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賢輝

摘要:根據湛江市城市規劃現狀特性,將銀帆公園規劃建成成集娛樂休閑、旅游度假、運動養身、科普教育、舒適易居的綜合性城市共享空間,對城市生態環境保護恢復、市政設施建設完善起到推動作用,同時為城市發展提供發展空間動力。
關鍵詞:公園規劃設計;景觀功能;城市發展建設
湛江市現狀空間結構是三縱七橫城市空間架構,是一座典型帶狀城市,銀帆公園規劃于城市帶狀中心,東臨人民大道,與綠塘河濕地公園連成一體,形成橫跨城市空間的綠化長廊。南接規劃市政道路泉莊路和西靠規劃市政道路銀帆路與北縱向椹川大道接通,形成一片帶型綠色城市空間走廊,橫跨3條縱向城市大道,形成縱橫貫通的城市空間,是名副其實“城市綠心”公園(見圖1)。
湛江隨著經濟和城市建設發展,在2017年12月規劃建成的綜合性功能“銀帆公園”,提升了湛江市城市品質和發展動力。
1公園整體規劃設計
公園規劃設總用地面積27.5hm2,公園地形是西高東低中間凹沉的匯水盆地,是霞山片區自然泄洪、排洪集散地。公園建設因地制宜規劃了“一環”“一帶”“一核”和“兩入口廣場”景區。
1.1“一環”
根據公園地形地貌,建成雙向周長為3.2km環園景觀園道,園道中間種植綠化隔離帶,沿道兩旁種植開花喬木、棕櫚喬木,配置有多處休息廊、優雅別致的衛生間,把各功能景區和各組團的植物景觀串聯一起,使公園具有運動、休閑和旅游度假的城市中心公園景區。(見圖2)
1.2“一帶”
在公園北側,生態濕地區因地制宜建成階梯式梯田,種植有再力花、鳶尾、花葉蘆竹、黃菖蒲、棱魚草、睡蓮、水蔥、香蒲、苦草、狐尾藻等大量水生植物,在梯田上架設木棧小橋,迂回穿梭在梯田的水生植物景觀上,打造出休閑娛樂、度假旅游觀光、生態污水治理修復、科普教育的自然生態繽紛木棧道、花海匯芳等濕地景點。考慮片區泄洪功能,將小溪延伸至北側綠塘河生態公園相接,形成自然生態溪流野趣景觀(圖3)。
1.3“一核”
在公園中心,以銀心湖為中心,環湖邊建成有銀帆廣場、兒童游樂區、音律廣場等游樂景區,使游人享受到濃濃自然生態熱帶風情、休閑浪漫的環境景觀。園湖同時兼顧有蓄水、氣候調節和匯水防洪功能,采用壩與閘進行水流引導與水位控制設計,滿足霞山城市片區匯水范圍約為75~90hm2徑流面積的功能(見圖4)。
1.4“兩入口廣場”
公園西側和南側建設有2個入口廣場,2個廣場建成的風格、功能不同,西側廣場以開放、運動、集散功能為主;南側廣場配置濱海風情長廊、依抱熱情繽放銀海棗林,營造多功能城市廣場共享開放空間(見圖5)。
銀帆公園建成,是人們休閑、旅游、度假、健身、養身、科普教育等宜人舒適城市環境,對城區中心生態環境保護、恢復,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起到推動作用。
2對未來城市發展分析
2.1為城市未來發展提供可持續發展空間
隨著城市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已是當今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銀帆公園是城市中心公園,與綠塘河濕地公園相連,形成橫跨城市帶狀生態綠色走廊,給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以及城市建設提供可持續發展空間,為日后創建生態園林城市,實現城市自然、環境、社會與經濟綜合協調發展預留可持續發展空間。
2.2向建成海綿城市建設目標邁出關鍵的一步
銀帆公園建成的湖、溪和濕地景觀與功能結構相結合,匯集城市中心區“滲、滯、蓄、凈、用、排”生態環節調節和治理功能,正是城市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生態影響問題,亦是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5號)目標精神,是廣東省增強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改善城市水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的海綿城市建設目標。
2.3為創建新時代公園城市建設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新時代公園城市是市域范圍的生態園林城市+城鎮建成區范圍的園林城市的一種疊加,是新時代城市發展的高級形態和理念的城市表達,是城市文明繼承和創新發展,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價值歸依,是人·城·環境高度和諧統一的現代化城市。銀帆公園規劃建設地理位置和設計景觀功能的科學性,已提升了城市品質和城市發展動力和競爭力,符合公園城市建設“城、園、景、境”為核心和“產、城、人、文”著力點的建設理念要求,將為湛江創建公園城市打下堅實基礎和動力。
3結語
銀帆公園規劃建設科學性為城市建設發展注入新動力,給人們提供了娛樂休閑、旅游度假、運動養身、科普教育、舒適易居的綜合性城市中心公園,對中心城區生態環境保護恢復、市政設施建設完善起到推動作用,為城市的未來發展提供空間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