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偉靜 郇長坤
摘 要: 大學生創業激情高漲,但創業成功率較低,主要在于資金的匱乏。著重分析大學生的融資狀況、從政府、社會、高校和創業者個人四個方面分析大學生融資困難的原因,構建以政府資金為保障、金融機構為主體、高校為引導和社會資金為補充的大學生創業融資體系,解決當前大學創業融資難的問題,為大學生創業成功提供持續的資金保障。
關鍵詞: 大學生創業;融資實踐;融資體系
中圖分類號: F23?????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3.052
1 引言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的興起和就業壓力的加大,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創業,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調查結果顯示,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人數最新占比已為3%,但是成功率極低,其中首要因素就是資金匱乏。數據顯示,高校畢業生成功融資的比例不到20%,并且創業者對金融政策的滿意度呈逐漸降低的趨勢。因此,構建大學生創業融資體系,已成為大學生創業是否成功乃至社會就業壓力是否能夠得到有效緩解的關鍵。
文章試圖建立起系統的大學生創業融資體系,形成政府、金融機構、高校和社會資金共同發力的格局,進一步完善契合大學生創業需求的融資環境,探索建立大學生創業貸款風險保險機制,最終形成系統全面的大學生創業融資體系,對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實施,促進我國大學生創業事業發展,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和維持社會穩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
2 大學生創業的融資實踐分析
2.1 政府資金投入不斷加大,但仍與大學生創業的資金需求有差距
為促進創業投資持續健康發展,地方政府制定了若干針對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的資金扶持方案,但創業貸款普遍限制在幾萬元的小額貸款范圍之內。如湛江市關于優秀落地注冊創業項目的資助標準為0.5-3萬元;廣州市對于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資助標準為5萬-20萬,符合標準的每戶給予一次性創業補助5000元。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支持以及鼓勵大學生創業,但總體而言,創業初期資金需求量大,政府的補助資金仍與初創企業現實資金需求有一定的差距。2萬-3萬的資助只夠租用辦公場所、購置基本辦公設備等硬性支出,與創業初期大額資金的需求相比,政府的補助資金仍與初創企業現實資金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2.2 銀行信貸貢獻大,但信貸配給嚴格
上海中資商業銀行中開辦大學生創業貸款的銀行機構有13家,累計發放大學生創業貸款3302筆,金額近92億元。銀行信貸規模逐漸增大,但是申請手續復雜,需要準備的申請材料繁多,并需要有一定的信譽擔保,申請門檻高,申請成功率低,信貸配給嚴格;銀行貸款期限較短,要求初創者具備較強的償還能力,這對于大學生而言難度較高,風險較大,使得許多大學生創業者對于銀行信貸這一融資方式望而卻步。
2.3 高校專業資金形成,但資金規模小
越來越多的高校建立起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通過遴選在校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進行扶持,為大學生創業團隊提供辦公場所、為好的項目爭取扶持資金、為創業團隊辦理營業執照、工商、財稅等有關手續,高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建立能為大學生創業者搭建起一個線上線下、校內校外的立體創業交流平臺,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更便捷更精準的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大學生的創業成本,有助于引導社會資金流入高校。但是高校創業孵化基地的遴選標準高、日常管理嚴格,扶持面較窄;資金規模小,資金方面扶持力度小,這對于校內創業學子而言,融資難這一關鍵問題仍未得到很好地解決。
2.4 創業基金快速發展,融資渠道有效拓寬
創業基金的設立能夠有效拓寬大學生創業融資渠道,解決大學生融資難問題。如由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與華圖教育集團聯合主辦的華圖教育大學生創業基金每年出資200萬元,歷時五年,為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持和技術指導;晨星成長計劃創業基金對單個學生提供2-30萬的資金額度,滿足學生在培訓、深造、游學、創業實踐等支出的需求。創業基金的設立,對全力推動大學生創業,有效解決大學生創業融資難問題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3 大學生創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
3.1 政府層面
(1)政策宣傳力度不足。政府政策性融資是大學生創業融資的重要來源,然而關于大學生創業融資資助政策介紹過少,大多數大學生對于政府相關資助政策并不了解,使得政策不能落到實處,不能發揮根本性作用。
(2)政策執行力不足。政策性融資的手續復雜、許多執行單位缺乏實際經驗解決申請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只能按照政策文件的規定執行,導致實際工作效率低,執行力低下。
3.2 社會層面
