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瑋,楊東方
(山西藥科職業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1)
中藥鑒定技術課程在高職中藥學專業中承載著培養學生鑒定中藥技能的功能。其教學內容包括中藥性狀鑒定、顯微鑒定和理化鑒定,鑒于中藥學專業學生將來更多的是走上中藥調劑、中藥購銷崗位,一般銷售和調劑崗位要求員工能認識常用中藥飲片并熟悉貴細、養生中藥的來源、產地、等級等[1],鑒定方法以性狀鑒定為主。
本文借鑒鄭倩等[2]從中醫學的角度看待中藥,轉到以中醫的思想來研究中藥真偽,自覺地在中藥鑒定過程中,使用四診合參的方法進行中藥的“望聞問切”。“望”即望形、色、表面斷面以確定中藥形態、大小、長短、曲直;“聞”即聽聲、嗅氣、嘗味道來感知中藥的質地和特有氣味;“問”即問來源、產地、采收加工以了解中藥來源、生境、產地及采收加工方法,知道中藥商品規格和等級形成緣由;“切”即通過觸、摸、按、壓感知中藥質地,判斷其質量。現以“西洋參的鑒定”信息化教學設計為例,闡述“望聞問切”在中藥鑒定技術課程教學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中藥鑒定技術課程采用全國醫藥高等職業教育藥學類規劃教材,堐榜琴主編的《中藥鑒定技術》(第二版),西洋參是該教材中模塊二“中藥鑒定技能訓練”項目三根及根莖類中藥任務一。西洋參與人參易混,規格等級較多,當西洋參價格高于人參時,會出現栽培人參冒充西洋參現象,甚至一些不法藥商用桔梗、北沙參冒充西洋參,將國產參冒充進口參出售等現象。由于近年來養生保健市場火爆,西洋參作為日常養生保健類中藥成為老百姓經常購買的中藥飲片之一,因此學會鑒定西洋參是中藥學專業學生必備的崗位技能之一。
課程的教授對象為高職中藥學專業二年級學生,前置課程為藥用植物學和中藥學,學生基本掌握了藥用植物的形態、內部構造知識,了解了中藥的功能主治等,這為學習中藥鑒定技術奠定了基礎。
依據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技能標準,對接職業崗位群中藥質檢工、中藥調劑員、中藥購銷員等工種崗位知識和技能要求,確定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以滿足勝任中藥銷售、驗收崗位工作要求。
(1)知識目標:掌握西洋參的來源、產地,西洋參藥材及其飲片性狀鑒定要點;了解西洋參的采收加工和規格等級劃分的依據。(2)技能目標:根據《中國藥典》(2015版)會鑒定西洋參的真偽,會判斷西洋參的常見規格等級。(3)素質目標:培養學生細致入微的做事態度;強化小組之間的協助精神,鍛煉與人溝通交流能力。
根據崗位群能力要求,確定西洋參的性狀鑒定為教學重點,而市場上西洋參的真偽優劣鑒定是教學難點。
整個設計基于混合式教學理念,采用任務驅動、評價反饋、問題啟發、觀察比較等多種教學方法,以西洋參的真偽優劣鑒別為目標進行教學設計,使學生掌握西洋參的真偽優劣鑒別方法。充分利用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和泛雅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學資源,開展“課前線上線下自主學、課中師生互動學、課后拓展交流學”(見圖1)的教學活動。

圖1 教學總體設計思路
一是發放課前任務單,學生可以隨時登錄查看,延伸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實現個性化學習。二是學生走進藥店觀察西洋參的銷售,與藥店工作人員溝通交流,學會發現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三是讓學生動手拍照、展示成果。通過網絡學習平臺測驗題統計結果,掌握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的不足和困惑,以便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
一是利用手機互動設置學生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二是采用“望聞問切”鑒定中藥方法觀察記錄西洋參的性狀特征,邊觀察邊思考,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動力。
通過對西洋參“望聞問切”(見表1)[3],“望”即確定西洋參形態、大小、長短、曲直等特征;“聞”即對西洋參干燥程度、特有氣味進行感知;“問”即了解西洋參來源、產地、采收加工方法、規格等級及形成緣由;“切”即感知西洋參質地,判斷其質量。讓學生對其從整體到局部,由表及里,由結構到成分層層觀察,一目了然,這也符合學生認知中藥的規律,從而直觀地把握西洋參的識別要點,有效解決了教學重點。
鑒于市場上時有以栽培的人參冒充西洋參現象,采用“望聞問切”的鑒定方法比較學習兩者,提供西洋參和人參飲片微性狀特征的對比圖,進一步引導學生從邊緣、形成層環是否光滑、樹脂道小點多少、斷面是否致密等方面掌握鑒定西洋參真偽的方法;最后課堂上設置一些混挑中藥、蒙眼認藥等活動,達到去偽存真,培養學生細致入微的做事態度。通過觀察學生的混挑過程,反饋教學效果;將枯燥的內容趣味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表1“望聞問切”學中藥
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西洋參的市場規格等級圖片、論壇鏈接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查閱有關西洋參的制劑、養生保健使用方法及國內外研究狀況,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創新意識。學生課余時間可去藥店或西洋參專賣店進一步見習西洋參的銷售,觀察其品類,鞏固學習內容,強化西洋參鑒定技能,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綜合考核結果=線上成績(包括市場調研報告、文獻整理歸納、在線測試)×40%+課堂成績(包括課堂表現、課堂紀律、活躍度、小組觀點)×40%+拓展成績(包括作業、效果評估、學習筆記)×20%。通過線上成績、課堂成績和拓展成績這種結果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考評學生任務完成情況和學習態度。
整個教學設計,向課前課后延伸,拓展學生學習時間和空間;對接市場,基于崗位要求,突出能力本位,倒逼理論學習;將“望聞問切”診斷疾病的4種方法應用于中藥鑒定中,去偽存真,做出由表及里、全面準確的判斷。綜合考核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大多數學生能完成教學任務,提高了學習中藥的興趣,并能在中藥識別開放實驗室自主學習其他中藥,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