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鵬飛 桑振



摘 要: 陜西傳統手工藝資源豐富,歷史悠久,但與國內外同類橫向比較,創新相對滯后保守。通過對陜西傳統手工藝的代表性品類——陜北剪紙的次代五維化例證研究,得出陜西傳統手工藝具有進行次代五維化創新的必要性、急迫性和可操作性,因此,陜西傳統手工藝次代五維化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關鍵詞: 傳統手工藝;次代;五維化;陜北剪紙
中圖分類號: F27?????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3.021
陜西,作為中國遠古文化的搖籃之一,猶如鑲嵌在中國西部腹地的一顆明珠,從5000年前的半坡人起,就發出了手工技藝上的燦爛光輝。當前,陜西的傳統手工藝仍然延續著歷史的輝煌,種類繁多,如陶塤、剪紙、農民畫、皮影、布藝、毛麻繡、彩繪泥塑、木板年畫、風箏、熏畫、馬勺、花饃、草編等等,幾十種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陜北剪紙。本文以陜北剪紙為模型,對陜西傳統手工藝做出其發展狀況分析及次代五維化研究。
1 陜北剪紙的歷史、特色及現狀
據相關統計,在數十種著名的陜西傳統手工藝中,陜北剪紙無論在歷史年代、應用領域、發展區域還是分支種類上都遠遠超出其他種類,所以它最具陜西傳統手工藝的代表性,研究它的發生、發展與創新,可以以點帶面地推動陜西傳統手工藝的創新研究和應用。研究陜北剪紙,首先要分析它的歷史起源、特色與現狀。
1.1 陜北剪紙的歷史起源
陜北剪紙一說起源于《史記》記載的“桐葉封弟”的故事,敘述周成王用梧桐葉剪成“圭”字賜予其弟,然后形成剪紙;一說起源于古代剪彩、鏤刻金箔飾片等剪刻工藝;另一說則是起源于年代相對較近的陜北民間“窗花”,舊時陜北人如果遇到天災病禍就剪一個抓髻娃娃貼在窯洞的窗格上以求神靈保佑。由于這一地區近百年來地處偏僻、交通閉塞,外界文化很難傳入,因而“窗花”藝術就被農家婦女無形中承襲了下來,代代相傳,形成今天的“陜北剪紙”。
1.2 陜北剪紙的特色
由于陜北地處黃土高原,毗鄰西北邊關要塞,大部分地區呈現黃土丘陵溝壑風貌,溝谷縱橫,層迭雄壯,造就了陜北人豪放、崇尚氣力的性格,從而也就影響到了陜北剪紙的形成風格:粗獷、淳樸與大氣,透露著邊關的遺風。歸納起來,陜北民間剪紙的造型和形式有著顯著的地方文化色彩,形式上粗獷豪放、精致細巧、對稱有序、隨意經營;內容上質樸、純真、內涵豐富,在創作過程中非常注重作品的完美表現,在題材的選取、內涵的表達上追求完美和諧,即求全求美;手法上簡單直率、自由大氣,表達了美好感人的意境,而直接進入了藝術創作自由表達的境界。
1.3 陜北剪紙的發展現狀
(1)陜北剪紙的分類。時至今日,陜北剪紙已經從單一的原始圖騰轉變為多彩的藝術民俗,分支和種類已經相當豐富,從區域上可分為粗獷大氣的安塞剪紙、精致典雅的“三邊”剪紙和粗細兼顧的南部地區和綏米地區剪紙,如圖1安塞剪紙、“三邊”剪紙與綏米剪紙;從技法上可分為直接剪法、先畫樣再剪法、熏樣剪法等;從主題上可分為驅邪禳災、繁衍祈子以及民俗節慶等類型;從取材上可分為動物題材、植物題材、器物題材、戲劇、民歌和神話傳說題材和民俗生活場景題材等;從色彩上可分為單色類和復色類;從材質上可分為紙質類、布質類、木質類、塑質類、金屬類和其他類等。
(2)陜北剪紙的創新。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經濟的發展,陜北剪紙不可避免地也進行了各種各樣的革新。如“陜北婆姨剪紙藝術社”在繼承傳統剪紙的基礎上,將傳統窗花形式,變革為大幅軸畫直至巨幅油畫,為陜北剪紙走向世界踏出了堅實的第一步;將陜北民歌和信天游作為素材創作,開拓了陜北剪紙領域的新局面;將中國畫的詩書印和意境與民間剪紙相結合,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剪紙藝術風格,提升了民間剪紙藝術的欣賞水平,從而全面提升了陜北剪紙的藝術品位;另外,從應用領域也做出了大膽的嘗試與推廣,比如在服裝、布藝裝飾品、皮影、木板年畫、玩具甚至燈具上應用剪紙元素,如圖2應用陜北剪紙藝術元素的刺繡作品與燈具,從而提高了陜北剪紙的藝術價值,這也是對陜北剪紙手工藝術的肯定、傳揚和創造。
(3)陜北剪紙面臨的發展瓶頸。盡管陜北剪紙近年來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和提升,但和國內其他地區甚至國外的剪紙藝術相比,已經相對滯后,尤其是新近導入的令人耳目一新的三維剪紙概念,如圖3溫州立體剪紙與美國立體剪紙,國內外對其已經研究到了如火如荼的境地,而陜北剪紙則毫無跡象,令人遺憾。究其原因有三。
