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建妮,王 茜,趙擁軍,黃小敏
(濱州醫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3)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提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實現高質量和更充分的就業,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大學畢業生作為高素質人才,其就業問題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不僅關系到學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更關系到國家和社會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醫學院校管理類專業,是國家為培養具備管理與醫療衛生知識、技術、方法,能夠勝任衛生事業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而建立的一類專業,包括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相關專業。隨著我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管理類人才需求日益緊迫[1],但學生就業率相較于醫學類專業并不高,畢業生對自身情況認識不足,就業前景不明朗,從而增加了就業難度[2]。本研究通過分析管理類專業學生就業認知情況,為提高醫學院校管理類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提供一定的參考。
選取我院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市場營銷、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畢業班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所有學生均身體健康,自愿參與調查。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醫學院校管理類專業畢業生就業認知情況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對就業形勢的看法、希望找工作的途徑、是否會自主創業、就業心態、是否接受與本專業無關的工作、能接受的月薪等。
本次調查共發放128份問卷,回收128份,回收率100.0%。采用EpiData 3.2軟件錄入數據,SAS 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表1 調查對象一般情況
2.2.1 不同性別畢業生對就業的認知情況 表2顯示,男生找工作的途徑主要為校園和社會招聘會,其次為瀏覽人才網站;女生主要為報紙、電視招聘廣告,其次為親朋好友介紹;男女生找工作的途徑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28.6%的男生會選擇自主創業,57.1%的男生可能會考慮自主創業;36.6%的女生會選擇自主創業,30.1%的女生可能會考慮自主創業,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不同性別的畢業生對就業形勢的看法和就業心態差異不具有顯著性(P>0.05)。

表2 不同性別畢業生對就業的認知情況[n(%)]
2.2.2 不同專業畢業生對就業的認知情況 表3顯示,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市場營銷、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分別有78.6%、75.9%、67.8%、53.8%的學生會接受與本專業不相關的工作,差異不具有顯著性(P>0.05);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能接受的月薪主要為4 001~5 000元,占33.3%;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學生能接受的月薪主要為3 000~4 000元,占41.4%;市場營銷專業學生能接受的月薪主要為4 001~5 000元,占38.7%;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生能接受的月薪主要為5 000元以上,占34.6%;不同專業學生對月薪的認知差異無顯著性(P>0.05)。

表3 不同專業畢業生對就業的認知情況[n(%)]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高等院校擴招的大背景下,我國醫學院校紛紛開設管理類專業[3]。從專業發展情況來看,管理類專業設置與市場、社會需求一致,為醫療機構或企業培養既具有管理知識又有醫療知識的高素質人才。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僅有8.6%的男生和19.4%的女生認為就業形勢不嚴峻,僅有14.3%的男生和22.60%的女生表示對工作不焦慮。這說明醫學院校管理類專業畢業生普遍認為就業形勢不樂觀,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專業認同感[4],而專業認同感又會影響其學習動力、學習成就感[5],進而導致學生整體素質下降,不利于國家培養高端衛生管理人才。因此,在學生入校時就應進行相關專業指導,幫助其建立積極自信的心態,增強專業認同感。此外,調查結果顯示,各專業絕大多數學生能接受與本專業無關的工作,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醫學院校管理類專業畢業生專業認同感比較低,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興趣不是特別強烈。
調查結果還顯示,男生相對于女生更能接受自主創業,找工作的主要途徑為招聘會和瀏覽人才網站;而女生找工作更期望的是報紙、電視招聘廣告、親朋好友介紹或學校推薦,這提示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就業價值觀不同。相對于女生,男生對找工作更為積極主動,傾向于富有挑戰性、競爭力的工作。創業不僅能解決就業問題,而且還能幫助解決社會中其他成員的就業問題,可謂是“一舉兩得”[6]。因此,對大學生自主創業,政府、學校、社區和家庭等應積極配合,給予一定的支持。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醫學院校管理類專業畢業生期望的月薪主要為3 000~5 000元,這說明大多數畢業生能理性地看待薪酬,并沒有好高騖遠。