決公益林落界工作中存在的諸多插花山、錯劃山、面積誤差等歷史遺留問題,落實省林業局公益林陽光工程和林地落界“一張圖”的要求,保障林農權益,龍泉市知難而上、砥礪前行,從2018開始以信息化手段推進公益林落界完善工作,年度信息化投入資金達100萬元。
統一思想 規劃先行
加強公益林建設管理是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決策精神的具體體現,是依法推進林業生態建設、促進綠色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對保障森林資源安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龍泉對公益林落界完善有著迫切要求。首先,現實有需要。由于前期規劃公益林時,時間緊、任務重,完成的工作質量并不高。有的插花山也沒搞清林權,出現錯劃、錯發補償款及分配不均等現象,急需解決。其次,群眾有訴求。生態公益林建設已走過了十多年,隨著公益林區樹木的成材、補償資金的增加,生態公益林中一些插花山、錯劃山、公益林分配不均等問題相繼出現,原來潛伏著的一些生態公益林問題日益凸顯,群眾對公益林界線清晰、資金發放準確的要求越來越迫切。部分村民反映自己的山林被劃入公益林卻沒領到公益林補償款,表現為個別插花在外縣、外鄉、外村山片,在區劃界定公益林時沒有界定清楚;部分村級、隊組的公益林面積未落實到戶,補償資金放在村集體賬戶和隊代表戶。
根據龍泉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市林業局成立公益林落界工作領導小組,并制定《龍泉市公益林落界完善工作方案》。2018年11月7日,市政府組織全市各鄉鎮(街道)召開龍泉市公益林落界完善工作動員部署暨技術培訓會。全市19個鄉鎮(街道)及時成立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召開村級動員大會,推進公益林落界完善工作。龍泉市林業局和浙江農林大學合作,組織研發團隊進行調研、開發和調試,《龍泉市公益林信息化管理系統》于2018年10月開始線上運行。截至目前,已完成92個村共41.7萬多畝的公益林落界工作,占全市公益林面積的24%。
穩步向前 積極創新
以信息化助力公益林落界完善工作,必須扎實建立信息化平臺。首先,建立龍泉市公益林監管平臺(PC端)。建立基于GIS的公益林動態管理系統,其主要功能包括公益林數據管理、等級管理、權屬管理、界定管理、管護管理、資金管理、檔案管理及各類統計、專題圖、互動交流、系統管理等模塊,并實現與龍泉市集成(一本圖)系統、林權監管平臺數據的對接與交互,實現公益林權屬界定、動態管理、分析統計及決策支持。其次,建立龍泉市公益林數據采集系統(平板端)。建立基于平板端的公益林采集APP軟件,實現公益林地塊數據選定、數據采集、地塊勾繪、數據檢查等工作,完成公益林小班數據空間、屬性信息變化野外數據采集。最后,完善配套硬件購置,包括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投影儀、無人機、彩色打印機各19臺。
在工作過程中,龍泉市林業部門注重創新,有眾多創新點。空間數據庫中,圖、文、表可直接切換,實現多層次、全方位的公益林狀態與態勢的表達。系統集成林權、二類等基礎信息,對接森林資源動態監測平臺,與采伐、林權、營造林、征占用林地等業務系統自動完成數據交換,可實現全方位的動態管理。建立自動化的工作流程,工作人員直接在平板端利用采集系統進行地圖切割、屬性錄入,上傳到服務器后自動編輯、處理、校驗,可直接進行公益林管理、查詢和輸出,從地圖勾繪、界定書簽訂到資金發放均可在系統中自動完成。系統分別建立對應上級林業主管部門日常管理的小班管理模式和對應林農補償資金發放的權屬管理模式,實現兩套管理模式的數據共享共通。建立數據采集輔助設備系統,在公益林平板端數據采集過程中,配備并互聯便攜投影儀、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無人機、便攜打印機等硬件設備和谷歌地球三維投影,實現室內實景勾繪,勾繪成果實時展現在林農眼前。
效果顯著 人民滿意
龍泉林業信息化一直走在全國前列,《龍泉市公益林信息化管理系統》具有前瞻性、科學性和實用性。該系統以問題為導向而建成,直面矛盾核心,較好地回答了公益林在哪、公益林是誰的、公益林里有什么、公益林有多少錢等一系列實際問題,真正達到了“山到組,錢到戶”的現實目的。該系統應政府管理之所需,應數據共享之所用,應林農利益之所求,上合政務,下接民生。
龍泉推行用信息化技術開展公益林完善落界工作,依靠新研發的公益林管理系統,全市統一技術標準,利用衛星地圖指界,直觀易懂,圖像清晰,面積計算簡單快捷,基本實現零誤差。落界時減少外業,減少人力物力,方便林農,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廣大林農代表一起指界可互相監督,充分體現公開、公正、公平原則,林農容易接受和認可。本次公益林落界完善后,公益林數據與新二類調查數據、林權數據及林業信息集成系統數據形成“一套數”“一張圖”,當地公益林的歷史遺留問題迎刃而解,公益林的分布、范圍、界線、資金清晰透明,確保了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維護了林區和諧穩定。
目前,龍泉市已在全市范圍全面落實公益林落界完善工作,《龍泉市公益林信息化管理系統》已在龍泉市19個鄉鎮(街道)全面應用,用戶賬號80個,日均登錄30余人次;系統中完成落界的所有權地塊4037個、面積41.71萬畝,所有權林權信息3.23萬條,公益林小班1.62萬個,面積173.15萬畝,權利人信息498條。
完成公益林落界鄉鎮的村干部、村民對該系統的應用十分滿意,沒有開展落界的林農也紛紛要求開展。2018年12月14日,龍泉市廣播電視臺《劍川熱土》專題播出《生態公益林落界,林農了卻煩心事》,對龍泉市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公益林落界完善工作進行了10分鐘的專題報道。該系統更在專家評審會上得到省林業局生態管理中心以及省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相關負責人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