①陜北地處偏遠地帶,剪紙藝術工作者多為鄉村群眾,見識狹窄,創新意識落后,藝術生存利益影響微弱,發展危機意識不強。
②陜北缺乏高度專業的剪紙培養機構和環境,致使陜北剪紙藝術“高精尖”新式人才短缺,甚至斷層。
③研究上缺乏資金投入,運營上缺乏品牌商業開發。
以上三方面原因相互交系、相互影響地形成了陜北剪紙的發展瓶頸——先進的藝術思想、高端的技術人才與發達的運營環境三大問題, 此三大瓶頸就是陜北剪紙前進道路上的主要絆腳石,嚴重阻礙了陜北剪紙藝術的可持續發展。
2 陜北剪紙藝術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陜北剪紙具有深厚的歷史沉淀,但目前并沒有厚積薄發,造成了當前比較尷尬的境地——雖局部有創新,但整體仍落后!那么,怎樣盡速解決如此嚴峻的問題,以快速推動陜北剪紙藝術的可持續發展呢?答案只有一個:創新,思想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比如,從技術上對陜北剪紙進行次代化研究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次代,即下一代。根據圖4剪紙原、次代特征和目前陜北剪紙的發展成果來看,當前陜北剪紙藝術僅僅達到了“1.n”代, 即只部分符合了次代標準,只在色彩、材質和意涵上做出了革新,所以,陜北剪紙藝術再次代研究上尤其是在“形態”元素研究上還是有很大的縱向空間。
(1)剪紙次代五維化的含義。剪紙次代化,追求的是形、色、材、意全面革新,其中“形”是次代化中最重要的參考標桿,也是難度最高的變革元素,所以,推動它的創新,具有決定性成效,也即剪紙形體的“五維化”是“次代革命”的核心。“五維”,指的是五維空間,其中“一維”指點的延續成線;“二維”即線圍成的面;“三維”即面按透視往縱深方向發展成體;“四維”則代表“體”的轉動加進了“過程”的時間;“五維”則是一種表現主觀意念的心理感知空間。剪紙的五維化指的就是將剪紙作品執行可視三維立體化、時代有序更迭化和感知空間化。
(2)陜北剪紙次代五維化研究。除了通常的三維外,還有陜北剪紙時間空間維(第四維)。“時間維”的表達如圖5四維空間示意圖。陜北剪紙感知空間維即第五維。感知空間維是人通過視覺、觸覺、嗅覺等神經反應對所觀察對象的心理感應空間,例如圖6,如果通過對其進行觀察可以在心理層面感知到真實空間的存在——荷花、蝴蝶所處的池塘以及擴展空間——大地、天空等等,即已經達到了人的感知空間,那么怎樣才能通過人的神經反應產生感知空間,以圖6為例。
①視覺上,將荷花和蝴蝶的色彩、質感真實化。只有真實或者逼近真實,人才能通過心理經驗覺察悟出它的心理空間。
②觸覺上,將荷花和蝴蝶的材質真實化,與a同理。
③嗅覺上,將剪紙作品產生原本氣味(荷花香味),以使人產生空間共鳴。
由以上內容可知,陜北剪紙的五維化極大地改變了其源本藝術的生動性和空間感,大大加強了它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從而也提高了它的生命力,拓寬了它的發展渠道。
3 結語
由于陜北剪紙具有陜西傳統手工藝的代表性,從陜北剪紙的次代五維化研究來看,陜北傳統手工藝如果要可持續的發展下去,首先必須保持其傳統的生態性、文化性、經濟性、社會性、歷史性和審美性特征,其二更應該對其進行永不停息的革新、創造才能永久維持陜西傳統手工藝的藝術生命值,因此,次代五維化是陜北傳統手工藝將來必走的重要革新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
[1] 李軍科.陜北剪紙藝術概述[J].美術大觀,2009,(3):52.
[2]呂政軒,曹宏霞.趣話陜北剪紙[J].西部大開發,2009,(1):63,64.
[3]宮楚涵.剪紙[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55.
[4]李影溪.陜北剪紙藝術的現狀及其特點[J].長安學刊,2011,(4):37.
[5]王潔.解析陜北剪紙區域風格的差異性[J].今日南國,2010,(7):73-75.
[6]楊雨佳.陜北剪紙特征及藝術風格分析[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2010,(3):65-66.
[7]王潔.陜北剪紙的題材及其文化意蘊[J].大眾文藝(理論),2008,(12):183.
[8]周金月.五維空間視域與原始美術作品賞析[J].昌吉學院學報,200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