(1)銀行貸款條件苛刻、門檻高。銀行貸款往往需要貸款者有良好的信譽保證,這對于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來講,確實很難形成強有力的信譽保證,社會上也缺乏一定的風險保障機制為大學生進行信譽擔保,加上大學生創業項目風險較高,導致大學生創業項目難以得到銀行的青睞。
(2)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限制了企業的資本結構和融資方式。雖然大學生作為創業者對自身創業項目的未來收益具有明確的評估,對企業經營運作有清晰的了解。但對于投資方而言,由于信息不對稱,他們難以對該項目有明確的評估,也難以衡量風險與收益,導致投資方會更加謹慎的看待創業者提供的預估財務數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融資的規模。
3.3 高校層面
高校缺乏對大學生創業融資的培訓和指導。雖然開設了創新創業訓練課,但是絕大多數承擔該課程教學任務的老師缺乏創業實踐經驗,因此講授內容很難從實踐操作層面上,特別是融資方面,給予大學生創業指導。目前高校招生與就業中心的工作重心仍是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缺乏對大學生創業的指導和配套服務,特別是在創業資金扶持方面做得還不夠好。
3.4 創業者個人層面
大多數大學生創業者缺乏企業管理能力,造成資金利用的低效率和浪費,影響投資者的積極性,進而導致大學生創業投資環境的惡化;部分大學生缺乏技術,創業項目壁壘低、易復制、敗率高,難以獲得投資者的融資;大學生缺乏社會聲譽以及社會資源,不善于整合資源和按照自己的項目制定對應的融資方案,拓寬融資渠道。
4 大學生創業融資體系設計
4.1 政策資金保障
適當擴大扶持資金的額度,貸款額度主要考慮項目當前的實際需要以及后續投入運營的資金需要。創業貸款還款期限適當放寬,政府可根據項目預估的取得收益期限,合理確定還款期。如某項目前期投入到產生凈收益且能夠支撐企業日常運營的時間為3年,則還款期限可考慮適當放寬到3年。
4.2 金融主體
銀行的資金支持規模大,是構建大學生創業融資體系的重要環節:一是根據大學生初創期資金需求“金額小、次數多、時間急”的特點,針對性推出大學生創業融資貸款服務,發放小額信用貸款或是小額擔保貸款。二是縮短決策的鏈條,減少不必要的手續。銀行可給予分支機構更多的審批權限,縮短決策的鏈條,加速滿足大學生的資金需求。三是制定或完善對大學生創業項目的評級標準,根據創業項目的評級給予貸款,將對創業者本身的信譽要求轉向對創業項目的要求上適當降低貸款的門檻。
4.3 高校引導
對于推動大學生創業事業的發展,高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是在校內建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免費或低租金為大學生提供辦公場所,提供創業融資實踐層面的培訓和指導。二是通過邀請政府相關人員、金融投資機構以及企業高管來校開展講座,講述創業融資的方法以及相關優惠政策。三是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向企業推薦大學生優秀創業項目,為優秀創業項目爭取資金支持。四是聚集政府補助和利用校友資源,在校內創立獨立的大學生創業基金,為本校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支持。
4.4 社會資金補充
社會資金的補充是初創階段重要的融資渠道:一是通過創業者自身的積蓄和家庭資金的支持,獲得第一筆啟動資金。家庭應在審慎評估創業項目的基礎上,加大對大學生創業的資金支持額度,放寬還款期限。二是采用合伙企業形式,合伙經營,共同出資,共擔風險,共享收益。三是民間金融資本的參與。民間金融信貸機構給予優秀創業項目資金支持,也可以直接參與創業項目的經營,更好地幫助創業項目落地。
5 政策建議
5.1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廣泛聽取社會的意見,特別是大學生創業群體的意見,了解他們的現實需求,針對他們的切實需求結合實際完善或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創業者的需求,推動大學生創業。
5.2 加大政策宣傳力度
加強與高校的合作力度,加大宣傳力度,為大學生解讀創業優惠政策,闡明申請優惠貸款所需要具備的條件和申請流程等,使得大學生清楚了解到他們能夠享受什么優惠,如何享受優惠,進而能降低申請成本,提高申請效率,也能使得政策真正落到實處,發揮實質性作用;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政策宣傳,如在網頁上開設專門的創業服務欄目進行政策宣傳,利用公眾號等新媒體宣傳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讓政策真正能夠惠及整個大學生創業群體。
5.3 加強政策執行力度
進一步優化大學生創業相關條例,簡化優惠申請流程,盡量做到“最多跑一次”,開通網上服務平臺,使得大學生可以在網上申請享受優惠政策,節約時間和交通成本。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落實到各個相關部門,對相關業務員進行崗前培訓,業務員也需要總結經驗,提高業務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松鶴.大學畢業生創業金融支持探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23).
[2]牛玉全.融資難成大學生創業路上最大問題[J].教育與職業,2009,(19).
[3]趙漢鑫,程潔,吳社麗,李若云,李燕.大學生創業融資困境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綜述[J].時代經貿,2018,(20).
[4]仲之豪,鄭煥英, 李若云,吳社麗,李燕.大學生創業融資現狀分析[J].科技經濟市場,2018,(9).
[5]張國強.對大學生創業給予金融支持的探討[J].新西部(下旬刊),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